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摘要]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家风家教对形塑人生、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家风家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社会功能和作用亦表现出新的特点。总结现代家风变迁过程中面临的三大困境,可以更好地发现良好家风家教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家风家教的培育和传承提供导向和引领,而家风家教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试验场。
(关键词] 家风家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试验场
[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5)02-010-04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成为理论和实践热点,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入的理论探讨。2013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诸多理论探讨和实践方式中,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地。中国社会素来重视家风家教的建设和传承,家风家教是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在家庭中的传承和体现,对于形塑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中家庭功能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对家庭作用的消解,家风家教渐趋式微。因此,破解现代家风家教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良好家风家教建设,同时发挥良好的家风家教汇聚社会好风气和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作用,使家风家教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一、家风家教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家风,就是“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所谓家教,是“指家长对子弟进行的关于道德、礼节的教育”。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家庭关系在一切社会关系中居于最基础的地位。在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即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家庭成员正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行为处事、安身立命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中国历来重视家风家教的培育。我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统一,把齐家与修身、治国、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得以教家立范为主要内容的家训文化广为流传。古语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古人将塑造家庭成员的良好道德修养置于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用家教之好坏作为评价一个人修为的标准。总体来看,家风家教具有如下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首先,家风家教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首要场所。如前所述,家庭是人实现社会化过程的第一站,特别是在传统中国社会,家庭担负着重要的育人责任。人们在家庭成员的教导和熏陶下完成最初阶段的社会道德认知,为走向社会、形成系统性的社会道德人格奠定基础,并由此养成个人行为习惯。健康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风家教不但能够为家庭成员的成长提供优质的环境保障,促进子女身心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宁稳定。在一个家庭不美满、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的家庭,子女的个体社会化往往会出现偏差,比如,很多问题少年常常出自问题家庭。相较于严格的、系统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政治说教,家风所呈现的良好生活化道德氛围和家长的言传身教,更加“润物细无声”,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家风对家庭成员的社会认知能力提升、个体社会化以及社会人格养成具有奠基性作用。
其次,家风家教是维系家庭和睦、稳定家庭关系的精神纽带。家风具有历史传承性。家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经过反思、选择,不断提炼、概括形成的。家风一经形成便世代相传,承载家庭文化传承及家庭或家族延绵不断的使命。多数家庭能够承担起继承优良传统的责任正是源于良好家风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优秀家庭教育的先决条件便是良好的家风,同时家风也可以作为实行家庭教育的一种具体方式。世界上没有完全和谐的家庭,不同家庭总是充斥着不同的矛盾,而化解这些矛盾就需要通过道德的力量,使家庭成员共同遵守且相互认同共同的价值观。否则就会在面临矛盾时出现各执一词、不肯退让的混乱局面。这种由家庭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即为家风,换言之,家风建设就是在家庭成员间以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为和谐家庭建设提供精神依据。
最后,家风家教是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元素。良好的家风家教除了对一个人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之外,还是形成优良社会风尚的基础。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家风是社会文明的铺路石。家庭的幸福程度、社会文明甚至国家和谐稳定都与家风的好坏息息相关。只有最基础的家风建设好了,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我国的社会风气分为民风、党风、行风和政风,这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党风清正则政风廉洁,政风廉洁则社会风尚正大光明,最终使民风淳朴。反之亦然。从社会风尚的形成机理来看,家风在汇聚和沉淀后形成民风,淳朴的民风则为其他三种风气的形成提供基础,同时,民风亦是社会风气的具体体现。”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革命家重视自家家庭教育,严把家风关,绝不给自己的子女或亲属们任何特权,要求他们自立自强、脚踏实地。比如,解放初期,毛泽东断然拒绝了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希望通过关系到北京工作的要求,并未给亲属的工作或生活“开后门”。可见老一辈革命家们在那个时代树立了良好的家风,也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二、家风家教的社会变迁与现代困境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的职能和社会地位随之改变,加之长期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风家教建设一方面在传承古训l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理念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形成_r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家风,家教方式也更加民主和平等;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在育德功能方面渐趋式微,优良家风的传承面临着困境。
首先,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致使良好家风出现偏移。随着时代的变迁,聚族而居的传统大家庭模式不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未婚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家庭模式,该模式也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导模式。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普遍降低,导致现代家庭独子化现象严重,“4+2+1”的家庭模式使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再加上父母双方都围着孩子转,照料孩子的生活无微不至,对孩子有求必应,导致家风偏离了孝敬老人的传统风尚。另外,由于应试教育没有很好地向素质教育转换,家庭教育更注重智力和特长培养,忽视甚至漠视德育。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以及官僚主义习气都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来,更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家风荡然无存,甚至出现“啃老族”,而“官二代”、“富二代”的犯罪率更有上升之势,一时间“我爸是李刚”成为某些“官二代”不良甚至犯罪行为的代名词,“有钱就是任性”更是富人的真切写照。这不仅影响了家风的传承,更成为影响社会良好风气和安定和谐的不良因素。
