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地位及培养策略

2015-08-15 00:50周旭彬
语文学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语文课程

○周旭彬

(洛隆县教研室,西藏 昌都855400)

语言表达能力是交流沟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最核心的语文能力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制约着一个人的整体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对“表达”的解释是“表示(思想、感情)”[1]。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表”是指毛向内皮制上衣,引申为“外面”,与里相对。“达”指“行不相遇”,是一种道路通畅、没有阻滞的状态,后也指到达期望之所。由此看来,“表达”实际上包含着两层含义。其一是将内部的思想、情感外化为符号信息,使其成为能够被感知的对象。其二是将外化的信息传递给特定的接受者,并为接受者理解。从日常交流来看,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不表现出来,就无法为人了解和洞悉。仅仅是表现出来,词不达意,表而不达,不能被特定的对象理解,也无法完成沟通。因此,笔者将“表达”理解为将思想、感情外化为信息,传达给特定对象并使之被理解的过程。

语言表达能力是以语言作为表现和传递内部思想、情感的载体的能力,包括以口头语言(声音)作为载体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以文字作为载体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交流沟通中最常用、最普遍的表达能力。日常所说的“表达能力”范围相对较窄,多指语言表达能力,有时也特指口语表达能力。

二、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综合性强的学科,语言表达能力是具体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记录和传递信息、沟通彼此的重要作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古希腊,辩论术是主要的教学科目之一[2]。在古罗马,西塞罗、昆体良等教育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演说家。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2]。尽管我国古代教育强调对经典的记诵,但出于出仕的需要,多人仍重视语言表达能力。在科举取士的年代,口试、策论等在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策论在唐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后取舍。这些考试方法不仅是对思想、观点的考察,也是对应试者表达能力的考察。

在近现代的语文教学理论中,语文能力被划分为听、说、读、写四种[3]。从交流和沟通的角度,根据信息流动方向,这四种能力可以归结为语言文字接受(理解)能力(听、读)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说、写),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基本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

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其划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课程标准中,写作、口语交际被单列出来,强调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达见闻、体验和想法,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具备运用语言文字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进一步突出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三、提高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受自身观念、教师素质、教学方法、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提高业务素养,还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加强说写训练

培根曾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实践,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言表达能力是重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无论是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都离不开语言实践,离不开说和写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学生每学年作文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0000字,从量上对书面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了基本要求。在口语交际方面,只提出了要达到的目标,对练习的量没有明确规定。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促进学生多说,多写,通过说、写训练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提高表达能力。

(二)依托具体情境

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的表达,都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具体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绪处于高涨状态[4],激发出强烈的表现内心思想和感情的愿望。不仅如此,学生在经历了多种情境后,对相同或类似的情境往往能够轻松应对,并迁移到其他情境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组织讨论、演讲、辩论、社会宣传等形式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活动情境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历练,积累经验,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三)增加知识积累

知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包括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获得的认识、判断和技能。知识与思维能力相辅相成,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也是思想、态度、观念等形成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如语言规范、文化习俗、基本理论以及专业知识等,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联想力、想象力、辨别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为准确表达内心世界奠定基础。同时,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符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更好地将信息传递给特定的对象,以实现良好的、得体的交流沟通。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兴趣爱好,扩大阅读范围,积累丰富的知识并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以增加涵养,活跃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在当前的人才选拔机制下,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练习围绕考试进行。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考察费时费力,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在以往的考试中是缺失的。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初中阶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真实水平。

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中,应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创新评价的方法,通过讲述、复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作文评比等多种途径考查。同时要合理利用评价结果,以颁发奖状、记入成长袋、在校内外开展宣传等方式,将其转化成具有社会影响的、对今后成长有帮助的评价结果,激发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兴趣。

[1]中国社科院.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商务印书馆,2012.

[2]朱家存.外国教育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3]陈国樑.什么是语文能力[J].语文知识,1997(1).

[4]宋振凤.情境创设与学生语言表达[J].河北教育,2004(7~8).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