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效应,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2015-09-10 07:22沈习将
考试周刊 2015年97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教学效率初中语文

沈习将

摘 要: 心理效应与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正确地运用心理效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文章从利用内驱力原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语言文字入手,潜移默化以情动人;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心理效应 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效应,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创造环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激发学生内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潜移默化地用情感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健康成长。

一、利用内驱力原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心理学认为:人的内驱力在得到充分满足之后,便会在外因的刺激下获得动力。语文教学也一样,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会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欲望。在学生看课文内容之前,可以对课文的题目进行设疑,如大家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吗?课堂上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时不时地和学生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出的观点五花八门,且互不相让,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很明显,学生的内驱力被调动,产生了学习欲望,想尽快得到答案,以证实自己的判断。火候已经达到的时候,教师再让学生打开课本,寻找答案。学生以极大的热情认真阅读课文之后豁然开朗,原来文本《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对花儿为什么是红色的原因已经解释得再明白不过。原本枯燥无味的说明文,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在内驱力的作用下,让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二、从语言文字入手,潜移默化以情动人

在语文学习中,对文章中思想情感获得深入透彻的理解,都是从语言文字着手的,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中,在心理上就会获得某种情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师可以从文本的语言文字着手,通过自己的泛读或者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心理素质,在思想观点和感情表达等方面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由于文章的题材属于演讲类型,语言激昂慷慨,充分表现闻一多先生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崇高品质。在朗读时结合学生的想象和体会,理解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进一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到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及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教师进行范读时,从演讲者的心理及情感的角度出发,既要慷慨激昂,又要略显悲愤沉重,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心灵上产生震撼。接着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在朗读中慢慢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课后还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对人生的追求及心中的信念。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心理素质。

三、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情绪,一旦他们的情绪高涨之后,精神就会亢奋,智力就会处于一种超常发挥的状态。语文学习也是一样,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够获得提升,而情感作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总是支撑一个人的意志。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意志坚强的人能够迎着困难上,意志薄弱的人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学《岳阳楼记》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范仲淹在身处逆境时表现出来的博大胸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用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如:作者当时的处境怎样?写《岳阳楼记》的目的是什么?他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学生在思考中,在和同学的交流中,会逐渐明白作者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的高尚品质。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重新审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意志教育,使心理素质获得提高。

四、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的口语交际课,不仅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及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缓解学生的思想压力,使不良的情绪得到解脱和释放,从而完善自我,形成向上的人格,使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口语交际《成长的烦恼》中安排了“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及“替朋友解脱烦恼”三项内容,让学生全面围绕烦恼这一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在第一组中尽量让学生敞开心扉,用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交流,说出自己所有的烦恼,从而减轻心理负担,获得释放;在第二组中,要让学生明白成长中的烦恼是人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对生活的体验中认识到烦恼不是自己所独有的,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在第三组中,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现身说法,帮助身边的人解脱烦恼。在活动中,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总之,不同的心理效应会达到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产生连锁反应引导事物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效应,正确引导并合理利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启道.心理效应与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14(06).

[2]吴辉.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效应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3(05).

[3]简皎.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心理效应”[J].中学教学参考,2013(07).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教学效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教育教学工作中常见心理效应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