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坤
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堂,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地抓住教学重点,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使用以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效课堂。
一、运用知识迁移,促进知识间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为后面的新知识作铺垫。新旧知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教材本身的编排也十分重视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间迁移,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知识迁移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常用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轻松学习新的知识。
小学数学有很多新知都可以通过旧知迁移而获得。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抓住旧知为切入点,先从复习旧知入手,然后引出新知。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新知,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
二、运用猜想,验证知识的正确性
猜想是开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结合数学学科的特征,如果学生只靠猜想,缺少科学性指导,学生的猜想对与错自己往往无法判断。所以老师要从严谨的科学态度出发,让学生学会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先猜想、后验证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应用得比较广泛。如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我一开始就用课件出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坪,让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接着我又提出:“想让它的一半种上花,只给一条绳子,你可以怎样把它平均分?” 学生很快说出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连接起来。通过演示,学生都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一个三角形。我因势利导,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来猜想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问题指引性明显,学生马上猜想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个猜想对吗?”我没有立刻评定,而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验证猜想是否成立。在这里我巧设“三重验证”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重验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二重验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第三重验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三重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我立刻给予肯定和欣赏的目光。学生在如此情景中,通过猜想和验证经历知识的生成,印象深刻,对三角形面积的公式终身难忘。
猜想和验证是一种因果关系。有了前面的猜想,才会有后面的验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猜想和验证进行明确的指导。
三、运用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其中。学生一旦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性就会提高。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为了教学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设计了3种动手操作的方案让学生去找答案。方案1:“量一量”——用量角器直接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加起来等于180°。方案2:“拼一拼”——用剪刀剪下三个内角,然后拼成一个180°的平角。方案3:“折一折”——把一个纸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向后折,折成一个180°的平角。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动手操作方法多样,应人而异,一般有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不能片面追求课堂上的热闹,要避免作秀。
四、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一节好的课堂教学,有经验的老师有时候只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就可以把课本内容讲得很生动有效。但在特定的教学内容,由于知识形成过程复杂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老师不能如此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此时就需要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高效课堂”要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的投入中,取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它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不能盲目模仿和追求名师效应,我们要从教材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合理运用各种应对策略,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学生只有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