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爽, 康 炜 ,王 丹, 綦 霞
(1. 大连市血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1;2. 大连医科大学 输血医学教研室, 辽宁 大连 116044)
尼龙棉滤除白细胞效果的研究
徐 爽1, 康 炜1,王 丹1, 綦 霞2
(1. 大连市血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1;2. 大连医科大学 输血医学教研室, 辽宁 大连 116044)
目的 探讨在白细胞滤器过滤的基础上应用尼龙棉过滤白细胞的效果,以期进一步降低经血传播疾病及发生白细胞免疫的风险。方法 随机选取大连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中体检合格、各项生化指标筛查均合格的献血者血液样本30例。经正常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的红细胞悬液5 mL为对照组,再经尼龙棉吸附作为实验组,进行白细胞涂片分类检查、白细胞残留数检查和凝血因子Ⅷ的检查。结果 经过尼龙棉吸附后小细胞即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白细胞残留数明显下降(P<0.05),经过尼龙棉过滤后的凝血因子Ⅷ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在使用白细胞滤器过滤的基础上加用尼龙棉过滤可减少淋巴细胞数量,改善输血效果,提高输血安全性。
尼龙棉;淋巴细胞;输血安全
2.TransfusionMedicineSection,CollegeofMedicalLaboratoryScience,DalianMedicalUniversity,Dalian116044,China)
输血安全是近年来临床医疗的热点问题,包括经血传播疾病和输血反应两方面,血液中的白细胞对这两个方面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最大程度地将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去除成为输血工作中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普遍利用聚酯纤维材料的纤维孔径和吸附作用滤除白细胞,但聚酯纤维膜并不能有效滤除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对于临床输血而言,淋巴细胞是引发输血反应和白细胞免疫的主要因素,最大限度地清除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才应该是血液白细胞过滤追求的目标。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寻找一种物美价廉的过滤材料与相应技术。尼龙棉对淋巴细胞有着特异的吸附能力,在实验室中曾经被用于收集淋巴细胞。笔者尝试将聚酯纤维和尼龙棉两种材料共同使用,发挥其各自优势,既降低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数量,又降低其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同时还要保证红细胞和血浆质量,目标是将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降低至105/U以下,更有效地保障输血的安全性。
1.1 标本来源
随机选取2012年8月-9月大连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中体检合格、各项生化指标筛查均合格的献血者血液样本(枸橼酸盐抗凝)30例。样本无溶血、脂血、非正常凝血等现象。
1.2 试剂和仪器
瑞氏染液(北京塞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理盐水(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Ⅷ因子缺乏浆试剂盒(库尔特配套试剂)。显微镜(日本OLYMPUS);白细胞分类计数器(型号QI3536 北京凯宏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白细胞计数池(江苏飞舟玻塑有限公司);白细胞滤器及尼龙棉(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离心机(贝克曼 J6-M1型);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5 mL(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产品);ALC200血凝仪;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试剂盒(北京瑞尔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TU-1800)。
1.3 尼龙棉柱的制备
取国产一次性5 mL注射器,弃去针头,称取0.3 g尼龙棉,仔细撕开梳理,填入一次性注射器内,柱高3 cm,使尼龙棉在注射器内疏松并均匀分布。
1.4 方 法
预留经正常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的红细胞悬液5 mL作为对照组,将其余的经正常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红细胞悬液用一次性吸管均匀而缓慢地滴入到尼龙棉装置中(一次性注射器内),并调整过滤速度,控制在10滴/min。将收集到的经尼龙棉吸附后的红细胞悬液作为实验组。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血液白细胞分类方法推片染色、镜检。每个标本各推片5张,读取其中白细胞分类,取5张片的白细胞分类平均数为结果。其中白细胞根据分类方法,分为大体积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中等体积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幼稚细胞等)、小体积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分别用白细胞计数池和Ⅷ因子缺乏浆试剂盒、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试剂盒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的白细胞残留数和凝血因子Ⅷ含量、游离血红蛋白浓度。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中的χ2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经过尼龙棉吸附后各类型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经过尼龙棉吸附后大细胞、中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小细胞经过尼龙棉吸附后数量明显下降(P<0.05)。
表1 经过尼龙棉吸附后各类型白细胞数量的变化Tab 1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various types of white blood cells after nylon cotton adsorption (%)
大体积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中等体积细胞主要包括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幼稚细胞等;小体积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过滤时间的比较
白细胞滤器过滤时间平均为250 s,尼龙棉过滤时间平均为253 s,经过尼龙棉和白细胞滤器过滤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
2.3 经过尼龙棉吸附后白细胞残留数的变化
尼龙棉吸附后白细胞残留数为0.16×106/U,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白细胞残留数为0.22×106/U,尼龙棉过滤后的白细胞残留数有明显下降(P<0.05),平均吸附率为27.8%。
2.4 经过尼龙棉吸附后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变化
白细胞滤器过滤后凝血因子Ⅷ含量平均为0.81 IU/mL,尼龙棉过滤后凝血因子Ⅷ含量平均为0.79 IU/mL,两者的凝血因子Ⅷ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
2.5 吸附后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比较
白细胞滤器过滤后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平均为0.27 g/L,尼龙棉过滤后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平均为0.29 g/L,两者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
