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乐视域下的艺术歌曲教学初探

2015-08-15 00:43裴晓琦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室内乐器乐艺术歌曲

裴晓琦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艺术歌曲是每位声乐学习者必修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声乐体裁形式以它歌词的文学性、旋律的细腻性、音色的多变性以及伴奏音乐部分的不可分割性,与在室内乐这种表演形式下创作的音乐作品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室内乐原指宫廷贵族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别于音响巨大的教堂音乐、歌剧音乐。以后泛指演出规模比较小,在较小场地,由少数人为少数听众演奏(唱)的演出形式及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出场所的大小已经不是其主要特征了。文章以室内乐这种音乐思维方式来思考现在的艺术歌曲教学活动模式为着眼点,试图对艺术歌曲的教学提出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室内乐及其思维模式

(一)室内乐的发展。室内乐的发展经历了:酝酿阶段(中世纪早期—16世纪末)、巴洛克风格时期(16世纪末—1750年)、古典主义风格时期(1750—1815)、浪漫主义风格时期(1815—1910)以及20世纪的室内乐风格时期(1910—)等五个阶段(若以巴洛克时期算起,是四个阶段,距今500多年)。作为西方音乐艺术典型代表的室内乐,作品数量急剧增加、题材涉及面广、精品层出不穷,创作技法与演出形式也随着乐器形制与演奏技法的成熟、创新而得到极大丰富与扩充,作品传播也随着时代进步超出了最初速度,喜爱这种音乐体裁的人群也大幅增加。

(二)室内乐的特点。1.乐器组成规模小。少则三件乐器,进入20世纪后多则十几、二十几件乐器,也可将其视作交响乐队的“微缩版”;2.表达能力与演奏技术较同时期的器乐演奏更为严谨与精湛;3.音响效果更为细腻、音色多变化;4.演出场所小。较同时期的交响乐、歌剧演出所需场地要小很多——由家庭、客厅、沙龙等小空间逐渐走进小型音乐厅;5.演奏者水平多是具有高超演奏技能的演奏家,并具有相当强的协作能力;6.演奏风格呈现出自然亲切、自娱对话式等特点;7.听众要具备一定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室内乐的出现就是为了区别于教堂(宗教)音乐和剧院(歌剧)音乐,因此室内乐绝对是一种独立的、有自己性格与气质的音乐表演形式。步入20世纪后,尽管室内乐进行了许多新的大胆尝试,丰富了创作手法、音乐题裁、乐器之间的结合可能、引进了新的音源加入了具有民族性特征的新乐器,但作曲家和演奏团队还遵照着以上规则进行作品创作与演出。

(三)室内乐思维模式。首先,室内乐作品呈现出多声部思维模式的特点。“多声部思维模式”是室内乐这种音乐形式最本质的特征。要求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者们一定要具备扎实的和声、复调与配器基础。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既能抓住音乐纵向的和声思维又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多个声部相互间的横向复调思维;其次,声部与声部之间、乐器与乐器之间不是简单地合作关系,而是呈现出相互支撑、相互补充、通力协作的深度合作关系。通篇来看一部室内乐作品,每个声部、每件乐器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分量,只是在作品具体的行进当中会在某一段落突出一件、两件或多件乐器,从而形成“一人说话”“两人对话”“多人讨论”等演奏模式。因此,一部室内乐作品最终演出成功与否,除了作曲家要具备娴熟灵活的作曲技巧、音乐语汇的表达能力、音乐材料的组织能力、辛勤的作品创作,关键还在于参演者是否具备出色的室内乐思维能力以及极强的合作能力。

