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继承在实践中弘扬

2015-09-02 03:05王金斌吕明春
关键词:吕叔湘高中教育

王金斌 吕明春

摘要:在高中教育面临“教育新常态”背景下,吕叔湘中学汲取吕叔湘精神理论力量,深悟其现实启示并引领办学方向去助推学校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提供严以修身、创新教育和使命担当范式;给学生树立处理“我”与“国”、“真”与“贱”、“龙”与“虫”关系典范;向学校选择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价值取向规范三个方面探讨学习和践行吕叔湘精神。

关键词:吕叔湘中学;吕叔湘精神;高中教育;吕叔湘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16-3

吕叔湘(1904年~1998年),江苏丹阳人。中国语言学家,近代汉语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也是卓越的教育家,特别是在中学语文和英语教育方面提出了震人心魄的真知灼见。2003年9月,为纪念吕叔湘先生,吕叔湘先生曾经工作过的丹阳市高级中学更名为“吕叔湘中学”。吕叔湘中学始终坚持把吕叔湘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的科学精神,崇高的理想追求,能贱的处世心态,高尚的为人之道,朴素的生活作风”的精神凝练为学校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把吕叔湘先生的“立定脚跟处事,放开眼孔读书”的题词作为办学理念,激励教师立德树人、培育学生人格与学力发展;把吕叔湘先生对我校师生的赠言“求真 能贱”定为校训,熔铸吕叔湘中学“求真文化育人、能贱精神立校”生命之魂。

一、为教师提供严以修身、创新教育和使命担当的范式

1.严以修身。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导向,是改革之魂。崇高的精神道德修养、坚定的教育理想信念、高尚的品德情操境界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吕叔湘的一生拥有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情怀,是用大爱和人格书写的恢宏乐章,是用“严以修身”书写的一部“德道字典”,更是我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全面开展教师廉洁从教活动的时代背景下,吕叔湘精神对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有引领价值和现实意义。

吕叔湘对自己的衣食住行一贯朴素节俭,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常穿旧衣。虽然家徒四壁,但在抗美援朝时,他把与朱德熙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稿酬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于购买飞机大炮支援前线。“文革”结束后,国家为了落实政策,把他用于购买飞机大炮支援前线的几万元钱全部退还给了他,但他却把这笔钱又用来设立青年语言学奖金;1983年5月吕叔湘又捐献出多年积蓄的六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奖金的基金。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版社安排他去疗养,他执意不肯住套间,要住标间。事后,他随集体到西山植物园春游赏花、到香山别墅休息,也处处“闹别扭”,不入高档饭店就餐,只需一碗面条,住房要先问房价,问清是办学租用的房间(不必另付房费)才肯入住,搞得活动组织者很为难。

2.创新教育。

1926年,吕叔湘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毕业后,到新创立的丹阳县立初级中学(现为吕叔湘中学)任英文教师。1928年,被应聘到苏州中学教英语,直到1935年冬。虽然他中学英语教学只有短短数年,但他却在创新教学方法和开发课程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目前高中课程改革、创新内涵发展和教育新常态等方面,我们都可以从吕叔湘脚踏实地的中学教育实践中汲取智慧、得到启示和增加信心。

1935年5月,国民江苏省督学王骏声到苏中视察。这次视察在苏中校史上以苛细、挑剔、偏袒、不公著称。当时,吕叔湘任高二英文教师。视察后,在王骏声提交的视察报告中,吕叔湘先生甚得好评。视察报告一万余字,其中涉及吕叔湘的有:“吕叔湘所上的高中普二丙英文选篇,先令学生默读,并检查字典,次则指名试讲,并行公共订正,最后由导师辅成矫正,方法甚善。”

吕叔湘在苏州中学时,曾与同事合编高中英文选,共三册,由中华书局出版。这套教科书曾在当时被广泛采用。吕叔湘说:“那时候,高中英语课缺少中国人自己编的课本,所以,这部书销路很好。”吕叔湘还主编了《英文月刊》。吕先生自己说:“从四川回到江南之后,给开明书店编了些注释读物,多数是一时性地畅销书之类,但也够得上文学二字的。”著名学者钱定平在《哲人书香缘》中指出:“当年吕先生所选的英文文章,几乎都不出自赫赫名家,但是篇篇都读来隽永难忘,既滋润着、引导着求知若渴而无所适从的幼小的心灵,又充分显示着选者的眼力、功力和深刻睿智。对这些英文,吕先生都细心而精当地加以注释,并附上自己翻译的中文一篇,供读者对照学习。这些精美的译文夹杂在普通的文章里,真让人觉得是一个绝色女子与普通裙衩携手同行。如单单读那些清晰、简洁、细致和舒卷自如的译文,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享受了。何况,这还能够使学生在一种如坐春风的心情氛围之中学习英语。这一切,对于一个十四五岁而顽皮的好动的孩子,是学习上多么巨大的推动力和粘着力啊!”

