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萌盛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仁大教委)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导学案的有效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在小学教学中推广“导学案”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学习兴趣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
导向案即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认知水平,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化的安排,设置相应的问题,使学生沿着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
导学案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基础,对导学案的准备工作要十分充分。同时,导学案不同于备课,其是经过教师的集体研究、个人备课以及再进行集体研讨而制定的。导学案不仅仅是对某一堂课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甚至可以对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制定,从而能够站在全局的视角,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在进行导学案的小学教学应用中,教师可以将导学案分为三个步骤进行,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
1.课前预习
导学案的重点不是在于“教”,而注重于教学过程的“导”。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轻易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做好对学生的启发工作,通过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中,需要进行问题的设置。选择合适的问题,能够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升具有重要帮助。在这堂课中,教师可以设下悬念,比如“地震中的男孩最终得救了吗?”“最后的结局怎么样?”“遇到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就完成了导学案中的第一步。
2.课中教学
在进行实际教学中,对于课堂的精确控制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课堂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是课中教学的关键。除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之外,还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与展示、上台演讲等多种方式,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探究。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在进行圆柱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请学生亲自上台进行画图,考查学生的三维构图能力的同时,也调动了课堂氛围。由于《圆柱与圆锥》在教学上难度较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教学进度,加强对个别知识点的讲解,从而为以后几何图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3.课后评估
课后的评估工作在导学案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导学案的编制与实行中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而关于这些问题,学生的体验最为直接。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进行教学的反思,并联合教学组进行集体讨论,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问题,如何评价引导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始终是存在疑问的,教师的任务不是一一去解决这些疑问,而是应该注重利用这些疑问进行教学上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结束后收集这些疑问,以不断推动教学的展开。
不少教师在制定了导学案后,对于导学案的质量过于自信,以致于完全照搬导学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使得导学案的应用方法上僵硬、死板,降低了导学案的设计初衷。同时,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过于看重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欲速则不达,影响了教学质量。当代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关注于学生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忽视了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与艺术性,降低了数学的美感。
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通过对导学案的合理利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加强对学生的沟通,通过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导学案在应用过程中的效果提升。
[1]高翠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导学案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0):390.
[2]陈慧渊.小学语文学案导学的课堂实践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4):56.
[3]姚晓霞.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学案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结合[J].新一代(下半月),2013,(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