其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的普遍存在阻断了良好家风的传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通过不同的劳动方式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创造了条件。大批农村青壮年为改善家庭经济条件选择进城务工。由于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和城乡户籍制度的阻隔,农村出现了“386199部队”,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不断出现,农村的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进行,影响了传统家风的传承。而在城市。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大批已婚儿女选择与老人分开居住,原来四世同堂的家庭结构被核心家庭或空巢家庭所代替。这在留给父母子女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和选择生活模式的更大自由度的同时,也阻断或削弱了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家风传承和家教的作用。
最后,离婚率的攀升使家风家教遭遇挑战。现代婚姻强调男女平等、强调恋爱自由,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是对传统“三从四德”、“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封建糟粕的有力挑战和超越。《婚姻法》的颁布与修订为现代婚姻提供了司法保障,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近年来的离婚率不断上升。包养小三、婚外情、未婚先孕等有悖于社会道德的现象屡屡出现,不断冲击着传统家庭道德,导致人们不能从家庭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家庭不和谐必然会阻碍家风的培育和传承,甚至还会对年幼的子女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影响其一生的言行。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领域取得的进步和发展,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确实是积极向上的,但道德领域的问题也在悄然滋长。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长期以来不重视家风建设,忽视家教的作用不无关系。忽视家风建设所导致的不良社会风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更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践行价值观的微观载体,家教则是传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家风的总结与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家风的具体要求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说家风家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上做细、做小、做实的一个着力点和试验场。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育良好家风家教
首先,良好家风家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关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是家风家教的丰富资源,完全可以融入家庭教育实践。尤其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层面,同时也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新时期国民道德的精华,应当作为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家风家教才能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家庭作为社会中最基本的单元,在家庭成员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必然会受到整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形成健康积极的个人价值观,于整个家庭而言,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将影响和引领家庭成员将个人修为、人生理想、职业追求等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统一起来,将个人抱负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帮助每一位家庭成员在社会中找准定位。也只有这样的家风才能得到延续和传承。
其次,家风家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细化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只有把价值观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并领悟,才能真正发挥其引领作用。因此我们要注重将抽象的价值观与具体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细化并落实价值观。家风家教是将核心价值观具象化的有效途径。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追求的具体化,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在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是个人修为的必备之德。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从根本上反映了国家的价值引领与社会成员价值认同的统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而个人修为则可以通过家风的传承来实现。家风家教是在家族成员长期的生活中逐渐积累下来的日常生活规范和道德标准,是能够维系家庭良性运行的精神纽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知行场。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育良好家风的具体途径
家风的实践养成,家教的正确实施,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微观途径。因此。传承和弘扬良好家风,需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营养。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野下,塑造和传承良好的家风,更好地实现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良好家风的培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加强媒体宣传良好家风的力度。良好家风通过媒体宣传,可广泛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且这些宣传都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自然的、温馨的家风家教的散发,并非典型的推出,也不是特意拔高的。因此更有亲切感,也更加可信感人。向大众宣传和介绍古圣先贤在家教、家风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让人们从中受益,认识到功利主义价值观主导下的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传承中华优良传统、培育良好家风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其次,培育良好家风需知行合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这就要求父母时刻谨言慎行,为孩子做出榜样。家长要善于在中华传统文化和家庭道德的基础上提炼并形成适合自家发展的家风家规,注重用家风家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孝老爱亲,团结邻里,勤俭节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因此,家长不仅要时时当模范、处处做表率、事事显家风,更要抓好孝亲教育,弘扬善行文化,培养和塑造每个家庭成员的孝心,使孝心文化在每个家庭中代代相传,并向社会辐射延伸,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最后,培育良好家风需发挥好典范的引导作用。各个家庭的家风虽不相同,但总体上都具有崇德明理、讲求信义等内容,是我国优秀民风的积淀,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家风虽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但却是最基本的东西,是良好价值观形成的起点。可以在社区、乡村等举办如“好婆媳、好邻里、好子女”等展现家庭良好风貌的评选活动,推荐和挖掘日常生活中良好家风的榜样,展现和谐风貌,讲授感人故事,以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间的桥梁,潜移默化地促使人们讲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内心的追求,并具体践行在生活中,形成符合新时期发展需要的良好社会风气。
责任编辑:杨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