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美
【摘要】创造是人类较为重要的品质,其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中小学美术课堂中,需要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格外重视,并以此提高美术素养。本研究通过对美术课堂教学创造力培养原则的分析,制定出培养策略,以为中小学美术课堂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课堂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97-01
创造力需要创作意识。然而随着如今应试教育模式的实施,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美术课不仅是一门课程,还是一种艺术表达载体,其通过让学生欣赏字画等提高其美术素养和建立艺术气息,实现美术课堂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一、美术课堂教学创造力培养原则
(一)自由民主原则。自由民主原则主要是指教学时按照美术学的自由与创造特征,丰富教学模式和方法,创建一个良好的培养气氛和环境[1]。审美性是艺术的本性,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需要遵守自由民主的原则。此原则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保证的重要条件。教学比较尊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能够挖掘智慧,提高人格品质,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最好水平。这一原则中的自由,不是完全的不管,而是鼓励实施“放羊式”教学,掌握和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保证与中小学生的心理需要相符。
(二)个性原则。个性原则主要是美术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不同的性格,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爱好、需求、性格等的不同。由于学生的遗传基因、智力、个性等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中小学生有的非常外向、活泼、开朗,有的较为内向、含蓄和文静,这些性格是天生的。创造力和性格存在一定的相关联。美术教学的弹性较大,且特点繁多,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是坚持个性化原则的基本要求。
(三)艺术化原则。艺术化原则是指美术教学中将学科专业知识和艺术化思想相结合,利用艺术方式进行教学改进。如今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比较重视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坚持艺术化原则,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信息艺术化,并且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采用艺术化原则需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宗旨,树立美育学生的观念和目标,将教学环节艺术化,深入挖掘教学潜能。
二、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
(一)教师应具备的要素。中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是保证美术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美教的成功和失败。基于美术教学的丰富性与创造性,不同的学生的素养和兴趣不同,其观念、个性、智慧、能力存在差异[2]。所以教学在教育中小学生时,不应仅仅采用一个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创新,并且有针对性地教学。
(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今很多中小学校将美术课定义为图画课,然而这种定义是错误的和片面的。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这对孩子的天性是一种扼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学为主体,加强对课堂的设计的管理,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三)堅持艺术化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艺术化原则主要应从两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审美本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思想,美术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为了成就美术专家,而是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一种培养和建设;第二,艺术化教学原则的整个建立是比较完整的,其最终宗旨是将教学效果最优化,表现艺术的情感、主体,教师在备课、授课、演讲等过程中,实现艺术化的宗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丰富其想象力和能动力,实现教学成果的优化。
(四)提高学生创造力。美术课的教学时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若将团队合作意识与思考能力在信息获取方面看成动手能力的表现,则需要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课堂中。其应要求教师依照具体的教学课程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宗旨,抓到重难点,并对学生加以指导。
美术教学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其对中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教师应遵守教学原则,如自由民主原则、个性原则、艺术化原则等。通过了解教师应具备的要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坚持艺术性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创造力等对策,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高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梅.美术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心所欲”——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25):121-123.
[2]李梅.美术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心所欲”——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5(07):38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