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教学理念对大学生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思考

2015-12-30 02:08:56苏明
新课程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会学课外活动大学生

苏明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于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教学理念对大学生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思考

苏明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活动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方式,还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据不完全统计,课外活动是大学生获得社会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对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当前,我国的各大高校开展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全校统一模式或学院统一模式,但针对专业发展和能力建设的可持续性活动则相对较少。学者们认为,基于专业理念的角度设计课外活动以及基于专业发展的角度推广适合专业能力建设的模式,是目前开展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关键点。

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主要包括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和统计软件三门课程。其中社会研究方法课主要介绍社会研究的规范程序以及研究设计技巧,实践性很强,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对全程的社会研究体验有重点要求。而统计学课程由于在课堂内侧重数理统计知识的讲授和考核,为了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统计应用能力,课外的延伸显得尤为重要。总结以上,要使社会学专业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和操作过程,基于专业理念设计相关的课外活动是需要教育者、辅导员共同重视的问题。

二、基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系列课程教学理念的课外活动主体分析

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连接课堂和社会,连接专业老师和辅导员的桥梁。在进行专业课外活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以下几类主体的协调和合作。

1.课外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导师——专业老师

鉴于三门课程的特性,专业老师应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在讲授系列课程内容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热点和当下实际来寻找研究题,设计研究方案,理解研究规范,把握评判研究的标准。在以课堂为基础的前提下,设计让学生体验研究过程的课外活动,如,问题研究小组、问卷设计、统计软件操作评比等。

2.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和完善者——学院分团委、辅导员

学院分团委和辅导员是与学生关系最紧密的团体和个人,大学生专业课外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他们来组织和完善。学院分团委有完善的宣传途径,有利于提高活动在学生中的知名度;分团委学生会的成员是学生中的骨干,有利于带动广大学生的参与。辅导员具有管理人员和教育人员的双重身份,与学生有固定的沟通渠道和方式,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参与专业活动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活动的实际效果对活动进行必要的完善。

3.课外活动的支持者——学校各部门

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绝不是某个系或者学院的事情,而需要学校各部门共同参与,相互协调。如,学生在寒暑假开展专业调查研究,就需要校团委对他们的寒暑假实践认定进行标准化地修改;再如,学生开展系列教学实践的活动,需要学校教务处给予批准和经费支持。

4.课外活动的资源——校内外机构及组织

多种多样的校内外机构和组织是大学生开展社会研究的重要平台。这类机构主要分为三类:(1)校内部门或机构,如,校工体部发起的校运会满意度调查;校离退处发起的退休教职工生活现状调查。社会学专业的老师可以及时关注相关部门的需求,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研究体验,使学生开展相关活动。(2)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的实习基地,主要包括民政部门、福利院等。这些机构与学校和学生保持了长期的联系,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在开展专业课外活动时,学生能从熟悉的机构中形成问题意识,深入研究,因此,形成研究成果的可能性比较大。(3)各类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组织和机构。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去开发,不断增加研究资源是促进专业研究活动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

三、基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系列课程教学理念的课外活动模型设计

基于社会学专业角度设计的课外活动,不仅要符合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体现社会学专业的特色,并且能回归到有利于社会学专业学生成长成才的最终目的。“四位一体”活动设计模式,有别于以往课外活动设计的意义单一性和目的扩散性的不足,它兼具持续性、转换性和融合性的特征。

1.“四位一体”课外活动设计模型的主要内容

上图:“四位一体”课外活动设计模型

“四位一体”课外活动设计模型主要针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系列课程的应用而设计,遵循“活动模块”“活动宗旨”“专业方法”“认识逻辑”四方面的统一原则,在对社会学学生的课外活动设计中,努力做到“专题研究”“协同设计”“实地调研”“统计检验”四个模块的循序渐进,相互配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重点锻炼学生选题决策、团队合作、调查方法运用、统计方法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对社会问题认识逻辑从感性认识回归到理性认识,并且通过研究环节,将对研究理念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研究结果的理性把握。

2.“四位一体”模型的主要特点

相比之前的课外活动设计,该模型具有贴近专业、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模型突出活动设计的持续性。根据模型,可以观察到,针对社会学专业方法系列课程的课外活动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与课程逻辑相配合。当课程开始时,专业老师便指导学生寻找自己的研究专题;在课程进展到理论讲解环节时,学生开始进行自己的研究设计并组建研究团队;随着课程进展到实际操作和方法讲解环节,学生和自己的研究团队开始实地调查,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对调查方法的掌握程度;课程继续进展到统计学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学生针对自身的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自身研究结果。如果说研究结果不理想,或者有新的发现,可以在这个顺序中重复一次,重新循环进入研究专题的修正环节。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对研究活动的参与,可以全程经历多次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并且将这一过程贯穿于系列课程的始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和掌握。

(2)模型突出活动设计的可转换性。在该模型中,系列活动设计既是一个纵向的整体,同时,也是可以独立横向成型的系列竞赛活动。如,在专题研究环节,可以设计开题报告比赛,重点考查学生查阅文献、归纳总结、关注热点、文书设计的能力;在研究设计环节,可以设计问卷设计大赛、访谈技巧大赛等,重点培养学生对于调查工具的使用能力;在实地调查环节,可以与寒暑假社会实践相结合,举行社会实践报告评比,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验收和评优,给予学生继续研究的动力。

(3)模型设计突出活动的融合性。该模型的活动设计可以与现在高校中开展的学生活动进行很好地融合,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课外活动与学校其他活动的结合,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整合现有资源,开展活动。例如,可以与学校或全国各地开展的各类学术创新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设计研究专题和设计研究时段时按照学术竞赛的要求开展,并且活动的成果不仅可以作为课程的作业,还可以作为参赛的作品,增进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成果的利用率。模型中的横向活动可以作为学生的日常素质拓展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引导学生在一条研究主线的基础上,不断延伸研究的意义,促成研究的成果。

[1]赵锡奎,等.基于专业发展的大学生课外活动新模式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林桦.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状况调查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实践探索,2013(4).

[3]肖富群.体验式教学在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

[4]课题组.高职院校大学生课外活动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10(6).

注:本文系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的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研究”(师政教学[2011]69号)的研究成果。

·编辑 郑 淼

苏明,1985年出生,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学校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学课外活动大学生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科学与社会(2020年4期)2020-03-07 08:54:24
课外活动类作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