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学中的非言语技巧探究

2015-08-15 00:56孟维娜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眼神言语跨文化

孟维娜

〔周口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周口466001〕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非言语行为能够传递大量的信息。语言学家戴维·爱伯科龙比曾说过:“人用发音器官说话,他的交谈却要借助整个身体。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最频繁、最集中、最典型的情境,非言语沟通作为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通道,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1]尤其是当老师和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时,教师能否恰当运用非语言行为,并正确解读学生的非语言行为,关系到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

一、课堂非言语行为及其分类

1.非语言行为定义

有关非言语行为的术语很多,一些国外的学者把非言语行为定义为“除口头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另外,萨摩瓦和波特采用非言语沟通的概念,指出“非言语沟通包括在沟通环境中传播者及其对环境的运用而产生的对传播者或者接收者具有潜在价值的一切刺激。”[2]然而,我国传播学领域的泰斗关世杰把“非言语”定义为:“在沟通交流环境中除去语言刺激以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交流双方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或者说,它是语言之外进行交流的所有符号。”[2]

2.课堂非言语沟通的分类

关于非言语行为的研究被较早地运用于跨文化的其他相关职业,后来,教师非言语行为逐渐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如雷德尔和瓦恩曼1957 年提出:“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可以采取‘言语反应’和‘非言语反应’两种方式。其中,采取‘非言语反应’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其他同学的干扰”。[2]关于非语言行为的分类方法很多,在此笔者将其大致分为两类。

(1)按表现形式与来源的分类

在传播学、行为学、社会心理学中影响较大的分类当属社会心理学家卡克贝克关于非言语行为的三分法:第一,有声的姿势,如点头、挥手、微笑等;第二,无声的静姿,如呆若木鸡、低头不语、闷闷不乐等;第三,有声但无固定意义的副言语,如笑声、叹息声、呻吟声等。美国学者库伯将教师非言语行为划分为近距离、空间布置、时间利用、装束打扮、体态语、体触和副语言等类型。而我国学者李杰群教授根据非言语的信息载体,将非言语行为分为:表情、动作、界域、服饰、副语言、时间、场景等。

(2)以实际功能为标准的分类

20 世纪70 年代,艾克曼和弗里森按照非言语行为的成因、用法和代码情况将非言语行为分为象征性动作、说明性动作、情绪表露型动作、调节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国内有学者将非言语行为分为有声的非言语行为和无声的非言语行为两大类。有声的非言语行为也称为副语言行为,又称辅助语言行为,主要指语调的运动,如语言的轻重断续、抑扬顿挫等。无声的非言语行为包括说话者的眼神、表情、手势、姿态、距离、服饰等。

二、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功能

尽管对非言语行为的专门研究始于20 世纪50年代-60 年代,但在教学领域的研究起步稍晚。沈力军认为,教师非言语行为具有影响语言传授、影响师生关系、影响教师对班级的控制等功能。库伯认为,教师非语言行为可以影响到规章制度的执行,可以表明态度与感情,具有回应和强调、引导与控制等功能。李如密认为,教师非言语行为具有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和控制调节的功能。陈明华认为教师非言语行为具有情谊功能、直观功能和暗示功能。周鹏生认为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功能主要包括支持、沟通、管理和激发。

三、跨文化教学课堂上的非言语沟通

师生在课堂中的跨文化非言语沟通几乎涉及非言语行为的各种类型,其中作用显著、影响较大的非言语行为是眼神、表情、身势语及体触行为这四方面。

1.眼神上的文化差异

眼神是指眼睛的动作,通常包括目光指向、目光接触时间、瞳孔变化和眼神变化等。众所周知,眼神是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师非言语行为中最核心、最生动、最丰富和最精致的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借助眼神的运用来传达情谊,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来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和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

尽管在各种文化中眼神都发挥着传情达意的功能,但在不同的文化中,眼神的运用可能存在着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造成潜在的沟通障碍。在大多数国家的文化中,地位高的人比地位低的人可以更自由地去注视对方,这就反映了眼神与权力或者说印象中的权力有关。美国文化倾向人们在交谈中直视对方,并且认为这是诚实的表现;反之,则被认为是不诚实、轻视、害怕、冷漠、心不在焉或悔恨等。一个人在听对方说话时,如果注视说话人,则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或对对方所讲的内容感兴趣;而把目光转移往其他地方,则表示不赞成对方的看法,或保留意见。如果说话人注视听话人,则传递出对自己说的话有信心、有把握的信息;而将视线移开,则意味着或许隐瞒着一些事情。美国还有一句话“不要相信不直视你的人。”在英美文化中,交流双方保持目光接触,是一种基本的礼貌。据研究统计,美国人在面对面谈话时,说话者大概40%的时间在看着对方,而听者60% -75%的时间在看着说话者。所以英美人在演讲的时候,如果中国听众避开这种眼神交流,就会令外国演讲者产生误解甚至生气,以为听众对演讲内容不感兴趣。另外,眼神的运用也遵循着不同的文化规则。黑人、土著印第安人、拉美人不鼓励儿童直视教师的眼睛,认为儿童直视长辈是不礼貌的。因此,在不同文化中目视行为有着不同意义,不了解这些差异往往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及误解。

