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贵德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知识中蕴含着许多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点燃学生求知欲望,数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愉快的探究活动,为探索知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 学习评价 课外延伸
小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他们的活动,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导课新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巧设导语,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比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公交车上下乘客时的情境(先下后上;前门上,后门下)。这时教师提问: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加减混合运算。这样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强大的求知欲下开始了新课学习。
二、巧设悬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有了悬念就会产生想知道答案的欲望和念头,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和悬念,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如教学“年、月、日”一节,探讨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时,老师先让学生从年历上连续说出几个不同的年份,然后老师立刻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有许多同学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流露在每个学生的脸上。这时,我把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戴国仁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一文中认为: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课前设计好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境,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其中,通过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彼此交流和行为认同领悟、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教学“年、月、日”一节时,由于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一年或一月的时间有多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提问:一年有多少天?一月有多少天?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找答案。上课时可让学生把近几年的小日历卡拿到课堂中,让他们先看清是哪一年的,然后再亲自数一数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的天数是不是一样多。通过看日历,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就掌握得比较清楚了。
四、动手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中,很多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选择一些形象、生动、鲜明,并为儿童所熟悉的教学具,让学生通过摆、拼、接、拆、画、描等动手活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公式:s=πR2,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五、巧设练习,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可以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能转化,而且可以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教师应设计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练习内容要有层次性,要循序渐进,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别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充分发挥,使广大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成绩。例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在学生做完基础题后,出一道思考题:在“6□7>649,□里可以是(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求能够填出几个,对于中等生能够全部填出,对于优等生要能概括出方法,这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数学兴趣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