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涛
摘 要:小学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小学是学生学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质量影响着将来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学习时要具有系统的学习方法,要循序渐进,以学生能够接受为教学目的,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一切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学习的方式等方面,都要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就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教学影响
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针对数学的学习特点,充分考虑到小学数学学习的制约性,只有这样,才会减少老师的教学失误,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具体学科,根据小学数学特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主动性,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形象性,需要学生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主观意识,教材的编写一方面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不能出现错误;另一方面又要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看得进去。这不仅需要教材编写者具有足够的能力,更需要学生自身培养出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两者统一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要求学生对抽象的事物和形象的事物在主观上能够加以区分,这就要求老师解决好三个问题:(1)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既要保证教学的生动形象,便于让学生接受,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本质不变,避免出现过于片面而忘记教学的本质,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能力。(2)要保证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抽象概括。小学数学中充满了抽象的问题老师在讲解时,要保证讲透、讲明白,及时将抽象化为形象,便于学生记忆。(3)小学数学的教学不要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数学是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才能真正掌握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逻辑,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力稳步提升。
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数学知识
数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只有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的学习,学生才能获得足够的知识以及学习经验。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接受能力非常强,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就相对弱一些,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进度的掌握总是一成不变的话,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是非常不利的。这时候就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根据每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这对以后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的时候,老师可以先从简单的计算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例如,在计算25x16的时候,可以先从多位数乘单位数开始引导学生,25×8=200,16可以分为8×2,这样25×16就可以转化为25×8与25×2的和,计算起来就会方便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从简单到复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小学数学学习是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有很多,最主要的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导,但是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与发掘,即使是老师的传授也需要学生自己研究探讨才能真正掌握,被动接受与主动学习的学习效率是截然不同的,被动地接受知识只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而主动学习、去探索、去发问,才会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说,计算一个数除以6,商是115,余数是4,求这个数是多少。老师在讲解这道题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用反算的方法,通过已知的数据,结合计算公式可以反推出这个数是115×6+4=694。然后,再出一些不同类型的题让学生互相探讨,寻找解答的方法。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针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