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015-09-10 01:42孔蓓芳
关键词:汉字书写成因分析存在问题

孔蓓芳

摘要:本文总结了小学生汉字书写过程中存在的写字姿势不正确、错别字较多、书写不规范、字帖选择不恰当等四个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以此助力于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写字课堂教学。

关键词:汉字书写;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57-1

一、写字姿势不正确

写字姿势不正确是一线教师反应最为强烈,目前学生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握笔姿势错误的主要表现在于学生执笔太低、大拇指根部夹笔、手腕扭曲、执笔太竖等现象;坐姿不良表现在身体紧贴书桌、头部距离书桌太低、头部向左边倾斜、双腿摆放不自然、单脚跪在凳子上书写等。

错误姿势的原因分析如下:

1.学生过早执笔。大多数家庭在学生还没有入学时已经开始教学生握笔书写自己的名字,使用水彩笔、油画棒画画等更是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进行的活动,所以到了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不良的书写姿势。

2.教师书写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在刚入学时已经形成了不良的握笔姿势,但在教师正确姿势的指导下,学生也开始尝试改变。可是,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便提高了学生所写字的质量、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学生只在教师提醒的时候改一下,如果教师不关注,就依然我行我素,延续错误握笔姿势。

3.学生握笔位置较低。这部分学生的笔尖与作业本之间的距离非常小,学生在书写时如果要看清自己所写的字,就必须要把头低下,或者向左边桌面倾斜,于是头趴得太低,身体向左边歪,左眼视力下降的现象就产生了。

二、错别字较多

错别字是学生在汉字书写中最常见的问题,无论是在学生作业、作文,还是试卷中都经常出现。学生错别字的常见出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1.形近字混淆。例如“较”与“郊”:“较”与“郊”分别是苏教版教材第三册第1课与第7课中的应识会写字,单独学习这两个生字时,学生对这两个字的“音、形、义”都能把握;当这两个词语放到一起去的时候,由于字形相近,学生识记是把这个字作为一个整体来记忆的,于是学生的记忆开始发生混乱,加之受倒摄抑制的影响,学生容易将后学习材料第7课的“较”与第1课的“郊”混淆起来,将“郊外”写成“较外”。

2.同音字混淆。这也是学生容易产生的错误,如“听”和“厅”在苏教版教材第一册的识字6中同时出现,难倒了很多学生。教师在听写词语时最喜欢的便是“音乐厅”和“听音乐”两个词语,学生出错的概率非常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字音、字形掌握了,但是字义没有完全理解,学生不能在各种词语、语境中正确从大脑中提取符合该字义的生字。

3.部件混淆产生错字。这种现象在学生的错误中也时常产生。如“邻”字,学生知道是由“令”和“阝”组成的,但在实际书写时,会弄不清这两个部件的摆放位置而错写成“阾”。“晓”字的右上部分和“戈”字非常相似,“迎”的里面部分和“卯”很像,学生经常会错写成“”“”这类的错字。笔画错误也会导致学生写出与原字很接近的错字,如“厅”错写成“”,学生对字形的识记不到位,就非常容易出现这类错误。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中提出了同化和顺应两种心理机制,学生关注了不同生字字形的相似之处,利用形近字来识记与之类似的生字,实际上是以一个既定图式把新的认知客体吸收过来加以同化的过程。对于形近字的不同之处,学生没有准确认知,不能及时调整和改变记忆中的既定图式以适应并接受新的客体信息,学生主体没有建构新的图式,错字、别字就产生了。

三、书写不规范

1.笔顺错误。学生刚开始认识汉字时,通常是把汉字看成一个整体来识记的,在学生的头脑中,一个汉字就像一幅画。学生画画不一定会按照固定顺序进行,所以在老师没有系统教学写字前,学生往往是把字“画”出来的,这就导致学生写字只看字形,不关注笔顺了。笔者在对乡镇中心校的学生进行笔顺调研时发现,有些班级的笔顺正确率仅为20%~30%之间,很值得关注,其实规范笔顺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笔顺有一定的规律,正确的笔顺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迅速建立起字形联系,还能帮助学生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2.结构把握不准。结构把握不准主要是指学生对于汉字字形的结构的认知有偏差,导致写出的汉字东倒西歪,忽大忽小,参差不齐,书写很不规范。学生写的时候,时常不能关注穿插、挪让、支撑等各种配合,导致汉字书写不美观,甚至出现错误。如“林”字写成“”,“落”上下结构错写成左右结构“”,“敬”是左右结构又错写成上下结构“”。

四、字帖选择不恰当

范字的具体笔画、间架结构、关键支撑点直接影响着着学生对字形的认知,所以对于小学生是否要字帖,采用什么样的字帖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调查发现,书法字帖基本是以软笔为主,软笔的笔画和硬笔的笔画是有区别的。软笔的笔画顿笔比较突出,例如“丿”和“”,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容易过度顿笔写成“”,“氵”的第三笔成了“”,反而使字显得比较造作。习字册和书中范字也常有矛盾产生。如:“美”字在苏教版教材生字表中显示,第六笔横最长,大字底的一横较短,但是在习字册的范字“”中,却是大字底的一横最长,田英章楷书字帖中“”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由于学生年龄小,还没有能够充分理解这些变化,故在写习字册感到茫然,不知道到底该按照哪一种方式书写,当然也不利于低年级学生对汉字结构的准确把握。

猜你喜欢
汉字书写成因分析存在问题
汉字书写,让传统延续美丽
弘扬传统文化抓实汉字书写基本功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