郭志强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类对人物有着详细刻画的阅读素材,其中描写的种种人物形象将会深深印刻于学生的脑海,人物的种种品质也将成为学生们不自觉模仿的对象。然而,在人物形象选取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深层的价值取向问题,即性别形象差异。下面在人物形象定位与插图的基础上,论述性别形象差异将会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语文教材;性别形象;差异问题
小学是学生走入学习殿堂的第一站,所观所学都将会对其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小学语文教学如一汪汩汩流淌的清泉,浇灌学生思想的沃土,使人文之花绽放出绚烂的颜色。其中,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种种人文价值取向中,性别意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性别形象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类正式阅读的书籍,教材中选取了什么样的典型人物,表现了怎样的美好品德,什么样的人能够得到尊敬与喜爱等,它所传达出的信息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性别观念也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中落地生根。
1.人物形象定位分析
本文所选取的教材为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经统计,在六个年级12本语文教材中,描述的人物形象约为146人,其中男性角色有74.7%,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全套教材共塑造了17位古代人物,除去《我要的是葫芦》《画家与牧童》两篇课文,其余均为古代名人。在对男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名人占据了主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对人物形象的职业进行分析,除去依据课文信息无法判断职业的情况,小学语文教材所刻画的男性人物角色职业类型依旧十分广泛,具体有以下类别:①政治领袖。教材所选取的现、当代政治领袖主要为毛泽东、周恩来与邓小平,相关课文如《开国大典》《难忘的泼水节》《邓爷爷植树》等。这些课文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人物的美好品格,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体现了周总理学生时代的爱国情怀,《一夜的工作》体现了周总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难忘的泼水节》则刻画了一位与民同乐的和蔼可亲的总理形象。②士兵或革命者。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名人还是普通人,教材所选择的表现革命情怀或士兵豪迈胸襟的文章数量颇多。如《狼牙山五壮士》《十六年前的回忆》《西门豹》等。③教师。教师是一项神圣的职业,教材中刻画的教师形象大多具有美好的品格,是作者人生的导师。例如《难忘的一课》中的老师,当他饱含深情、一笔一画地写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所带来的感动将深入每一名学生心灵。④科学家或工程师。许多科普类的文章便是以伟大的科学家或工程师为主要人物形象。例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刻画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勇于求真的精神,《詹天佑》一文中则描写了铁路设计师詹天佑的才能与深深的爱国奉献情怀。⑤艺术工作者。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古代艺术工作者均为男性。如《伯牙绝弦》中的“琴仙”伯牙,《学弈》中的“围棋圣手”弈秋。当代艺术工作者也大多选取的男性角色,例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中的青年画家。除此之外,男性人物形象的职业还包括商人、技工等等,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丰富而立体。
与前文所述的男性人物形象相比,女性角色整体所占比例极小,仅为25.3%,共有37名女性人物。而在这其中,名人只有3位,分别是宋庆龄、文成公主与居里夫人,大多数入选课本的女性形象是默默为家庭付出的普通人。而在职业定位方面,女性角色所涉及的社会职业为售货员、缝纫工等,在不考虑古代人物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材中唯一描写到女性参与社会生活并做出伟大贡献的便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与男性形象中各行各业精英人物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多情况下,课文中将女性形象集中于家庭,特别是母亲的角色定位,例如《慈母情深》《妈妈的账单》等等,女性所展露出的美好品质也几乎是为家庭和睦而服务的,例如《我为你骄傲》中老奶奶的包容,《慈母情深》中妈妈的勤俭持家等等。从社会地位上,男性人物形象与女性人物形象之间的差异可见一斑。
2.人物形象插图分析
小学生习惯于直观感受,图片往往比文字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前文所述,以男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章占大多数,男性角色的插画相对较多,除去数量这一点,男性角色的刻画也是在明显外部体型美感基础上各具特色,例如《夸父逐日》中的夸父虽长发飘飘,但肌肉健美,动作充满力量;《普罗米修斯》中的人物被置于空旷的悬崖峭壁前,奋力抗争,不屈的精神喷薄欲出,英雄感扑面而来。除此之外,由于文言文与诗歌相对晦涩,编者采用了大量配图,而在小学12册语文教材中只有《七夕》与《田园杂兴》的部分画面存在女性角色,其余均为男性,例如《春晓》中倚靠栏杆欣赏春季美景的诗人孟浩然,《宿新市徐公店》中追逐蝴蝶玩耍的男童,《赠汪伦》中抱拳道珍重的大诗人李白与好友等等,这些配图与作品自身相关。在古代,绝大多数诗歌作者为男性,且男性占据着社会生活的绝对主导地位,在封建社会中,还浸透着“男尊女卑”的不正确观念。
与丰富的男性形象相比,女性人物角色的外形更为相似,均为长发,衣着色彩更为明丽,整体线条柔美,脸庞清秀,为一般大众对女性的认知与期待,例如《女娲补天》中身姿丰腴、高贵美丽的“女神”形象,《文成公主进藏》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传统古典美女形象等。在现代人物刻画中,女性人物则更多的是以打扫家务的形象出现,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身系围裙的妈妈,《棉鞋里的阳光》中正在帮奶奶晾棉被的妈妈等等,女性角色更多地被符号化,成为家庭的代言人,形成了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直观印象。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性别形象差异问题探究
1.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性别意识
孩童呱呱坠地之日起性别便被确定,但性别意识是要靠后天培养的,小学阶段便是性别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语文教材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是学生们获取经验的重要来源,尽管教材中男女人物形象所占比例差异较大,但整体上符合大众对于男性与女性的发展期待。通过教材中的插图与描写,学生将会意识到男女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别:首先,是外形与穿着,男性身材高大,充满力量美,女性则身形柔美,惹人怜爱;男性穿着一般为暗色,女性则更为明亮。其次,是人物品格,教材中刻画的男性一般是勇敢沉着,极具责任感,而这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教材中刻画的女性一般温柔体贴,勤俭持家,默默付出,而这也符合中国文化中对女性“贤惠”的认知。
2.有利于男性的全面成长
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男性大多为伟人或名人,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文中人物所展现的拼搏奋斗、坚忍不拔、乐于探究、爱国敬业等精神也将激励着学生不断前行。除此之外,教材所选取的男性角色职业更为广泛,也为男同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在潜移默化中,牵引自己向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方向发展。
3.“男尊女卑”与女性发展受限
教材中男女形象所占比例与丰富程度的巨大差异很容易带给男同学一种优越感。在自我认知调查中,男生普遍认为自身强壮有力、机敏聪慧,而女生则认为自己相对柔弱、反应力较慢。这种认知将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女同学的发展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定限制,男同学则会在潜意识中对女生较为轻视,不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构建,从更广的层面看,不利于社会男女平等观念的落实。
教书育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应着眼于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与价值观的良好导向。教材是教育的主要媒介,其中传达的表里信息都将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材应展现当代良好精神风貌与平等观念,合理分配人性的善与恶,赋予不同性别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郑泉,李兴韵.三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人物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教育导刊,2014,(04).
[2]孙天华,张济洲.女性主义视角下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化构成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2014,(03).
责任编辑 敖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