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石 艳
(湖北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众所周知,词义是由理性义和色彩义构成的,理性义是词汇意义的核心部分,色彩义是词汇意义的附属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既非词的理性义,也非词的色彩义。例如2015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名叫《虎妈猫爸》。这里的“猫”使用的既非词的理性义,也非词的色彩义。《现代汉语词典》:“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等色。种类很多。”词组“虎妈猫爸”里“猫”表示的是人们对这个词那一部分尚未进入理性义的一般性特征进行语义联想、归纳总结得到的意义:温和、可爱。严格地讲,“猫”这个词在这里表示的“温和”、“可爱”等“意义”,是不能称之为意义的。因为它不能构成义位,不能以一个独立的义项出现在词典中。如若把它称为“义素”,似乎也有不恰当之处。很明显,“温和”、“可爱”并不是直接构成这个义位的义素,它只能算得上是潜伏状态、被压制的义素。只有在言语交际中,人们通过联想、归纳总结的方式激活这些义素,使它们表示的意义凸现出来而形成联想义。因此我们把这种义素叫作“联想义素”,把在言语使用中凸现出来的“联想义素”或“意义”叫作“联想义”。
黎千驹先生在《模糊修辞学导论》一书中是这样定义“语义联想”和“联想义”的。“所谓语义联想,是指在言语交际中,对某个客观对象的那些构成义位的义素和那些处于被抑制的、潜伏状态中的义素进行联想的过程”;“所谓联想义,是指在言语交际中,通过对某个客观对象的那些构成义位的义素和那些处于被抑制的、潜伏状态中的义素进行联想而凸现出来的,但尚未成为义位的理性义的言语意义。”[1]
我们都知道,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俗语。俗语也叫俗话、方言等,是汉语广泛流传于大众中的一种定型语句。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俗语有鲜明的特点: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言简意赅、风趣幽默等。在俗语的使用过程中,很多时候人们彰显的是词语的联想义,分析了解这些词语的联想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俗语。因此,探讨汉语俗语中词语的联想义是十分必要的。
“联想义”是人们通过联想、归纳总结得到的意义。联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味觉形象,触觉形象,客观对象的属性、状态特征以及民族文化心理进行语义联想。因此,我们将按照以上分类对汉语俗语中词语的联想义进行更加细致地探讨。
(1)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指人在暗室里做坏事,神的眼睛像闪电一样看得一清二楚。
电在此处指的是闪电,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会发出很强的电光。“神目如电”中的“电”,我们用的不是它的理性义,而是由闪电的视觉形象进行语义联想产生“明亮”的联想义,即神的眼睛十分明亮,能够看得一清二楚。
(2)从牙缝里抠出钱来
比喻想方设法省吃俭用,一点一点地积攒起来的。
牙缝指牙与牙之间的缝隙。此句俗语是由“牙缝”的视觉形象进行联想,归纳出“细小”的联想义,即从细小的地方抠出钱来。
(3)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指很久就听到客人的大名,非常敬仰。交际中初次见面的礼貌用语。
雷本指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在这里,我们由“雷”的听觉形象联想到了“巨大的声响”这个联想义。
(4)平空里打霹雳
比喻突然发生了惊人的事件。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由霹雳的听觉形象进行联想,得到“响声巨大”的联想义,又由这个意义进行相似联想,联想到“惊人的事件”这样一个意义。
(5)爱吃枣儿汤
比喻好喜甜言蜜语、打情骂俏。
枣儿汤,用枣熬成的汤,味甜。由“枣儿汤”的味觉形象进行语义联想,产生“甜蜜”的联想义,通过进一步的联想,得到“甜言蜜语”这个意义。
(6)话说三遍淡如水
话重复多次就淡而无味了。
水,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此句俗语中“水”用的并非词的理性义,而是由“水”的味觉形象进行联想,产生“没有滋味”的联想义,味觉上的“没有滋味”进行相似联想,可指言语上的“没有趣味”,即“平淡无味”。
(7)刀子嘴,豆腐心
比喻人说话非常尖酸刻薄,但内心非常慈善。
此句俗语中我们由“刀子”和“豆腐”的触觉形象联想到了“锋利”和“柔软”这两个联想义,从而表达“言语刻薄,内心柔软”的含义。
(8)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比喻表面上对人非常温暖热情,实际上极端阴险毒辣。
火和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这里,由“火”和“刀”的触觉形象联想出了“温暖热情”和“锋利无情”的意义。
(9)拜师如投胎
比喻认老师、认师傅是决定人一生前途的大事,像投胎那样重要。
投胎,迷信的人指人或动物死后,灵魂投母胎,又转生世间。由此观之,对迷信的人来讲,投胎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由“投胎”的属性形象联想,产生出了“重要”的联想义。
(10)人眼是秤
比喻众人的眼光敏锐,看事情非常精确。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由“秤”的属性形象联想,得到“敏锐”“精确”这样的联想义。
(11)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形容病发作时非常迅猛,痊愈却非常缓慢。
我们都知道,大山倒塌是非常迅猛的,抽丝剥茧又是非常缓慢的。由“山倒”和“抽丝”的状态进行联想,从而得到“迅速”和“缓慢”的联想义。
(1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箭,古代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装上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发射。“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两头尖中间粗,形状像枣核,来往穿行速度极快。此句俗语中,由“箭离弦”的状态和“梭往来”的状态进行语义联想,得到“速度极快”的联想义。
(13)凤凰不入乌鸦巢
比喻好人不跟坏人相处。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象征吉祥。“乌鸦”,嘴大而直,全身羽毛为黑的鸟,中国人常把它视为不祥的鸟。由于民族文化心理的缘故,提到“凤凰”,我们常会联想到“好的事或人”;谈到“乌鸦”,常常会联想到“坏的事或人”,此句俗语用到的是“好人”、“坏人”的联想义。
(14)十八廿三,抵过牡丹
十八、二十三岁的姑娘,比牡丹花还漂亮。
牡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花色鲜艳,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中国人的心里,牡丹一直被作为美丽、富贵、吉祥的象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汉语俗语中很多词语在使用的时候用的不是它的理性义,而是由该词语为出发点,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语义联想,从而形成联想义。我们在进行语义联想的时候,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汉语俗语中大量使用词语的联想义,紧紧抓住了客观对象生动、形象、鲜明的特征,使这些俗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1]黎千驹.模糊修辞学导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孙洪德.汉语俗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2011.
[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商务印书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