二、艺术歌曲及其教学现状

艺术歌曲,即浪漫曲,指歌词精美、运用器乐(主要为钢琴)伴奏、结构精炼的声乐独唱曲。现在多指成熟于19世纪初的一种音乐与诗歌、人声与伴奏乐器完美结合的、具有较高文学性、趣味高雅而内在的独唱声乐体裁。要求演唱者要具备细腻的声音表现、超强的气息控制、精致的作品处理和内敛深刻的情感表达。它自身散发着区别于其他声乐体裁的独特魅力;它能直观地表达出作曲家的民族性与审美特性;它受到众多伟大歌唱家、声乐学习者、爱好者们的青睐与追捧;它是独唱音乐会中必唱的声乐作品体裁形式;它同样也是我们高等音乐专业院校进行声乐教学中经常使用且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一)艺术歌曲的教学使用价值。进入高等艺术类音乐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要演唱大量的艺术歌曲。之所以受到专业类高校的青睐,主要在于具有以下特点:

1.歌词精美。它的歌词多选择著名诗人的诗作,因此歌词凝练赋予韵律,且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学生在学习演唱时,从直接体会作品的语音语调入手,感受各种语言自身特有的音乐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学部分、把握作品声乐部分的演唱特点。

2.结构短小。歌曲作品规模不大,很精炼,考验着演唱者谋篇布局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结构短小的作品首先易于完成,其次学生能较快掌握对作品具体的演唱要求和艺术处理,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

3.题材多样。艺术歌曲最终成熟在浪漫乐派阶段,正体现了其自身作为浪漫主义思潮和浪漫主义艺术表现的核心与大众主要追求相吻合的特征。符合这一特征的题材主要包括:对大自然美景的描写、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叙述一个故事等内容。不同题材或相同题材的不同情感表达,都考验着演唱者驾驭自身音色、诠释作品内容的专业能力。

4.演唱难度有侧重。艺术歌曲具有一定的要求和演唱难度,尽管几乎覆盖了声乐学习的全阶段,但不同阶段演唱的艺术歌曲其具体要求是不同的、有侧重的。一首艺术歌曲的完美呈现,对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和演唱者的自身综合素质都具有较高要求,更偏好于受过训练的、带有控制的、具有一定声乐专业技能和艺术表现水平的声音。学习演唱艺术歌曲,是学生加快熟练掌握某种演唱技巧、提高演唱能力的综合实施办法,同时也很好地起到链接演唱基础技能训练阶段到演唱高难度声乐作品——歌剧演唱阶段的中间过渡作用。同时,在不同阶段针对同一首作品的演唱和研习又存在不同的要求,更加充分体现出了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5.钢琴为主要伴奏乐器。钢琴以其自身的特点,自成熟之日起就成为了独唱形式的最佳伴奏。它音响丰富、技术全面、能为演唱者充分营造作品的氛围和表现作品的基本情绪,又能省时省力。不管作为演出还是考试,钢琴伴奏都能完全承担下来并与演唱者共同完成作品的优质展现。

(二)现阶段艺术歌曲的基本教学模式。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作为声乐教师,我们在进行艺术歌曲教学时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根据学生演唱能力,布置曲目;2.在学生演唱曲目时发现、指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这里的“发现、指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于声乐专业教师来说多半是“发现、指出”发声技巧上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也是多指解决发声技巧上的方案。在大部分情况下,专业教师主要是解决声音问题,而艺术处理则多由艺术指导即钢琴伴奏老师来完成。作为专业学生,学习艺术歌曲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曲目;2.开始学习(歌词、旋律、和伴奏);3.老师课堂指正;4.学生课下练习,准备下次回课。一些教师会要求学生对作品先做一个简单地了解,如:对作品产生的背景、词曲作家的基本情况、作品的整体情绪、以及主要的内容描述等,之后再去学习歌词读音、旋律演唱与和伴奏。我们现在的艺术歌曲教学模式体现出的教学思维,多半还停留在“关注发出的声音是否正确”,如:怎样发出一个正确的、好听的声音,如何解决一个声乐技巧等,而非如何用声音表现出艺术歌曲不同于其它声乐体裁的演唱特点和艺术魅力。

