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剑河县磻溪镇谢寨村侗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2015-09-10 17:44:11彭婧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语言政策语言态度

彭婧

摘要:调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谢寨村侗语使用情况,为评估整个侗语使用状况提供了个案和参考,对侗语保持、保护及双语教学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也为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政策的制定、执行提供依据。

关键词:侗语;语言态度;语言政策

中图分类号:H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5)02-0147-04

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是社会语言学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主流语言汉语的强势来袭,侗语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许多冲击和挑战,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持住侗族的母语,这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面对汉语的冲击和挑战,只有全面而充分地了解侗语的使用情况,了解侗语真实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保护侗语和传承侗族文化。剑河县谢寨村是北部侗族的典型村寨,侗族文化保持完好,语言属于北部侗语第一方言土语,调查其语言的使用情况对了解侗族语言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然, 种语言的使用情况,仅从个村寨来观察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作者认为通过对一个村寨的语言使用情况的观察,对评估一种语言的使用,并非无帮助。谢寨村已被命名为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村寨,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影响越来越多.侗语使用情况究竟如何?是否出现了语言转用现象?不同年龄段、性别差异和文化程度高低的村民母语能力如何?青少年是否丢失了自己的母语?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如何使用侗语?语言文字认同情况又如何?作者采用田野调查与随机访谈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对谢寨村侗语使用典型个案调查为全面掌握侗族语言使用情况提供实例和参考,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政策的制定、执行提供参考,对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谢寨村基本情况

谢寨村位于剑河县磻溪境内,磻溪镶辖24个行政村,54个自然寨,共有5079户21373人,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 4%,是一个典型的侗族聚居乡镇。谢寨村是一个纯侗族的村寨,全村有谢、彭、张、王、岑、陈、杨、蒋、吴、林、饶等几大姓氏。在册人口共150户648人,分3小队9个小组。全村的总人口中,男326人,女322人;侗族635人,汉族8人,苗族2人,水族1人,布依族1人,彝族1人,除侗族外,其他民族均是女方嫁八。谢寨村独具特色的侗族建筑和自然生态保存完好,2005年,被黔东南州公布为首批民族文化村寨。

二、谢寨村侗族语言使用现状

就谢寨村侗族语言使用现状,从母语能力和语言使用场合两方面进行考察,其中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3个方面来对母语能力进行评估,语言使用场合主要是从一些具体的场合,比如村里、家庭内部、对外社交等来进行语言使用分析。本文作者对60户人家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并从中抽取了60个人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填写问卷,获得有效问卷60份。在主要调查对象中,男性32人,女性28人;年龄段限定在14岁以下、15-34岁、35-44岁、45-54岁、60岁以上5个年龄段;受教育程度也涵盖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6个层面。

(一)母语能力

1.不同年龄段的母语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谢寨村村民的母语能力随年龄的递减而弱化。60岁以上14名受访者,能完全听懂并能熟练地用母语进行交谈,母语保留完好;45岁到54岁的9名受访者中,9人能完全听懂,有7人能熟练的使用母语,2人只是基本交谈,35岁到44岁的11名受访者中,有10人能完全听懂,熟练和基本交谈的各占1半,有1人只会说些简单的日常用语;15岁到34岁的12名受访者中,基本能听懂和能实现基本、日常简单交谈的占多数;14岁以下的14名受访者中,能完全听懂的母语的只有1人,基本不会说和完全不会说母语的有8人。

2.不同性别的母语能力

通过对32名男性和28名女性的问卷调查,发现男性女性的母语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女性的母语能力稍强于男性。在60岁以上能非常熟练无障碍交流的12名受访者中,女性占8人,男性仅4人。此外,通过与他们的交谈,发现男女村民所讲的侗语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男村民讲的侗语中参杂的汉语借词比较多,譬如“低保”“扶贫”“腐败”等,女性则很少会讲出,女性讲的侗语相对比较“纯正”。主要原因是男性与外面接触的比较多,社会交际面比较广,还通过电视、报纸了解新闻实事;而女性与外面接触的频率低于男性,除了平时赶集则很少外出,所以她们更偏重于使用自己的母语侗语。二是男性女性侗语词汇在一些方面各有所强,譬如男村民在打猎、祭祀、丧葬、建房等方面的词汇比女性丰富,而女性在纺织染布、酿酒、辨识猪草等方面的词汇却比男性更为丰富。

3.不同文化程度的母语能力

从上表可以看出,文化程度由文盲至大学越来越高,而侗语能力(强)则呈现770 - 50% -16%-12%-0%-O%越来越弱的趋势。可见,文化程度的高低与侗语能力强弱成反比关系,文化程度越高,侗语能力越弱,反之越强。这主要是因为长时间在外求学,脱离侗语环境,接触和使用侗语的机会减少,此外,由于学校汉文化教育的影响,汉语以及其他语种的无限渗透,有些学生开始慢慢转用和学习其他语言而对自己的母语渐渐遗忘。

(二)语言使用场合

谢寨村日常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北部侗语和汉语方言,汉语方言在本地被称作“客话”。究竟选择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交流,主要还是取决于交际的场合和交际双方的话言能力。譬如双方都是侗族且都会说侗语,一般会优先选用侗语来进行交流。如果一方不是侗族,不会说也听不懂侗语,那么多用“客话”(汉语方言)来完成,几乎不说普通话。下面主要从一些具体场合中调查语言使用的情况。

