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中坚持,困惑中前行——记2015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的编制与实施

2015-08-15 00:53:42梁虞庚
新课程(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备课组当堂学案

梁虞庚

(四川省彭州中学)

众所周知,导学案教学的核心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它体现了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重, 改变和提升了传统课堂教学提问的随意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此同时也对教师集体备课的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拟将我校高三历史备课组在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中的成效与困惑见诸笔端,与广大同仁共同分享。

一、“导学案”编写过程

设计出高质量的学案是进行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这半年多的导学案编写中,我们经历了如下一些过程。

1.“彷徨”中编写依据和编写原则的确立

根据我校教科室对于导学案编写的指导性意见和实施细则,在历史组的统筹安排下, 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首先确立了编写依据和原则。

(1)编写依据:在高三历史复习导学案的编写中,我们确定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作为编写的基本依据,这有助于我们在编写之前再次去研读“课标”和“考纲”,以做到编写具有科学性和时效性。

(2)编写原则:虽然高三教学已进入整体复习阶段,但在导学案的编写问题上,我们依然和高一、高二一样,确立了主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2.“嬉笑怒骂”中编写程序的制定和编写分工的确定

在编写程序这一问题上,我校历史组在全组同仁讨论后,基本达成了共识,即每一课时导学案的编写,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备课组备前讨论;主备人一次编写;备课组二次讨论;主备人二次修改;备课组长审核;教研组长审核。在分工上,由于高三历史备课组只有三位老师, 我们便把高三一轮复习的导学案分为三个大的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史。分别由三位老师担任导学案的主备人。

3.“痛并快乐着”的编写过程

在我校的导学案编写指导意见中, 将每一课时的导学案编写确定为“学习目标”“知识梳理”“问题探究”“释疑纠错”“当堂检测”“学习反思”和“课后作业”这样几个流程。在这几个步骤的编写中,尤以“知识梳理”“问题探究”“当堂检测”三个环节最让人头疼。

(1)首先,在“知识梳理”环节,高三复习不是简单地对教材专题模块知识的再现, 而是需要我们根据每节课的教学计划对教材原来的专题章节内容进行拆分,重新编辑和整合。经过整合后编写的导学案,往往是以通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2)其次,在“问题探究”环节,高三历史复习中的探究不是简单地对重点问题进行探讨, 而应是根据新课教学和考试检测中发现的学生容易混淆和犯错的知识点,设置新情景、新材料,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探究。 这种探究可以是自主型的,也可以是合作型的。

(3)再次,在“当堂检测”环节,在众多的同行眼中,这个环节不应该有什么困难。 但事实是,“当堂检测”题的选择或创制,直接关系到对这堂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效果的检测。在我们看来,检测题的选择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而且题的质量要高。

二、“导学案”实施过程

其一是“导学案”在编写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的一个原则是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要注意知识的适度拓展, 但要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这是很难做到的。 由于我校学生的层次差异较大,所以不同班级的老师和学生对统一编写的“导学案”都有不同的意见。 最好的班级学生能迅速地完成知识梳理且认为探究问题相对简单, 最差的班级学生则只想着上课的时候等老师将知识整理好照抄, 其理由是怕自己整理不好,容易出错。

其二是如何落实学生的课前预习?基于个体差异,课前学生对“导学案”的预习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做得好的学生感到课堂学习没意思;做得差的学生感到课堂上学不懂。

其三是导学案中“问题探究”有效性如何达成? 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问题探究”是需要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的,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但因为时间和能力等原因,设计上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难度和广度都不能有效地掌握,这是需要编写者改进和完善之处。 当然,整个导学案编写的工作量非常大,加上又是第一次编写和实施,所以探究问题的针对性的提高需要时间来打磨。

三、“导学案”实施后的成效与思考

毋庸置疑,导学案教学在我校的推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对我校的导学案编写的体制提出了一些质疑:

1.“一稿定终身”编制的导学案是否优质;

2.导学案的编写课时在认定上是否过于刻板;

“导学案”是我们学校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效载体,它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式于一体,它的实质是“先学后讲,教学合一”,原则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让它在我校开花。提出困惑,并不是否定它,是想把这件事办得更好、更扎实、更有效。

当然,课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的问题和困惑还会出现,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不断摸索和探求,在课改中解放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惑,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案’漫漫其修远兮,吾等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备课组当堂学案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乡愁导学案
不怕死的留下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2
“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