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顺霞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根据教学实践,笔者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首先是融洽师生关系,发挥人格魅力,展现教师专业才华,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通过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再次,立足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机制这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师生关系;人格魅力;专业素养;教学设计、语言、模式;评价机制;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45-2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威廉格拉瑟认为:“如果学生不愿意读书,任何处罚都无法逼他们就范。”生命不像机器,可以由操纵者来掌控,所有的生物都有自我意识,都会自我控制,只有当你想让学生做的事情更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的时候,学生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所以教育需要智慧,而智慧的根源在于捕捉到学生真正的需求,也就是他们的兴趣之所在。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孩子兴趣的火焰,教育才能绽放光芒。
语文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发展思维、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了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正如陶行知所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从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奠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赞可夫说得好:“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改善师生关系,可以从几个细节着手。
1.尊重你的学生,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尊重学生首先体现在心灵的尊重,这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其次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前途去爱学生,关心每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能有差生的概念。不伤害学生的自尊,给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以真情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这为营造乐学氛围奠定了感情基础。
2.发挥你的人格魅力,成为孩子心中的“明星”。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就对教师提出了这样中肯的告诫:“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3.展现你的专业学识,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就要求老师自身要有丰厚的学识和精深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你的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模仿的意识,老师往往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孩子的一生中产生重要的影响。相信大家都还会记得初中课文上魏巍先生那篇《我的老师》,小学时的蔡云芝老师课堂上朗读诗歌的情形记忆尤深,从此他爱上了文学。在孩子面前展现你的专业才华,做孩子学习的榜样,让你的孩子爱上语文。
二、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获得尊严与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故事荟萃。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我在班级里召开了故事会。每天利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讲一个故事,并且进行评价。通过投票形式,评选出最佳故事。这样的活动既要求学生阅读,又给了每个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给了他们创造了一个平等的展示自我的舞台。
2.以书会友。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还举办了以“以书会友”为主题的晒书会。让每个学生都准备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写上喜欢和推荐给别人的理由,制作成书签夹在书中。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选定之后和书籍的主人交流,相互约定两周之后交流读书心得。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让书籍成为了学生的朋友。
3.即时阅读。我所谓的“即时阅读”是在课堂上随时拿出读本来阅读,让学生把书籍作为自己的常备物品,让学生每时每刻都享受读书的快乐。我就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鼓励学生阅读名著。每节语文课留十分钟时间让大家阅读,并且随时做好读书笔记和相互之间的交流,让每一次阅读都有所收获。
三、设计教学环节,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场,激发学习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锁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我们在备课时不仅仅考虑教者,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学者身上,应该思考如何教才会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会学习知识。在教授《冰心诗四首》时,我课前布置了预习。到上课的时候我提议让学生来讲,我当学生坐在下面听。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来讲,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上台发言的同学个个表现都很出色,而且都把握到了诗歌的要点。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不用讲,他们在反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这样的境界,不也正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所追求的吗?
四、机智教学“语言”,让你的学生爱上你的语文课,激发学习的兴趣
完整的课堂教学是教者和学者之间的双边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所担负的责任就是让学生投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作为教者的课堂教学语言无疑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教多年,我们发现课堂举手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而日渐稀少,怎样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来和老师互动是一个首要的难题。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巴金的《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仰望星天你会想到什么?我特意叫了一个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他的声音很小。他说他想到眼睛,我就紧接着问为什么会想到眼睛呢?他说因为星星和眼睛一样都一眨一眨的。“那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来把他们联系起来吗?”“天上的星星像眼睛一样眨呀眨的。”“同学们觉得他说的怎么样?”有些同学说很好,我顺势说道:“那我们怎么表达我们的赞许呢?”学生们都为那位同学鼓起了掌。这让我觉得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懂得善于运用教学“语言”的人。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找到自信,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喜欢语文呢?
五、改进学习模式,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旨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及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也要力求在语文课堂中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鼓励创新,培养创新。《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的一篇小说,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讨论哈尔威船长最终与船共亡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课堂的气氛热闹极了,每个人都在认真地聆听,都在积极地思考,都跃跃欲试。这样的课堂还需要老师去分析去讲解什么呢?有的时候我们不敢放手让孩子们去想去做,生怕会有差错,生怕会遗漏什么。其实,孩子们的思维,他们的创造力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环境,孩子们将会学得更自在、更轻松。
六、优化评价机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威廉格拉瑟创建了一个新的教育理论——选择理论,他认为人的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以最好的方式来满足根植于自身基因结构的五大基本需求,即生存和繁殖、归属感和爱、权力、自由、乐趣。作为受教育的学生亦是如此。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快乐幸福感还取决于老师对他的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的互动就体现在老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中。学生在课堂中特别注重的是老师对他的评价。冰心的《纸船》是一首满含深情的诗歌。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个别读。我特地找了个平时读书不突出的同学来读,读完之后让其他同学去评。既要求说出优点,也要指出不足。然后我要求他再根据学生的意见加以修改再读,果然效果显著。最后,我对他的读书情况进行了总体的评价,高度地肯定了他读书的进步。
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同样认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们正从事的语文教学就是一项智慧的工作,所以让我们从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始,用智慧点燃兴趣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