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探讨

2015-12-30 02:08:58陈杰明
新课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基础法律

陈杰明

(四川省师范大学)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探讨

陈杰明

(四川省师范大学)

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关键内容,对于“重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实现有着重大作用,搞好该课程的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所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当立足于整体性、时效性、有效性、现实性的角度,采取恰当的形式与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对全国各高校所开设的政治思想课程做出了一定的划分要求,即是将原本单一的政治思想课程划分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就是为了有效地教育与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进而帮助当代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与现实价值

1.落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全面落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在高中时期,学校较少关注与重视有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鼓励学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各科学习任务上,这就使得部分刚步入大学的受教育者缺乏一定的思想道德意识。其次,高校低年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心智尚未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最终可能会造成荒废学业、不求上进的后果。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了解与认识社会的方式与途径多种多样,比如,网络、媒体、实习单位等,然而这些方法与途径都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良的、负面的信息资源,为此,就需要高校给学生做好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正确的是非分辨能力,科学有效地抵制不良信息。

2.落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现实价值

首先,该课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通过该课程的教授,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与学习能力,树立起科学、正确、合理的社会信仰与价值理念,树立起为完成祖国伟大复兴的光荣任务而不断奋斗努力的信心,从而让大学生逐步形成属于自身的与民族社会相联系的伟大理想。其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伟大的爱国主义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让大学生不断成长为优秀的爱国主义人士。再者,该课程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作出了适当的设定与修改,进而让大学生清晰确定好自身未来的奋斗目标与学习态度,从而为往后实现伟大的人生理想奠定基础。最后,该课程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而我国目前正是要大力宣传与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与优秀品德,需要从新一代知识分子着手,加大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力度,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让他们全面认识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个人素养的实质意义。由此可见,教授好这门课程对于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探讨

讲授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使之达到预期效果,必须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不断增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如何按照该课程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行之有效地制订独特的教学方案呢?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

1.注重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道不可空论,德不可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工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

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根据社会时代热点问题与课程相关联的部分,提出实践主题,由学生制订出实践方案,学生根据方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完成后,写出活动总结,制作PPT,在全班进行交流。比如,我们以“情系社区,情系校园”为主题,以“奉献社会,作一个正能量的人”作为主体,让学生制订方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社会问卷、社会调查、社会走访、社会宣传。比如走进敬老院,走进献血站,宣传环保,整理打扫宿舍校园卫生,采访先进模范人物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理解学习该课程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达到知行合一。

2.进行专题式教学,做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我们把该课程分为了十个专题:

第一专题,认识大学转折,迎接我的大学;第二专题,追寻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第三专题,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爱国要求;第四专题,人之道德;第五专题,了解廉洁要求,养成廉洁品格;第六专题,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第七专题,学习宪法制度,理解法律体系;第八专题,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第九专题,了解职业规范,培育职业操守;第十专题,学习婚恋规范,追求幸福人生。

进行专题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更有利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吸收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3.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内的教学活动

通过课堂内各项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根据课程的专题内容可以进行这些课内活动,小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小品表演式教学,等等。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实际,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避免了老师说教,讲解空洞,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该课程所传授的思想政治理论,把说教式教学变为能动式教学。

另外,采取请进来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力量。比如,请法庭的庭长或法官以案例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普及。请成功人士以自身事例对学生进行理想、目标、价值教育等等。通过与社会力量的沟通交融,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该课程所授内容真实感的认同,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教师的引导归纳总结至关重要,所有的教学方法,教师都应是穿针引线者,把握主流、引导方向、归纳总结,让学生在理论上、思想上都能对该课程所授知识有深刻认识和理解。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影响作用

好老师有四个标准: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教师承担着庄严神圣的使命,教师应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无疑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高校完成“重德树人”根本任务所必需的。

为人师表从古至今一直是对每位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因此,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首先应树立理想信念,培养道德情操,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生全民发展的理论构想。

教师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因此“仁爱之心”是教师所必备的,有了“仁爱之心”,把学生放在心上,以爱施教,以爱育人,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本身就需要以德施教,以德之身作楷模,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心,让学生喜欢老师,心理上接受、认同老师,从而听取老师教诲,接受老师指导,帮助他们把握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个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面向的是国内各高校的低年级大学生,那么高校应当如何借助课程内容来适当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呢?高校首先需明确该门课程的实际意义与课程地位,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角色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作用,不断引导学生了解大学生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能力,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可行有效的人生目标,不断为大学生创造出良好、健康、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并且还要鼓励当代大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水平和法律水平,从而不断改善当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爱国主义者,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基础。

[1]伊文婷.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适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05).

[2]杨辉,李青.量规评价法在探究性学习评价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4).

[3]李晓晴.研究型教学模式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1).

[4]荆蕙兰,许楠.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3).

[5]牛玉萍,孙林.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的探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月报,2010(05).

[6]卢黎歌,何志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容拓展经济伦理视域下的阐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3).

·编辑 张珍珍

(1)课堂教学平台

一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技术,在课堂中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接受人文熏陶。将文本解读的重心放在文化观念树立和文化传统传承上,在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信仰、道德等方面进行深层挖掘,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二是开设专题课,通过对古代优秀作品的选讲,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价值的认同,形成民族使命感和高尚健全的人格。

(2)课外拓展平台

一是通过“经典诵读”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和道德素养。二是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如,在端午节,通过吟诵屈原的诗歌,学习屈原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进取、求真、爱国的价值观等。三是挖掘、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如,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并通过查找文献典籍理清渊源。

总之,让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及教材体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吸收中华文化精髓,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人文素养、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景生.汉字与上古文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基础法律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4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让人死亡的法律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48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