3.使命担当。

吕叔湘用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情怀,忘我地投身于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之中。用学贯中西的学养、高屋建瓴的智慧、切中时弊的视角、高瞻远见的思维审视教育现实问题、把握教育走向并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在目前教育置于全球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他的思想为研究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及发展路径,分析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实现教育家思想办学不仅是吕叔湘中学师生的历史担当,也是社会的期盼呼唤。

1978年,中小学语文教学正处于拨乱反正时期。这一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吕老说:“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叔湘先生的这篇文章切中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要害——“少、慢、差、费”,提出了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它既是对“四人帮”破坏语文教学的鞭挞,也是对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期待与呼唤!这篇文章的发表,曾被当时的语文教学界称誉为震人心魄的“一声惊雷”,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反响。

文革结束后,吕叔湘凭借语言学家的专业敏感、学者的亲身体验和国际化的视野,发现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就我还想谈谈高等院校里的公共外语的问题。我们要搞四个现代化,首先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技工作者的外语是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以我国的情况而论,中文的科技资料很不够,一个科技工作者如果不能利用外文的资料,他就只能做第三流的工作。依靠翻译吗?现在的科学文献一天就是一大堆,胜任翻译而又有时间翻译的人有限,只能翻译其中很小很小一部分。”吕叔湘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审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说明外语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连科学先进国家的科学家,尽管本国文的科学文献已经很丰富,还是一般都会两三种外语,有的懂五六种。”所以他感叹道“我们科学落后的原因很多,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外语不过关是原因之一。外语不过关是因为大学里没有把公共外语教好,大学公共外语没教好,跟中学外语课有关系。”在当时百废待兴的年代里,他的观点无疑是指明改革方向的灯塔。

二、为学生树立处理“我”与“国”、“真”与“贱”、“龙”与“虫”关系的典范

1.“我”与“国”的关系。

回顾吕叔湘充满曲折与奋斗的一生,每当在人生面临关键选择时机,吕叔湘总是站在集体的需要和国家的命运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得失和个人前途。爱国的价值观铸就了其辉煌的一生,也促使其为中国文化复兴作出了杰出贡献。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巨大冲击。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社会责任感。吕叔湘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无疑是激励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体现个人价值的最佳典范。

吕叔湘于1926年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到家乡刚刚创办了一年的丹阳县中学教一班英文。当时只有两个班,校长陈湘圃让他兼教国文文法。吕叔湘以《马氏文通》为教材,开始钻研中国文法,从此他开始了长达七十余年的汉语研究,为我国汉语语言学研究和中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造就了他的个人价值:我国语言学界众望所归的学术泰斗和一代宗师,以及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和语文教育家和词典编纂学家。他的一生诠释和演绎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1935年,他出于教育救国的思想,当时我国图书馆事业还相当落后,决定选学图书馆学专业,是因为觉得图书馆工作对发展祖国的文化事业作用很大,自己要为改进我国的图书馆工作而努力。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社会上语言使用状况混乱,语言规范化工作成了当务之急。吕叔湘编写的《语法修辞讲话》在全国掀起了学习语法的热潮,成为了年轻共和国文化事业的奠基工程之一。紧接着,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吕叔湘宣读了由他亲自执笔的主题报告。也就是在那次会议之后,国务院正式责成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开始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由吕叔湘担任主编。此外,他还担任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文字修改工作。

2.“真”与“贱”的关系。

“求真 能贱”是1986年9月吕叔湘回访吕叔湘中学,与我校师生座谈时给我校的赠言,后我校将其定为校训。虽只有四字,但字字千钧,“求真”体现了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而“能贱”则蕴含了不要轻视卑微工作、放低姿态做人的深刻含义。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陆俭明教授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吕先生几乎每天都在词典编辑室工作,中午饭就是自带的馒头、咸菜加开水,晚上还在家加班到深夜。编写工作采取流水作业法,层层把关,吕先生和他的继任丁声树在《现代汉语词典》整个编纂过程中言传身教,创立了一种人们称之为《现汉》风格的标准词典编纂风格。在他的一生中,主要参与了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和推进现代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规范。他和丁声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迄今已发行4000多万册,他不仅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巨大,而且还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主编的另一部著作《现代汉语八百词》也一起成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研究汉语最重要的工具书。他热心普及语文教育,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改革工作,77岁高龄时还认真准备了近万字的讲稿《怎样为中学生讲语法》。他几乎有求必应,认真回复中小学教师的来信,被称为中小学教师的挚友。他关心青年学者的成长,对他们寄予厚望,不仅当面传授治学经验,而且还亲自为许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修改文章,甚至还对有的同志给予经济上的长期资助。他既是严师,又像慈父,他在后辈学子身上花费的心血根本无法估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在纪念吕叔湘先生诞辰百年时,发表文章深情称吕叔湘为“人民的语言学家”。

