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大学生高校生活适应性问题思索

2015-09-10 07:22:44方荣
考试周刊 2015年92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聋生残疾人

方荣

摘 要: 进入大学意味生活的角色、交往的角色到学习的角色都产生了很大变化,随着角色的变化,要求聋人大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生生活。在大学生活中,他们考虑较多的是大学继续教育的付出和得到的回报是否成正比,每年聋生退学比例不在少数,积极引导、共同协作才能帮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关键词: 聋生 大学生活 残疾人 人际交往 适应性问题

一、案例背景

家庭是培育孩子各种能力的重要部分,而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抉择和受教育的机会。大多聋人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耳聋的事实,不是对聋孩子过度溺爱就是事无巨细帮孩子处理各种问题,结果使孩子容易养成难以纠正的依赖、自私、自卑等不良习惯[1]。很少家庭会考虑聋孩子上大学,习得一技之长,以后能够独立生活。在大学生活中有的聋生因为学习而烦恼、为人际关系不协调而苦闷、为考试而紧张焦虑等,这些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过久,就会引起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干扰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案例简介

刘某,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阳光学院14级聋生,多次找借口和理由请病假回家。在电话家访中我了解到他的家庭经济条件中等以下,性格比较敏感和固执,但比较孝顺,能够顾及家长的意见。平时不愿与其他聋生多接触,不愿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宿舍同学关系一般。

鉴于刘某的情况,我找他进行了几次深入谈话,并对他的情况做了如下分析:

1.在谈话中,刘某提出想休学又想在三年学制内正常毕业的想法,聋人的听力缺陷导致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如健听生。刘某称家庭条件不好,想趁着休学期间去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并希望能在工作的同时获得毕业证。聋生对于休学、复学和退学的概念混淆不清,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规定不理解,对待请假和休学的态度很随性。

2.刘某在谈话中多次表示身体不好,需要回家休息治疗,伴随强烈的焦虑情绪。刘某称头上有数个小红点,需要回山西老家调养,一开始我要求他在本地医院先诊断,但刘某称在学校待下去就会整晚睡不着,白天上课也没精神,他坚持要回家治疗。我意识到他只是感到學习生活不适应,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和放松自己。

3.刘某性格敏感,在谈话中多次提到谈话内容不要告诉其他同学。我能感觉到他是鼓足勇气跟我谈话的,他希望他的任何决定不要影响其他同学的情绪及对上学的坚定信念。他对老师的态度是小心谨慎的,希望老师是值得信赖的。

4.在与刘某的电话家访中,了解到他是比较自律的学生,希望同学们的相处模式能够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然而每个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都不一样,所以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是不科学的。刘某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遇到阻碍产生苦恼情绪和逃避行为。

综上,刘某对于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还没能够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的压力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使他变得焦虑且产生逃避行为。

三、解决方法及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在接下来的接触和交流中,我采取以下方法和思路。

1.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倾听聋生心里的声音。听力言语障碍影响了聋生的社会交往,大部分聋生的交往范围还是聋人,因为他们与健听人沟通存在严重障碍。与健听生交流的过程中,面对他们异样的眼光,聋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在校老师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的学习,很少关注生活、心理变化,导致大部分聋生很难或排斥和健听人交往。在此期间,我多次找刘某谈话,并保证不会对别人说起他的情况,使他逐渐消除聋健隔阂,敞开心扉,述说心理需求。

2.积极引导,纠正聋生的思想观念。在与健听生交往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是聋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刘某对于休学及学籍管理制度不理解,耐心解释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劝其应该为以后做好人生规划。如果能够继续完成大学教育则对以后生活和就业都能有很大帮助,如果放弃学业,则以后就业面狭窄、就业层次较低。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能要在大学期间不间断解释和劝说,在做好倾听者的同时做好思想引领者。

3.教会聋生正确地与人相处。尽管每个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都不一样,但这些聋生的潜意识里,享受别人的帮助和关心是理所当然的,但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观念十分淡薄。刘某在与别人相处过程中,总是希望别人按照他的方式交往,不懂得分享。于是在班级管理中,我让他担任班级的副班长,在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同时懂得付出。在新生到校之际,要求班级进行新生联谊活动,让他在活动中懂得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泪水。

4. 缓解情绪压力,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聋生出现焦虑和不安情绪不是没有原因的,有的聋生是由于受生活条件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影响,少部分聋生是因为某些需求没有及时得到满足,部分聋生是因为在校得不到家庭中家人那样多关注。我问刘某宿舍同学和电话询问他的爸爸,得出结论是最近丢了近一千元现金,且其父身体不好,还得花钱治疗,让刘某在学校变得焦虑和不安,急切地想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我让刘某先办好请假手续回家调养身体,然后致电其父,让家长好好与孩子沟通和交流。鉴于家庭经济的压力,适当对其进行在校资助。

四、工作思想与建议

1.掌握与聋生交流的技能,积极正确引导聋生学会生活和自我管理。与聋人交流最好熟练地掌握聋人手语,相同的交流手段使聋人学生更愿意与老师交流沟通、倾诉内心。老师更易拉近与聋人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利于了解聋人学生因听力语言障碍和交流不便而隐藏较深、不易察觉的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聋人学生调控自我,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了解现在的社会和环境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控制或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达到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教会学生管理情绪,学会如何和同学相处,如何待人接物,处理好同寝室、同班、同年级同学之间的关系。多参加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能让学生的生活充实、人格成熟。

2.实行融合教育,让健听学生和聋生一起共成长。我们建议并努力创造一种环境:让聋生积极与不同人沟通,主动与他人交往,达到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让健听生和聋生在同一课堂学习,要求老师边讲课边用手语同声传译,调查研究表明,融合教育中聋生的语言、智力发展和健听生的注意力、视觉认知力、空间记忆力都比原来加强很多[2]。在健全人中生活学习的聋人,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会更接近健全人,健全人也是聋人成长中的引导者和模仿者。所以,聋人应该摈弃心中的各种障碍,积极主动地与健听人交流,健听人应该努力创造沟通环境,共同走向全纳教育。

3.设置专业多样化,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聋生在校学习提供保障。目前,很多高校针对聋生开设的专业大多是美术专业,专业选择面的狭窄使聋生找工作更加艰难,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低[3],而国家出台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和个帮助、支持残疾人就业,但政府及社会组织提供的岗位和支持针对庞大的聋人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尤显不足。促进聋人就业需聋人自身的努力和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聋人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技能训练,了解社会需求,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岗位的要求;政府应尽快推行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生活保障和残疾人劳动保护制度,积极建设网络就业支持。

聋人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高等教育,以后能否很好地就业。他们面对是否继续大学教育表现出犹豫彷徨,对未来感到迷茫,致使他们在求学过程中出现厌学、逃避和被动状态。聋生面对挫折时更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应及时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和帮助协同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烦扰,共同走向社会文明和进步。

参考文献:

[1][2]陈少毅.从聋到龙——聋人生活必读[M].华夏出版社,2009:28-29,36.

[3]尚珂,梁土坤.新形势下的中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38-42.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聋生残疾人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江西教育C(2019年10期)2019-11-26 03:24:37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简述大学生人际关系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07:25:33
关爱残疾人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52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33:03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5:51
我骄傲
环球时报(2016-07-12)2016-07-12 07:24:56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