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

2015-09-10 23:52范妍妍
新闻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私域媒介受众

范妍妍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普及带动了传播媒介形态及传播模式的转型,传统主流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共存是新媒体传播时代的主要特点。媒介内容的生产也从单纯的由专业新闻工作者通过传统传播渠道发布,到现在由每个屏幕后的人在网络上发送信息,引起广泛关注与转发,进而引起传统媒体报道及再次传播。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公民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的表现入手,从公民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所担负的各个角色,阐述新媒体时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公域私域

英国学者汤普森和李维斯在80余年前首次提出“媒介素养”这一概念。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媒介素养这一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形态的变化,媒介素养的概念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以往媒介素养的研究往往研究受众或传媒人或官员这样单一群体的媒介素养问题,进入21世纪的新媒体时代之后也有研究公众在参与传播过程中的表现所带来了各种问题,进而提出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研究院彭兰教授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一文,从系统的角度看待三者的关系,从制度层面更深刻地理解媒介素养的意义及媒介素养科学体系的形成。探究在新媒体时代,公民在与媒体发生关系的过程中所担负的各种角色,所面临的不同的责任与义务,素质与能力,阐述新媒体时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媒介素养,这也是本文所要追寻的答案。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一场传播技术革命浪潮席卷世界,同时也宣告了新媒体时代的开始。新媒体时代即新媒体在传播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时代,也是当今我们生活的时代。

新媒体时代,除了采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信息的“海量性”、“时效性”、“多媒体”等特征外,还具有传播内容多媒体化、传播范围广泛、传播方式的非线性、传播手段多样化、传播方式个人化等特点,使新媒体能够更大程度上融入人们的生活。

1、传播方式个性化

最典型的传播平台是腾讯微信的个人公众账号应用。个人可以通过注册微信公众账号向其订阅用户推送不同信息。该平台为了防止广告及垃圾信息,每天只能推送一次,使用者可以把几条信息编辑成一个,也可以单独推送一篇文章,个性化特征非常明显。类似于早期的博客文化,根植于微信平台的公众账号,由于其便携性、移动性等特征,日趋有与博客分庭抗礼的趋势。

2、传播内容多媒体化

美拍、微信小视频等应用的开发,大大降低了普通大众传播视频资料的技术门槛,使得一般公众能够在网络上传递自己拍摄的短视频。此外,足迹应用的火爆,使生活分分钟变大片的理念也得到了新媒体大军的追捧。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不同,所选择传递的信息也不同,在造成海量信息的同时,充分满足了细分受众的需求。

3、传播行为互动化

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最大的区别,尤其是互动的方式。传统媒体的受众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最为显著的记忆是中央电视台《非常6+1》栏目每当有观众热线被接听的时候,观众的声音总是充满激动。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随时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官网留言等方式反馈自己的信息,不仅有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是时刻都在发生。此外,一些视频网站为了使互动更加便捷,可以使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不用更改界面或者拖至页面下方,开发了一种弹幕功能。在视频画面的上部五分之一的地方会滚动播出受众发表的言论。

二、新媒体时代公众媒介参与及媒介素养

新媒体时代公众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公众在对新媒介进行接触、解读和使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素质及修养。通常是指人们面对新媒介所提供的各种海量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能力。

媒介信息的传送者、信息受众及媒介信息是媒体的三大结构组成。公众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既可以作为信息内容生产者,如微博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身边信息、网络原创图文、视频信息等,也可以作为内容传播者,如各种微博转发或微信公众平台从私人原创微信账号中筛选过滤信息,最终选择符合自己所搭建的平台的定位的内容进行传播,也可以仅仅是信息内容接受者,也就是说一般个人在使用新媒体的时候,集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受众三种身份于一身。