1.村里。平时在村里,村民之间的交流,譬如见面打招呼多用的是侗语。偶尔也会使用汉语方言,主要是遇到不会说侗语的小孩和从外面嫁进来的不会讲侗语的新媳妇。其实,嫁进来的新媳妇在村里呆上两年后,都能听懂侗语,甚至可以用侗语交流。平时村里面开会或商量事情,也以侗语为主。若是有镇里面汉族领导参加的情况下,为了照顾和尊重汉族领导,多使用客话。

2.家里。家庭内部,最常用的是侗语,其次是客话。在60名受访者中,82%的人希望家人在家可以用侗语交流,10%的人希望用客话进行交流,还有8%的人认为用什么话进行交流都无所谓。此外,在受访者中,父母健在又有子女的家庭,受访者与父母说侗语要比与子女说侗语要多,也就是说,与上辈交流时侗语使用比例要高于与下辈的交流。

3.对外社交。谢寨村村民与外人打交道时选用什么样的语言,也是根据场合和对方的语言能力而定。(1)与邻近村寨。若该村素是侗族,交流的时候则会优先选择用侗语进行交流,显亲切,易沟通。虽然每个村寨的侗语存在一些发音差异,但不影响交流。若该村是苗族,则会选择用方言客话来进行交谈,保证交流顺利进行。(2)赶集。村民们赶集主要是到盘溪街上,离村子不远,步行1个小时左右。集市上做生意的以侗族人居多,也有些从外面来的汉族和苗族。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卖家慢慢学会了其他民族语言中简单常用的词句,这样,语言相通不仅给顾客带来便利,也为自己揽到生意。(3)部门办事。调查时,我们看到很多村民去乡政府办事,遇到侗族干部说侗语,遇到汉族干部说客话,常常出现侗汉兼用的现象。对比政府,邮局和银行使用当地方言“客话”要相对多一些,在邮局和银行中,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听不懂或不会说侗语,为了保证正常的沟通交流,多是使用客话进行交谈。

三、谢寨村村民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双语和多语(包括双方言和多方言)社会中,由于社会或民族认同、情感、目的和动机、行为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通常称为语言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态度是对语言的价值评价,它不等于语言价值本身,也不等于对语言的科学认识,但是对人们的语言行为却有重要的影响。即有什么样的语言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语言选择,体现着不同的语言感情。对语言态度调查主要是围绕对待母语的态度评价和文字的了解两个方面来展开。

(一)语言态度

为了了解60名受访者对语言的态度,设计了以下几个题目:(1)在您能接触到的语言中哪一种最好听?调查结果为:侗语>客话>普通话>其他;(2)您觉得哪种语言最有用?调查结果为:普通话>英语>侗语>其他;(3)您最希望家里人跟您说哪种语言?有49人希望家人用侗话交流,有6个人希望用客话交流,有5人认为只要能交流无所谓什么话,希望在家里说普通话的没有;(4)若子女或周围人不说侗话,您会?受访者中22人选择很不高兴,38人则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被问及自己作为侗族的一员是否应该会说侗语时,90%都表示应该,并且要熟练。

(二)文字态度

在受访的60名村民中,仅有4人知道侗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占受访者总数的6.7%。对于20世纪50年代创制的侗族拼音文字,无 人知晓。在被问及自己作为侗族的一员是否应该学习侗文时,55%认为应该,40%的人则认为没有必要,50的人则表示不清楚。可见,新创的侗族手并音文字在侗族村寨底层推广力度不大,知道的人甚少,但是村民们还是希望本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而且应该学习本民族文字。

四、结语

通过对谢寨村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生活大变化对谢寨村语言使用的影响。从语言本身看,谢寨村的语音系统已慢慢简化,长短元音、送气声母消失和韵尾递减。从语言使用上看,过去村民使用侗语的单一性正在打破,汉语方言作为第二语言逐渐被广泛使用。从语言态度上看,虽然多数村民都对本民族语言、文字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情感,但事实上对汉语的渗透已持认可、包容的态度,学习和转用汉语已成了村民们的共识。从语言功能上看,侗语使用有削弱的趋势但尚未达到严重弱化的程度,语言习得没有出现断代的现象。总的来看,目前谢寨村的侗语保持着良好的语言活力,未来谢寨村语言使用的发展趋势将会是侗语为主,同时与客话、普通话或者其他民族语言的双语或者三语共存的局势。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是可以无限渗透的,即是无界的。因此,不能忽视汉语对侗语的无限渗透的力量。

猜你喜欢
语言政策语言态度
日本对外语言推广政策及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
科教导刊(2016年33期)2017-02-27 09:51:31
伊宁市哈萨克族居民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3:40:07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蒙古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科技视界(2016年6期)2016-07-12 08:57:16
浅析影响人们语言态度的因素
广西大学生母语能力低下之原因分析
语言教育研究综述
科技视界(2015年25期)2015-09-01 16:43:57
佩里来航事件与近代日本语言政策转变的关系
新疆巴州多语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研究
西部学刊(2015年1期)2015-02-03 16:54:14
法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展与挑战
论语言生态观对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