3.“龙”与“虫”的关系。

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吕叔湘的“务实”态度才成就了他的伟大。

在我国语言学界,存在着“大家”写“小书”的优良传统,“龙”指的是学术大著,“虫”指的是通俗小书。吕叔湘早年就写出《中国文法要略》,后来直到90多岁,都没有中断过发表学术论著;另一方面,他又不停地向社会、向大众奉献通俗性成果。像《语文常谈》这样的小书,学术含量既高,可读性又特别强,几乎篇篇可以选入课本,供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们学习。现在一些从事语言研究的人不屑于写一些小文章,认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吕老写过一篇《关于成语》的小文章。上世纪80年代,吕老在一家大报上看到把“风花雪月”错写“风花秋月”,于是他写文进行纠正。他在《龙虫并雕琐谈》里也曾指出,小文章其实更难写。

三、向学校选择建设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价值取向的规范

1.校园文化彰显吕叔湘精神。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吕叔湘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吕叔湘教育家的文化底蕴和吕叔湘精神办学特色。屹立在校门口的风度儒雅的吕叔湘塑像;更始楼墙壁上赫然写着遒劲有力的吕叔湘亲笔题词“立定脚跟处事,放开眼孔读书”;行政楼悬挂着醒目的“求真文化立校,能贱精神育人”的标语;吕叔湘中学校训“求真 能贱”四字矗立在行政楼的显要位置,这些凝练了吕叔湘精神的物质载体正默默地营造着教育家思想办学特色和内涵;银杏大道两旁挺立着有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的图文宣传栏,生动形象地列举了吕叔湘一生杰出的成就。这些具有教育家名人因子的校园特色文化在吕叔湘中学的校园处处体现,时时散发着道德教育、人生智慧和催人思考的芳香和力量。校园特色坏境文化的布置正引领和激励着全校师生,起到了润物无声、荡涤心灵之功效,为学校文化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课程建设承载吕叔湘精神。

特色课程设置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我校的课程设置尤其是校本课程既能体现吕叔湘教育思想,又能指导学生人格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依托吕叔湘作为我国语言学的奠基人、词典编纂学家和《现代汉语词典》主编的特有资源,设置了一门汉字文化特色课程,内容涉及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写)和汉语病句修改等。此外,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总要求,我校进一步提炼了吕叔湘的“能贱”人生观,结合吕叔湘学贯中西的人文修养和英汉语言文化修养,针对目前我校学生实际道德发展水平和时代特征,编写《吕叔湘谈读书与做人》、《吕叔湘“能贱”人生观》、《高中英文选》、《中英文学翻译欣赏》等校本教材,并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程。其成果已初见端倪。

3.核心价值观建设内化吕叔湘精神。

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回顾吕叔湘的一生,他经历了社会动荡的清末民初时期、亲历了国家危难的抗日战争岁月、饱受命运多舛的文化大革命的折磨和投身到改革开放的百废待兴的洪流,岁月沧桑,不变的是他的“能贱”的人生观。他还始终把自己人生价值融入于我国民族和文化复兴的的社会价值中。他的“能贱”的人生观在当今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更具有现实意义。

我校侧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把宣传吕叔湘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作为吕叔湘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举措。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吕叔湘精神,从课堂教学渗透、班级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和主题报告等多个环节着手,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活动,改变全体师生的认知状态;把氛围熏陶作为吕叔湘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常态举措,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处于爱的焦点,他们中有很多在学校承担着学习、生活、劳动等责任、貌似积极,但在家里确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明显是双面人的角色。我校充分利用家(电)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感化全体学生;把示范引领作为继承和弘扬吕叔湘精神的重要举措,及时发现发生在师生身边的先进事迹,并对典型行为进行表彰,从而影响和带动全体师生思想行为方式的改变;把实践活动作为吕叔湘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键举措,师生从内在动力出发,自觉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改变自身思想认知,价值观念。通过志愿导学活动、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走入社会,服务社区,体验奉献,造就自己。

吕叔湘教育思想是吕叔湘中学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德育资源,既是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又是我校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智慧源泉,更是我校适应高中教育新常态、踏上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重要法宝。秉承吕叔湘精神,弘扬教育家文化和主动适应教育新常态是吕叔湘中学的历史担当和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与太阳的对话[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2]吕叔湘.吕叔湘全集[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3]邹立忠.砥砺“求真”文化凝练“能贱”精神.江苏省镇江文联,2013.

[4]韩平.适应高考改革新常态[P].中国教育报,2014(11).

[5]江蓝生.人民的语言学家永在——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03).

[6]王金斌,吕明春.吕叔湘“能贱”思想及其实践研究[J].江苏教师,2014(18).

猜你喜欢
吕叔湘高中教育
吕叔湘向弟子请教
教育是农业——吕叔湘先生说的比喻
求真能贱,龙虫并雕
语言学家的细节
——吕叔湘佚简八通释读
追思吕叔湘先生
求真能贱,龙虫并雕
——吕叔湘中学的成长图景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试论新媒体对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