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萍
摘要:乐学课堂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乐学课堂的特色和侧重点落在学生两个能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合作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当然,乐学课堂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掌控应变能力、话题引导能力和课堂进程的控制能力等)。笔者对如何打造乐学课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乐学课堂;打造;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44-2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始建于2000年,2010年秋季转制为划区招生的公办学校。转型前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居太仓前茅,转型之后,如何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高位平稳发展,考验着每一位教职工的智慧。或许我们曾经焦虑过,但是我们从没有懈怠。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追求的不是课堂外表的“喧哗”,而是要回归讲究实效的“本真”,构建老师“活”教、学生“真”学的“乐学”课堂自然成为我们课改的主方向。
乐学课堂的基本框架结构是:学生主体,小组合作,自主参与;教师主导,双边互动,和谐共生。鼓励教师在这一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打造高效率的个性化课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是催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师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启迪思维。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呈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把潜在的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反馈和正面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的机会,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体味到受到表扬和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努力的后劲。
二、钻研教材要深入、独到
课本是教学的载体。要充分利用好课本,就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深钻教材,把握教材,认真备课。只有这样,在应用教材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和魅力,使学生始终保持持久的学习欲望。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点,我们大力营造“研”的氛围,努力提高“研课”能力,把“研课”的范围延伸到“课前”和“课后”。改变从教师做起,倡导“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提倡精选精讲精练、当堂巩固的课堂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三、问题设计要精准、有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思考及活动。但是如果一节课老师问的太多,太琐碎,看似把问题分解引导,实则割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牵着走,没有自主思索时间,课堂就变成了满堂问,没了精髓。老师应抓住有效问题,把核心问题、思路方法、疑点难点讲透。问题设计不要太简单或太难,要符合学生学情,配合教学进度,做到灵活多样。讨论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化,无讨论价值的最好不予讨论,教师不能为了活跃气氛而提出一些不值得讨论的非常简单的问题。还要善于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矛盾性的问题。
①探究性问题。要让学生探究知识产生发现的过程。
②开放性问题。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答,如数学学科中的一题多解,语文学科中的体会与感受等。
③矛盾性问题。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克服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矛盾问题的设计,引起学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等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欲动的心理。
四、设定小组要合理、多元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建成后,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副组长、监督员等,并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担其任,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合作意识,逐步将合作意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育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注重提高教师指导、管理合作学习的能力。其一要求教师具备调控、引导技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大,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大增,作为教师必须精心考虑、周密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引导的水平。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指导、学法指导、组间调控。首先,在准备课时,教师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再次,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其二要求教师把握管理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老师要意识到对学生指导和协助的必要性,对课堂给予足够的管理和监控。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并适时适当地提供帮助。其三教师要善察学生合作需要。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其四教师注重自身参与。教师既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又要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五、学法指导要适时、到位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如果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学科知识框架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概括出本堂课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把学习方法进行迁移或者延伸,加以实践运用,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
六、自主时间要充分、完整
要使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机会与时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敢于去放手,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只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自觉地去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自主学习分为课前粗学、课堂精学、课后再学三个部分,其中最精彩的是课堂精学。在课堂上,根据学科和课型特点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去创新。自主学习后,学生间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对存在的问题教师从旁点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随着课改小组的建立、实验班的首推,我校课改工作以点带面不断推向深入。省级课题《微笑文化引领下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能否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合作”是不是推进课改的唯一途径?“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如何有机结合?一个个难题等待着我们去破解。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今后的路很长。虽然努力在多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但效果还是不够明显,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办法,结合学校实际,继续深入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