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2015-09-10 07:22汪碧云徐赛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残疾人教学模式

汪碧云 徐赛华

[摘   要] 残疾人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独特的一部分,且起步较晚,加之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他们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模式不能单纯地照搬或仿照普通高职,因此需致力于探索符合残疾人特点的知识学习、能力获得、社会适应、岗位胜任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者从学生和教师的双向角度出发,对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模块进行问卷调查。突出残疾高职生身心特点,关注学生真实反馈的同时,加快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观念转变,增强教育教学针对性和适切性,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的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 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一、残疾人高职教育现状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有迅猛发展之势。它倡导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机制,意在鼓励高职教育工作者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方面推陈出新,不断契合岗位要求,以求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增强职业胜任力。

湖南省开办专门的残疾人高职教育的院校不多,对这个群体的相关探索还需深入,关于残疾人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也较缺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影响了残疾学生的学习成效及顺利发展。而就业市场及工作岗位对就业者职业知识的运用、职业能力的体现、职业素质的展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产生着巨大的关联。因此,残疾人高职教育要把现代教育理念有机地引入教学过程,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就业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这种情况,对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选取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残疾学生105名及一线残疾高职教育教师15名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其原因,探索适合的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二、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目的

研究者检索了国内相关研究,如曲学利认为高速发展的生产力对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也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根据市场相应提高教学档次,实现教育高质量的前提是必须从教育教学上进行改革。[1] 王得义指出加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构建 “残健合一共同发展、有限隔离、无限融合”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他认为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要最大程度地符合残疾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2]徐赛华则主张在残疾人高职教育课程编制中应采用“发展—补救”模式。[3]从这些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对残疾人高职教育独特性的理解正在不断加深,并试图进行尝试性挖掘,这种专门针对残疾人高职类别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的深入及残疾人有效教育的实际执行。同时也可以看出残疾人高职教育模式的形成途径在发生变化,它不再是简单地模仿普通高职的教育模式,而是从各类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出发[4],经过教学方法提炼、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理论深化直至教学过程实践而演绎教学模式。再者,残疾人高职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最终让残疾人成功就业,在工作岗位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教育模式的设计需突出“能力本位、就业导向”[5],也就是说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就业市场“要什么”、残疾学生“怎样学”和教师“如何教”三方面进行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过程,真正地将“学校所教”迁移至“工作所用”。

根据文献检索结果,结合在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高职教育部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者确定本次研究目的为:

一是了解残疾高职生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性别、年级是否有差异,包括教师教学评价、学生理论学习状况、实习实训状况等。

二是了解残疾高职生对就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期望,包括专业就业前景、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工作经验、讲授和教练结合、实习实训等。

三是了解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施后的情况以及本身现采用的教学方式等。

四是针对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和策略,为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过程

此次研究随机选择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学生105人、教师15人作为被试对象。

1.被试学生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办有残疾人(听障)高职教育的院校,因此,研究者对该校进行问卷调查。抽取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在校聋人大学生105人,发放105份问卷,收回105份问卷,删除信息不全的,得到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91.0%。

2.被试教师

研究者对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高职教研部的15名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其中公共课教师5名,专业课一线教师10名。

3.研究过程

发放问卷题项共包含对教师的教学、理论学习、实习实训的三个模块的评价,共计25个题项,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考量。问卷项目分析结果如表3-1所示。

本项研究在残疾人高职教育部相关人员的协助下,由研究者本人亲自组织进行测试。为了保障测试的顺利进行,在测试前向残疾人高职生和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说明了本次测试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了他们的思想顾虑。集中测试,一小时后收回。

调查完毕,由研究者统一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并输入计算机管理,最后采用Excel  2003和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对经项目分析后剩余的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判断是否适合作因素分析。KMO值为0.645,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292.756,df=105,p=0.000<0.001,说明其较适合做因素分析。

关于问卷信效度分析,在李克特态度量表法中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是Cronbach's α系数,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511,各分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界于0.500~0.509之间,此结果说明,残疾高职生教育教学模式问卷一致性信度可以接受。考察问卷的内容效度采用罗技分析法来判断问卷题项设置与原理论构想内容的契合程度。考察过程中注重两点:一是理论构建中内容范围是否得当,是否涵盖了残疾人教育教学模式的各个层面;二是内容范围适当的前提下,题项选择能否真正具有代表性。本问卷的预想维度和题项编制是理论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三方面结合、运用的结果,并请特殊教育专家多次修订,基本保证了问卷内容范围的适切性和题项的代表性。

四、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调查结果与分

1.残疾高职生教育教学模式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在此次残疾高职生教育教学模式的性别差异调查中,相关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教师教学评价、学生理论学习状况、实习实训状况在不同性别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残疾高职生教育教学模式的年级差异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评价、学生理论学习状况、实习实训状况在不同年级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2.残疾高职生就业期望