1、作为内容生产者的公众的媒介素养

首先,要尊重隐私权,杜绝侵犯隐私。新媒体让信息的获取、记录、发布、传播变得轻而易举,人人都是传播者,处处都是直播间,再加上公众的媒介伦理知识相对匮乏,侵犯隐私权的事情屡有发生。如2014年的好莱坞女星艳照门事件。后来受害女星联名委托律师向谷歌索赔1亿美元,指责谷歌明知事件违法依旧没有及时删除照片制止侵权行为,反而从此事件赚取数百万广告费。

其次,牢记“群己权限”,公域和私域要划分清楚,分辨清楚“公众利益”。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传播,涉及到别人的事情就要考虑当事人的感受,如果事件是属于“公域”那么制作内容并传播无可厚非,如果事件属于别人的“私域”依旧坚持制作内容传播,可能会涉及到侵权的问题。那么公域和私域如何划分呢?公域讲民主,私域讲自由,但是私域里面涉及公众利益的部分,那么就属于公域,应当受到公众监督。比如在这个四月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台著名主持人餐桌事件。因为当事人身份的特殊性,使得这次看似侵权的信息的传播具备了公共性质,信息内容的发布者虽然顶着一个告密者的污名,但是让在这个事件中的一般公众看到一个更加全面的所谓明星形象,无可厚非。

再次,不传谣,不信谣,杜绝生产和消费原罪。文艺复兴被称为“人的发现的时代”,人的欲望在新教改革和在自由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过程当中挣脱了宗教和道德的桎梏。理性主义对强大的科技力量的追捧和信奉,更增强了人的欲望。但是色情、暴力、奢华与邪恶被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奇观”进一步放大,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只是在被动接受、享用这些奇观盛宴,在新媒体时代,群体开始自我产生和消费原罪,创造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原罪奇观。这种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不利于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树立。

2、作为信息内容传播者的公众的媒介素养

公众在参与传播过程主动传递信息时,虽然不能够像职业新闻人一样具备专业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把关人的角色意识,但还是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如下要求:

首先要核实信息。公众应提高自己在传播信息时候主动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意识。不传谣不信谣,如果在信息尚未得到相关单位的核实,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但是切忌随意转发信息。

其次,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传统媒体中,社会责任是贯穿媒体运作全过程的基本原则,表现为坚守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同时履行引导舆论的职能,引导主流价值观。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传统主流化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共存,职业媒体人对舆论引导的功能凸显。而在新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体把关人的角色的缺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避免传递不利于社会和谐进步的信息。

3、作为信息内容接受者的公众的媒介素养

集体无意识在网络群体传播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从表面上看,很多人在关注集体狂欢事件的过程中,只是抱着一种看客的心态,或者仅仅是“在无聊的心境下无聊的表达”,然而一旦参与到事件中来,他们已然成为“无意识”的行动者,他们身在其中,无从知道自我行动的意义,他们的行动在表达“无意义”的诉求的同时,也加剧了行动的力量。所以作为信息内容接受者的公众,在接触媒介信息时,要坚持批判的思维方式,杜绝非理性媒介素养。

新媒体时代,作为既是内容生产者也是传播者同时也是内容接收者的公众,在新媒体时代其媒介素养主要包括:新媒介技术的使用能力;信息内容的生产能力;公域与私域的判断能力;核实信息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对集体无意识行为的抵抗能力;坚持理性媒介素养,杜绝非理性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①何文,《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功能异化和媒介素养探析》[J].《新闻界》,2013(5)

②王炜,《网络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媒介奇观”现象初探》[J].《今传媒》,2015(2)

③彭兰,《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3)

④谭天,《传媒经济的本质是意义经济》[J].《国际新闻界》,2010(7)

⑤邵庆海,《新媒体定义剖析》[J].《中国广播》,2011(3)

⑥吴倩,《全媒体时代新媒介素养内涵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2)(作者: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私域媒介受众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运营私域的五个能力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私域流量白皮书:互联网下半场,中小企业如何靠私域流量翻身
私域流量白皮书:互联网下半场,中小企业如何靠私域流量翻身
私域流量
鞋品牌需要“公私合营”才能大卖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