(三)对现阶段艺术歌曲教学的思考。我国的现代声乐教学已经好几十年,我们的声乐教育也在向前不断推进,在还有很多声乐教师只关注发声(技巧)本身的这种教学思维模式下,我们的声乐教育者们也逐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首先,演唱者在演唱技巧、风格把握上与其它声乐体裁作品没有明显区别,处在一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中;其次,演唱者缺乏与器乐部分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再次,原本应与声乐部分同等重要的器乐部分,大部分时间都扮演着“伴奏”的角色,在音乐的表现上多半没有被提到与声乐同等重要的位置,该如何处理声乐与器乐的关系等。面对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我们都在思考和重新审视着艺术歌曲教学出了什么问题?当大家都在高呼要重视对艺术歌曲的教学时,我们是否要对现有的艺术歌曲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新模式来继续推动艺术歌曲的教学、进一步挖掘这种声乐体裁的教学使用价值,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声乐教学发挥出它的魅力和作用呢?

三、新模式下的艺术歌曲教学

对艺术歌曲教学新模式的思考,源自对室内乐的关注。我们的艺术歌曲教学要想改变,就必须从教学的思维模式上着眼,真正了解艺术歌曲这种声乐体裁它的思维模式是什么?由此入手我们就不难重新获取这种声乐体裁的新特点,艺术歌曲的教学新模式便跃然纸上。

(一)艺术歌曲思维模式再认识

对照室内乐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将艺术歌曲中人声演唱的部分看成是另一种乐器的话,那么艺术歌曲这种体裁也完全可以看成是室内乐作品。只是这种“乐器”是用带有具体音高、节奏的语言进行“演奏”。因此,我们得出“艺术歌曲也是多声部作品”这一结论。同时,艺术歌曲中声乐部分与器乐部分同样也不是简单地合作关系,而是呈现出相互支撑、相互补充、通力协作的深度合作关系。由此,我们对艺术歌曲的思维模式有了新的认识:首先,艺术歌曲呈现出室内乐思维模式特征——多声部思维模式。语言本身具有一定的语音语调,同时还能直接地进行情感表达,听众很容易理解。这就要求作曲家既要有音乐纵向的和声思维又能准确无误地展现多个声部相互间的横向复调思维,同时还要兼顾歌词韵律、基本情感与音乐旋律要相符合;其次,人声与器乐间的深度合作是绝不可忽视的特点。艺术歌曲的完美呈现是人声与器乐二者为完成同一目标、使用不同方式,“各尽其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的深度合作过程。

因此,一首艺术歌曲作品从创作到演出成功与否,不但体现了作曲家在一度创作时的“多声部思维”能力,还体现了二度创作中人声演唱者与器乐表演者之间是否具备极强的合作能力。这种能力最先体现在是否具备合作意识,这种意识是建立在对整首作品的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而非凭空想出来的。之后就是具体的操作,即演唱者如何在多声部思维模式下运用自己所擅长的声乐艺术表现手段,传递和再现作品的意图,通过与器乐的深度合作,一起进入艺术创作的领域。所以如果作曲家想创作出优秀的艺术歌曲、演唱者想出色地完成艺术歌曲、声乐教育者想达到艺术歌曲的教学目的,三者必须具备“多声部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

(二)室内乐思维模式下的艺术歌曲教学

所谓“室内乐视域”,是借室内乐的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艺术歌曲,从而发现艺术歌曲的新特征,借此扩展我们对艺术歌曲在演唱与教学上的认识,为我们在演唱与教学艺术歌曲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以上是我们尝试以室内乐的思维模式对艺术歌曲的教学进行全新认识的思维过程,我们现在将试着解读在室内乐思维模式下的艺术歌曲教学应该如何展开。一首艺术歌曲从开始学习到完整演唱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学习阶段、后期完成与创作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将要学习的艺术歌曲。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作品风格与基本情绪,如: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作家的生平、与这首作品相关的传说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具体的理论分析,即读谱工作:对整首作品曲式结构的分析、段落的划分、明确人声部分与器乐部分在作品中代表的音乐形象等。这个阶段,主要是做案头工作,使学生在真正学唱该作品前就已经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并为进入中期学习阶段分解工作难度、制定学习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