2.表情上的文化差异

表情是指人的感情或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的喜、怒、哀、乐、爱、欲、情、恨等基本情绪都可以表现在面部表情中。人类的表情,还能反映出交谈对话双方的身份和地位。在拥有不同权力地位的人们中间,权势较大的一方往往有意或无意地会把面部表情当做表露或维持其身份地位的手段。

面部表情也是反映师生关系的晴雨表。在成人世界中,礼貌的原则是“互惠的”,也就是说,以礼待人是相互的。在中美两国,师生课堂上面部表情的差异比较明显。多数中国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比较严肃,即使那些性格外向的教师,也不喜欢在课堂上流露自己的表情。相比之下,美国教师似乎不大掩饰自己积极的情愫,他们表情更为丰富并富于变化,笑得也更无拘无束。

中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也呈现出与本国家的教师一致的趋势。东野圣时指出:“中国学生在口语课上,表情要比基础英语课上放松很多,听到幽默之处,女生微笑,有时咯咯地笑,偶尔男生会大笑,听不明白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面带难色,但表情变化幅度不大,比较收敛、温和。而美国学生做不同的表情,五官变化非常明显,比中国学生要夸张、开放得多。”[3]

3.身势语的文化差异

身势语主要包括手势和姿势两方面。手势是指运用手指、手掌和手臂动作变化传达信息的行为,姿势是指身体的姿态及各部分的动作。

教育家琳达·比默认为手臂的动作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具有放大讲话作用的效果。手臂动作较大的讲话者可能使听众感到威慑,并看上去权利更大。在多数文化中,通常男性比女性的手势动作更大。但是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美国女性的手臂动作更为丰富。不同文化中手势的差异还表现为即使看似相同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的寓意可能不同。例如,竖起大拇指的手势在许多文化中是夸赞、肯定等积极的信号,而在澳大利亚则是侮辱的信号。举个有趣的例子:一对美国夫妇到澳大利亚旅游,因违反交规被交警处罚。交警看到是两个外国人,他们的违规行为较轻,便不想给他们开罚单,仅仅是批评教育了他们两句。这对夫妇为表示感谢,便向这位交警竖起大拇指,结果却惹恼了这位澳洲交警,他一怒之下开了张重重的罚单给他们。

4.体触行为的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对身体接触行为的期待是不同的。握手似乎是许多文化中共有的可接受的身体接触方式,然而与谁握手、如何握手却存在着文化差异。一位中国驻外人员有这样一次由握手而引起跨文化误读的经历。一次他请学生到使馆看电影,一位学生携新婚妻子同来,见面后他主动与学生的妻子握手以示欢迎。不料学生却因为老师主动与他妻子握手而不高兴。这位老师不知道按巴基斯坦的风俗,男士不能主动与初次见面的女子握手。由此可见,跨文化交流中必须留意不同文化的体触规则。

美国人初次见面时握手一般短促有力。许多中国女性出于矜持握手只伸出指尖轻握一下或等待被握。在美国软弱无力、不加控制的握手被称为“死鱼”,传递的是冷淡、不真诚等消极信息。因此在第一次与美国人打交道时恰当握手对于建立良好的关系及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非常重要。

拥抱是美国人常见的社交礼仪,而在中国,拥抱大多数是恋人关系。中国教师在美国最难适应的便是体触、接吻和拥抱。另外,在美国,同性之间的体触行为较少,而中国人的同性之间,特别是女性之间的体触行为较多。例如,在中国的大学校园中,两位关系好的女同学走路手拉手是常见的事情,然而,同样的行为在美国大学里,则可能被认为是同性恋。

在中国,小学教师拍学生的头顶以示喜爱和夸奖。大学教师有时轻拍学生的肩膀以示鼓励。而在美国文化中,除父母外,其他人则不能随便触摸孩子的头部,那是个人的私人领地。

四、总结

综上所述,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始终传递着各种信息,并且任何传播都是有效传播。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非言语行为关注和研究,并观察其效果。教师也要快速、正确解读学生的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以便及时获取课堂教学的反馈,从而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1]王维荣. 跨文化教学沟通[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陈雪飞.跨文化交流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

[3]樊葳葳.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周鹏生.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简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眼神言语跨文化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生命的顽强
确认过眼神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搞笑秀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关于冬天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