残疾高职生对就业期望情况如表4-1。

在采访的95名学生中,有51%的学生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找到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他们学习的重心是学以致用,希望老师能更好地教授有关工作实际场景模拟方面的内容;21%的学生认为他们不会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学生认为任何赚钱的工作都可以接受,所以在学习中提不起干劲;还有8%的学生认为找不到工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颓废、迷茫、积极性不高。

职业教育倡导“以就业为导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认同和学生的期望并未保持完全一致,关键需要解决的是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提升及学以致用思想的深化。

3.残疾高职生对教学方式的期望

残疾高职生对教学方式的期望如表4-2。

对于聋人大学生而言,教学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过多地讲授而非实践对其技能的增长益处不大。同时,由于教师的其他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对内容的诠释不到位,很难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例如聋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学习。因此,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期待老师创设更多的实际操作环节。

4.残疾高职生对教学内容的期望

残疾高职生对教学内容的期望如表4-3。

如表所示,聋生对于技能型和工作经验型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这与他们本身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也与其对工作的期望密切相关。他们对于今后的工作的获得和开展存在很多疑惑,并未认识到理论知识和普通常识与技能获得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职业素质的养成环节必不可少。

5.对残疾高职生课程设置的态度

在访谈中,教师都提到对现有专业课设置的态度,其中95%的教师提出,聋生公共课的开设门数、类别需要调整。公共课的设置需与普通大学生区别开来,根据他们的实际来调整,例如英语的学习、思想政治等公共课的学习[7],从课时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订都应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以就业导向为关键”。

从表4-4、表4-5中可以看出,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教学计划制订的侧重点不一致。公共课教师大多依据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很少真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在访谈中,他们提到,教学计划的调整难度较大,很难将学生的特点与课程体系的完备性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因此,听障大学生的课程建设意义重大且迫切深远。而专业课教师十分注重技能的提升和学生的就业需求,所以教学计划应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7.现有教学方式

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现有的教学方式上有较大的区别,公共课大多是素质养成类的课程,包括法律素质、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等。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大多选用讲授,练习大多着重于书面作业,对聋生的素质内化作用不大。而专业课教师根据专业的特性、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大多重视练习、实习实训的作用,着力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对职业素质能力的强调较少。

五、对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议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湖南省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为了科学构建教育教学模式,笔者有如下几个建议:

1.残疾人高职学校教师要及时、科学地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残疾人高职学校的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在备学生的同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只有深刻认识并关注残疾学生的共性与特性的联系,突出特性,才能让教育教学模式从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正确的实践行为。很多教师还停留在普通学生的教学思维,一成不变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

2.教学要抓住残疾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开发,制订教学计划,选用教学手段,形成独特而系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契合残疾学生的需求。通过调查,容易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很多困惑,常表现出力不从心。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对学生的需求把握不够,在专业设置、课程设定之初并未形成精准定位,以至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设计不够科学 [8],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教师教学技能提升针对性不够,尤其表现在最基础的沟通技能“手语”掌握情况堪忧。同时,现有的残疾人教育教学模式照搬照抄普教的情况严重,实效性较低。

3.突出“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教学设计需分模块分阶段进行。残疾人高职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生存能力、生活能力、职业能力、成功就业。因此整个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需体现这一理念,但如今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式种类繁多,如何在众多资源中选取有效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残疾人教育教学模式成为探索的重心,采用何种方式构建教育教学模式也成为重中之重。在教学中,由于专业课程、素质课程、常识课程知识的之间的差异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9],“分模块、分阶段”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更能顺应我省的残疾人高职教学实际,也能更快加强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

4.学生的反馈对教育教学模式的完善意义重大。学生是教育的直接受众,因此,学生的态度对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重大 [10]。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较为认可,但对教师教学层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普遍认为专业素质比公共素养更为重要,因此需在专业课程部分给予更多关注;由于他们自身特点而形成的直观形象思维,使得他们对学习操作性和程序性知识更感兴趣,对专业理论及公共理论等文科类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在残疾人高职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觉得课程安排重点不突出,应该加强实习实训的强度和增加实习实训的课时;他们觉得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有时难以沟通。这些反馈如若教师能及时获得,并在教学设计上做出针对性改进,将有利于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曲学利.高等职业教育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途径[J].中国特殊教育,2001,(3).

[2]王得义,徐赛华.残疾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观念的调查报告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0,(7).

[3]徐赛华.浅谈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和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04,(7).

[4]王玉琼,王玉娥.我国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3,(6):7.

[5]李若建.高等教育布局与区域发展研究[J].未来与发展,1994,(2):49-51.

[6]郝明君.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走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8,(6):104.

责任编辑 范宏芳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残疾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我骄傲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