中期学习阶段。首先教师与学生要运用“多声部思维模式”将整首艺术歌曲分解成多个声部、找出各个声部的音乐动机,明确每个声部、音乐动机所代表的音乐形象,即声乐部分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以及器乐部分的表现对象和表现手法。该阶段学生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熟练准确地朗诵歌词、正确学习歌曲旋律与节奏、唱熟作品。声乐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解决学生演唱过程中会出现的任何与声音有关的问题,如:歌词的正确读音、作品在演唱时的难点(高音的解决、气息的控制等)、如何借助语言的特点与情绪将声乐部分更好的完成等。通常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任务最重、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阶段,需要声乐教师的耐心、细心与专业学生的勤奋、刻苦。

后期完成与创作阶段。学生在熟练掌握演唱作品的技巧之后,要进入与器乐部分合成的阶段,我们通常将这项工作称为“和伴奏”。这个阶段首先是作品的完成阶段。这基于演唱者前期对整首作品情绪的全面把握、对作品结构的分析、对声乐与器乐部分在作品中充当具体角色的认知等准备工作,这时再进行合作,演唱者就会尽可能避免只关注自身而忽视器乐部分艺术表现的呈现。当这种合作能“严丝合缝”地进行了,就步入了后期创作阶段。我们说声乐表演是二度创作,往往参演者们在进行艺术表演的时候,不是简单将作曲家的意图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而是在尊重原作、力图重现作曲家本意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方法,器乐表演部分的演奏也不例外。这个阶段,需要人声演唱与器乐演奏更为紧密、深度地合作,才能最终将作品完美展现在听众面前。

在室内乐视域范围内,我们将艺术歌曲教学活动分成了三个阶段,与以往教学的不同体现在:1.对于前期准备工作阶段,我们的教学没有只停留在对作品简单地认识上,而是深入到对作品的理性分析的层面。经过理性分析,我们的认知也由人声推及器乐、由单一横向声部推及作品各个声部乃至纵向整体的行进,我们不再只关注人声部分的演唱方法或伴奏乐器的演奏技巧,而是将视野扩大到整首作品地艺术表达,从宏观上(如:和声功能的连接、复调的进行、曲式的结构等)再次感受人声部分在整首作品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以及与器乐部分的合作是如何一步一步推进并完成;2.对于后期完成与创作阶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被提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毕竟,我们的教学是要教学生如何演唱艺术歌曲,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准确把握艺术歌曲这种体裁演唱的方法。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否到位,完全取决于演唱者对这种方法运用的熟练程度,也就是说是否具备艺术歌曲的思维模式,以及将这种模式通过具体的合作途径完美展现在听众面前的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更多是强调彼此间的相互合作,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具体工作、深度结合,才能最终完成艺术歌曲从平面创作阶段到立体展示阶段。

艺术歌曲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内对艺术歌曲研究的深入,这种声乐体裁的价值逐渐被大家认可并得到专业类音乐院校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在国内举办的具有国际水准和全国水平的知名声乐大赛中,艺术歌曲作为参赛的必唱体裁被规定在演唱曲目中。中央音乐学院也分别于2012、2014年举办了第一届(意大利语)、第二届(德语)“全国高等音乐专业院校艺术歌曲大赛”,从实际行动上对高校的艺术歌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但我们的艺术歌曲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借“它山之石”,对艺术歌曲的教学工作进行再认识后提出了在室内乐思维模式下的艺术歌曲教学思路。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引起大家对艺术歌曲这种声乐体裁和艺术歌曲教学工作地持续关注与思考,为推动高校艺术歌曲教学、声乐教学事业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与探索。

[1]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樊祖荫.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3]王振山,王路.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谈学习室内乐的意义[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4).

[4]孙立萍,肖勇.新疆艺术学院教学改革之音乐系室内乐课程的构想与建设 [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3(3).

猜你喜欢
室内乐器乐艺术歌曲
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
——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圆满落幕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谈福雷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梦后》为例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