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尧唐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2015-09-10 23:52王毅费非
新闻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朱子朱熹学术

王毅 费非

【摘要】朱熹,中国儒学史上的代表人物、集大成者,他所开创的学派,被后人称为程朱理学,其所倡导的观点、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封为圭臬,那么,他的行状如何,学说是怎样形成的,本文试图加以说明。

【关键词】朱熹理学

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府婺源县,字元晦。其后改为仲晦,号晦庵,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由于其长期居闽讲学,并在考亭建立书院,故后人亦称之为考亭之学、闽学。

朱熹自幼早慧,六七岁时开蒙读书,八九岁上读《孟子》,以为孔孟可法,奋然以圣人自励。十四岁时,父亲早逝,临终将其托付于好友胡宾、刘勉之等人抚育。青少年时读《中庸》,见其中有“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一句,大受启发,读书不废。

朱熹青少年时虽进学刻苦,却绝非读死书的角色,其兴趣广泛,佛、道、兵、阴阳等诸流派无不涉猎,这些都为其日后在学术上别树一帜打下了坚实基础,其广取博览兼汇并包的治学气魄和人格特征此时已初现端倪。

当然,在其治学上占主导地位仍是不折不扣的儒学。在其求学道路上,有一人,必须一提,就是李侗。公元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已中进士两年余的朱熹赴同安任,途经延平,拜在李侗门下,执以父礼,以弟子事之,专攻儒学,皈依正宗。在多年之后,自己说起这段经历:“某少时未有知,亦曾学禅,只李先生极言不是,后来考究却是这边味长,才是这边长得一寸,那边便缩了一寸。到今销铄无余矣。”并得出结论“毕竟佛道无是处”。(《朱子语类》卷一零四)此话综述了其治学方向及态度的根本性嬗变,在其由儒学启蒙,其后兼摄佛老诸学后,又返回了儒学正宗。在追随李侗学习的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朱熹总结出了其师的思想主旨,即是“洒然溶释”、“体现未发”、“默坐澄心”、“理一分殊”。(《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七)。李侗不仅在学术上对朱熹进行指导,驳正学术研究的方向,更在精神上帮其树立抗金复国的信念。朱熹在为官之后,向朝廷上言事劄子,事先征询恩师,李侗坚决反对议和,力主抗金,这些言行对朱熹抗金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其后,朱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术思想之规模和治学胸襟已远非其师的框架所能涵盖,但终其一生,始终视李侗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朱熹不光对学术醉心其中,也时刻关注着当时的时局。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呈书当时的枢密使,痛斥议和之辱。读来感情深沉、心思迫切、使人扼腕。公元1163年(隆兴元年)赴行在,入殿召对,面对天子的垂询,连上“修政事、攘夷狄”,“罢黜和议,追还使者”等数封事,复国忧民之心溢于笔端,梦寐恢复之志岂可言表!然而朝政的颓唐,远非朱熹能左右。公元1164年(隆兴二年),宋金“隆兴和议”草签,消息传来,士农四民奔走哭号、昼夜讲论如丧考妣,自此后直至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朱熹鉴于隆兴和议所带来的南北对峙、偏安一隅局面的实际形成,在奔走力言抗金的同时,痛感恢复之事,如梦如呓,因此,重心转而入学,是年六月“除兵部郎中,以足疾丐祠,未供职”(《朱文公行状》)。其后“除值宝文阁,,主管西京崇福宫。……,除主管西太一宫,兼崇政殿说书,辞”。公元1167年(乾道三年),荐除编修枢密院,以足疾辞,诏书屡下,催促赴任,而以养亲为由辞不就赴。面对朝廷的新命,坚辞不就长达十几年之久,在封建社会是不常见的,其实细细分析,不难体味其中奥秘。老夫子视官场为探汤,不外乎三点原因:首先是对“隆兴和议”及其造成山河豆剖局面形成的极度不满,认为恢复之事,终不可言,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二:醉心学术,此条应该看成与上一条密切相关的因素。国运不振让朱熹痛感“学术不明,天下事绝无可为之理”的堪忧局面(《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三),因此,潜心论著,此后十余年,是其讲学著述的丰盛时期,《资治通鉴纲目》、《八朝名臣言行录》、《论语精义》、《孟子精义》等先后出炉,其思想体系大致奠定,就在此时,朱子与吕祖谦合著的《近思录》形成,并与陆氏兄弟在江西铅山举行了著名的“鹅湖之会”。其三:奉养老母,也是朱熹在劄子中屡次提到的因素。“伏睹老亲行年七十,旁无兼侍,尤不欲其至于如此”,且这种状况已使朱子“日夕忧烦,几废寝食,人子之心,深所不遑”,因此请求“俾得婆娑丘林,母子粗保,逞其麋鹿之性,实为莫大之幸”(朱熹《与陈丞相书》)。

