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过场”,走实“过程”

2015-08-15 00:53:41
新课程 2015年12期
关键词:群学独学学时

王 媛

(江西省宁都县第六小学)

让我们的课堂告别浮华,走向坚实;告别过场,走实过程。

魏书生曾说过:“80%的学生能学会80%的知识,我只教20%的学生和20%知识。”

我们杜绝亘古不变的模式(套路),只用理念来指导课堂,如果说要有一个范式的话,我想可以这样实践。

一、直扣课题,诱生发问

做法:你看到这个课题,想学会什么?有什么疑问?

目的: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就有了方向,何况问题从小学生中来,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学生提出:什么叫体积?谁有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为什么要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如果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学教材,独学对学

做法:1.用本节课基本内容所形成的问题,要求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引发学生独学、对学。

如,对于众数,可以设计问题:什么是众数?怎样寻找众数?为什么要学习众数?众数与中位数和平均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出示两个跟书上的例题相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试做。

3.鼓励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思考:学生靠“独学”是能学会书上大部分内容的,即使有困难,在小组交流中,一部分好的学生就能担当小老师的职能,通过“对学”教会不是很明白的人,即使教不会也能有所启发,诱发思考。

学生天生愿意并勇于尝试,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感悟新知,获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这也为后续的群学提供交流的媒介;学生面对与例题相似的题目,处于会又好像不会的尴尬境地,有的学生可能一看就会,有的学生可能靠模仿依瓢画葫芦,还有些学生压根就不会,此时的模仿例题就像一块试金石,可以检测出学生的学情。“你还有什么问题”既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故它绝不是一种点缀,而是源于真正的需要。

三、学生展示,全班群学

1.在自学、对学时,让学生到黑板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有对的、错的答案,让黑板成为学生展示想法的舞台,为全班交流做一个铺垫。

2.群学时,可以用一个问题为抓手(如学生的错题、学生的争论点、学生的想法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特别应关注到学困生是否明白,在充分的质疑、争论中渐渐明晰问题的关键,从而达成共识,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此时,教师不是观众,而是主导者,有时得像学生一样参与质疑、讨论、交流,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教师应知道本节课要讲什么?关键节点在哪里?学生哪个地方最容易混淆、出错?孩子在展示时是否交流到?若没有交流到,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方式用问题质疑,把学生的思维迁移到关键的地方,而非“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更不能被学生牵着走,而应“顺势而导”,绝非“放任自流”,抓住“错点”去“精彩生成”,甚至有时教师还得装傻,把学生推到前台。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环节要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当堂检测、练习

基础和提升相结合,可以分层出现。

五、回顾与反思

这种模式根据余文森教授“三讲”“三不讲”理论,源于“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把学生的学还给学生,形成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猜你喜欢
群学独学学时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0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8
以“改课”撬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基于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课外“群学”模式的构建
多策并举,提高学生数学自主独学能力
重视独学 让学习更有效
落实独学让课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