白细胞过滤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去除血液中白细胞的方法,一些研究认为血液制品中白细胞≤5×108/L即能有效避免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白细胞≤(1~5)×106/U(欧洲规定为≤1×106/U,美国规定为≤5×106/U)可以防止输血感染CMV和HLA同种免疫的发生[1-2]。中国有接近50%的血站开展此项技术,大连地区供应临床的血液成分几乎100%都经过白细胞过滤。它对于减少临床输血反应、降低经血传播疾病及发生白细胞免疫的风险、有效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
用于白细胞过滤的滤膜基本上都是聚酯纤维,通过控制纤维间的孔径大小和白细胞本身的粘附功能达到过滤白细胞的目的[4]。白细胞滤器的使用可以使全血中的白细胞总量从109数量级降低至106数量级。近年来,国外更多地是在聚酯纤维材料的化学处理方面深入研究,以求提高白细胞清除率以及减少红细胞溶血[5]。由于处理工艺比较复杂,加之对原材料精细化要求的逐渐提高,用于白细胞过滤的聚酯纤维膜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由于材料本身性质限制,目前的过滤膜只能通过调整纤维孔径大小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这种方法对于白细胞中体积大、变形性差的中性粒细胞有着较理想的过滤效果,而淋巴细胞体积小、表面光滑,容易随红细胞一起通过滤膜,清除效果不理想[6]。
对于临床输血而言,淋巴细胞恰恰是引发输血反应和白细胞免疫的主要因素[7],甚至可以导致受者发生死亡率极高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最大限度地清除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才是血液白细胞过滤的目的。缩小聚酯纤维滤膜孔径虽然可以提高淋巴细胞清除率,但会加重红细胞溶血[8],现有产品无法解决这一矛盾。
本研究将聚酯纤维和尼龙棉两种材料共同使用,发挥各自优势,既降低了血液成分中残留的白细胞数量,又降低其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同时还保证了红细胞和血浆的质量。实验中经过尼龙棉吸附后大细胞、中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幼稚细胞等的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小细胞即淋巴细胞经过尼龙棉吸附后数量明显下降(P<0.05),过滤后的白细胞残留数有明显下降(P<0.05),平均吸附率为27.8%。先经过滤器过滤再经过尼龙棉过滤后的凝血因子Ⅷ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经过尼龙棉的过滤血浆中的Ⅷ因子等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没有被破坏。
通过以上说明尼龙棉对于血液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的吸附功能,在聚酯纤维中适量添加尼龙棉以形成新型复合过滤膜,既可以提高白细胞清除率,又可以有效清除淋巴细胞,这对于改善输血效果,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
[2] Stauss RG.Leukocyte-reduction to prevent transfusion-transmitted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s[J]. Pediatr Tran-splant,1999,3:19-25.
[3] 魏国安.输白细胞红细胞可有效避免输血反应[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34.
[4] 徐树良,王春宁,陈宁娟,等. 软心包装去白细胞滤器效果观察[J]. 中国输血杂志,2009,22(6):474-475.
[5] 蔡雪娇,周湘静,谢作听. 滤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溶血的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4):582-583.
[6] 罗永芬,郭仁贵.滤白红细胞悬液质量与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 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6):248.
[7] 王燕菊,蒋学兵,成海,等. 235例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6):50-51.
[8] Grazzini G,Vaglio S.Red blood cell storage lesion and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s: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J]. Blood Transfusion,2012,10(Suppl 2):s4-s6.
Study of the leukocyte depletion effect of nylon cotton
XU Shuang1,KANG Wei1,WANG Dan1,QI Xia2
(1.DepartmentofBloodComponentsPreparation,DalianBloodCenter,Dalian116001,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leukocyte depletion effect of nylon cotton after using white blood cell reduction filters, in an attempt to further reduce the risk of transfusion-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the immunization of white blood cells. Methods Blood sampl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30 unpaid blood donors, who were qualified in medical and biochemical screening from Dalian Blood Center. RBC suspension (5 mL) filtered by leukocyte filter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nylon cotton absorption after leukocyte filter was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following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white blood cell differential using peripheral blood smear, counting of residual white blood cells and measurement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adsorption of nylon cotton,the number of small cells including lymphocytes decreased(P<0.05), the residual white blood cells decreased(P<0.05), the amount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 Conclusion It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reducing the number of lymphocytes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by using nylon cotton after white blood cells filtered.
nylon cotton;lymphocytes;transfusion safety
论 著
10.11724/jdmu.2015.01.09
大连市卫生局课题项目(2012)
徐 爽(1970-),女,辽宁大连人,副主任技师。E-mail: wxs@dl.cn
綦 霞,讲师。E-mail:goldensun04@163.com
R331
A
1671-7295(2015)01-0037-03
徐爽,康炜,王丹,等. 尼龙棉滤除白细胞效果的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5,37(1):37-39.
2014-07-07;
201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