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朱熹奉诏赴南康军(南宋“军”为行政单位)视事,任知南康军事,面对难得的主政一方的机遇,朱熹切实的在其治下推行儒家传统的治国教民的理念,先后颁下《知南康榜文》,《劝谕救荒》等文告,开荒田、劝农桑、减赋税、轻徭役、办学校、敦道统等举措相继展开,力图使南康军变成理想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就兴办于此,此后成为理学道统流布传播的策源之所。公元1180年(淳熙七年),朱熹上《封事》,其中有“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养军”,在上书中,请求朝廷给于蠲免赋税。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调任提举两浙东路茶盐公事,期间,微服入民间,“按行境内,单车摒侍从,所去人所不及知,郡县管理惮其风采”,因此,多得下情,于民瘼悉为知晓,兴利除弊,以至“废寝食”。(《宋史—本传》)。并于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上书言事,以儒家大中至正的胸襟相天子奏陈:“天下之大本者,陛下之心也。今日之急务,则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维、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六者是也。”(《朱文公文集》卷一一),忠爱血诚流于笔端,以致孝宗皇帝秉烛夜读,击节感慨。其后,公元1183年至1188年(淳熙十年至淳熙十五年),朱熹先后辞去兵部郎中、崇政殿说书等职,悉心学术,此间又有一批专著问世,如《易学启蒙》、《孝经刊误》、《小学》等对儒家传统经典的诠释性的书籍,此外又成《太极》《通书》《西铭解义》等传之子弟,以示后人。公元1192年(绍熙三年),朱熹居于福建考亭,盖竹林精舍,以讲学传道为业。相继编成《中庸章句》、《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文集》等书。

公元1193年(绍熙四年),朱熹除授潭州荆湖两路安抚使,并严命,不许辞免,朱熹不得已履新视事。在任期间,仍是一如既往践行儒家理念,自身也期以内圣外王之道,诸多善政不胜枚举。而颇值得注意的是两件:一是任内平定了苗民之变,并在岳麓书院右侧立碑以纪其功;二是奏请朝廷将由辛弃疾建立起来的飞虎军调至湖南,以期整顿使用。

中国传统儒家培养出来的政治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注重教化,朱熹也不例外。在湖南任职期间,这位老夫子颇感“士气不振,议者惜之”,鉴于此状况,于是在“本州州学之外,复置岳麓”,(《朱文公文集》卷一百),由此岳麓书院应运而生。对于此书院,朱熹可谓是颇费踌躇,据说“规模宏阔,教条详明,……,所谓学徒千余人,食田五十倾,载诸碑侧,不可诬也“,以至于“一时湖南道化之盛,至比邹鲁”(明陈凤悟《岳麓书院序》),俨然成为朱学重镇。

公元1194年(绍熙五年)光宗辞位,朱熹受赵汝愚的推荐,赴临安奏事,颇值一提的是,道经宜春,弟子刘黻向老师请安,问道:“先生此行,上以虑心以待,敢问其道何先?”朱熹意气勃发,慨然答道:“今日之事,非大变革,不足以悦天意,服人心”。(《朱熹年谱》卷四),慷慨任事的朱熹哪里想到,由于当时赵韩两党明争暗斗,而其又是受赵党核心人物的推荐而入京师,日后不可避免地陷入政争的泥淖之中,并由此引发南宋最大的党争事件——庆元党禁,以致朱熹晚年深受迫害,其弟子门人都被囊括其中,概莫能免。这次,朱熹在朝任职仅四十六天,就被排挤外黜,以后徘徊江西讲学,最后到达考亭,等待他的是精神上的备受摧残、政治上的严酷打击、生活上的疲惫窘迫和学术上的压制困厄。

公元1196年(绍熙六年),御史中丞何谵攻击朱熹的道学实为伪学,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刘德秀上书“伪学之魁,以匹夫窃人主之柄,鼓惑天下,故文风未能丕变,请将语录之类尽行销毁“,(《续资治通鉴》第4137页)。当年大比,“稍涉义理者悉黜”(《续资治通鉴》第4137页),其后深究其源,连儒家经典之书籍《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也被列为禁书。更有甚者,矛头直指朱熹本人,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上言事劄子,直刺朱熹,罗列大罪其六,恶行有五,并要求将其革职拿问。这对朱熹而言是绝大的侮辱,当时其内心的苦闷完全可以推想。就在此时,因受朱熹牵连,一代大儒吕祖谦病死贬所,使朱熹深感“亲朋凋零,……,令人痛心,益无生意”,(《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

迫害远未休止。公元1197年(庆元三年)王渷乞置伪学之籍。当时著名的学者,因政见不同而被罗列其中的多达五十九人,朱子作为所谓伪学之魁当然名列其中,至此,政治对学术的摧残臻于两宋顶点,南宋大批学术和思想上的中坚人物备受折磨,儒学受到了一次大的迫害,而整个有宋的文化走势也由盛转衰。

朱熹虽处颓唐之境,却越发著述不辍,这才是学者的真道德、真品性。公元1197年(庆元三年),《周易参田契考异》、《韩文考异》、《书集传》、《四书集注》、《楚辞集中》等相继问世。公元1199年(庆元五年),已经古稀之年的朱子,悲痛地对弟子说:“某要见复中原,今老矣,不及见矣”,这位真儒的忧患意识并未因庆元党禁而消磨,反而日久弥笃,即便身心备受折磨,也从未动摇,朱子是一位“虽刀锯在前,鼎获在后,视之如无”的真儒者(《朱子行状》)。

公元1200年(庆元六年)三月初九,朱熹溘然长逝。这位被辛弃疾称为“历数尧唐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的儒者,我们推崇他,不仅在于他的学识博大、用意精深、刷新儒学、足法后世,还在于他的人格高尚、操守濂洁、品质卓绝、不坠污淖,更在于其面对艰难困苦,不改初衷、矢志不渝、日久弥笃、愈挫愈奋,正是应了苏轼的一句话“古今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绝伦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最后,套用一句古人的话“高山苍苍,云水茫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作者单位:王毅,安徽博物院;费非,安徽日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朱子朱熹学术
小金鱼
多肉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朱子涵 叶子衿
春日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朱熹治足疾
驴画家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