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945:江苏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逆转

2015-08-12 07:49彭安玉
唯实 2015年8期
关键词:无锡日军江苏

彭安玉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起了对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上海的攻击,并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12月初,日军占领了江苏省省会镇江和苏南广大地区。12月13日攻陷国民政府首都南京,12月14日攻占扬州。1938年3月下旬以后,苏北的南通、盐城、阜宁等地相继失陷。5月19日,苏鲁豫皖四省边界的战略要地徐州沦陷,日军打通津浦线,截断了陇海线。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江苏沦陷区的工业、农业、商业、外贸、金融以及邮电通信、交通运输等肆意摧残,几乎摧垮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前沿阵地和精华区域,不仅中断了在战前处于良性发展中的江苏经济现代化的艰难进程,而且严重破坏了日后江苏经济迈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对全国经济的现代化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江苏工业的毁灭性破坏

江苏沦陷后,工业遭到日军毁灭性的破坏。在苏州,被誉为“中国纱业之先进,亦有工业之前导”的苏纶纱厂,车间成了养马厂,工厂成了兵营。在无锡,日军纵火10昼夜,毁掉厂房18537间,店房50628间,工厂企业的机器设备、原料毁于战火者不计其数,直接损失亿元以上(盖绍周:《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在无锡的部分罪行》,载《无锡文史资料》第2辑)。在常州,31家织布厂中,2家完全烧毁,3家损失达80%,7家损毁50%,6家损失30%~40%,仅1家幸免于战火。在南京,拥有100万元资本的大同面粉厂被日机全部炸毁,碾米厂被焚烧精光。下关发电厂遭日机反复轰炸,机器和线路严重受损。整个南京工业因日军破坏,损失率在80%以上。在苏北,我国最早的民族纺织工业企业南通大生纱厂损失惨重。资生铁厂的机器设备也多被拆毁。广生油厂宣告停业。淮阴电厂、盐城耀盐电气公司、宏叶砖瓦股份有限公司等,损失均很大。

日军在对江苏工业疯狂破坏之后,又继以反动的殖民掠夺。第一,对江苏沦陷区幸存下来的工厂企业,或强行霸占,或以“委任经营”的方式予以没收和控制。无锡的庆丰纺织漂染整理公司由日军实行军管。常州的大成一厂由日寇“军管理”,并划归日本丰田纱厂,由日本纺织会社“委任经营”。徐州的贾汪煤矿被迫改名为“柳泉煤矿”,被进行掠夺性开采。通过以上强占和强迫“委任经营”等手段,日本基本上控制了江苏的工业生产。据1945年底登记,全省有184家公司、496家工厂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完全沦为殖民地性质的附庸企业。第二,重税政策。日伪任意强行向残存企业征税,并多次增加税额。从1938年12月底到1939年2月初的一个多月内,南通大生纱厂先后被强征税款达3.6万多元。第三,瓦解大型企业,即将大型企业分解成小型企业,把先进的设备改换成落后的设备,并由城市分散到农村。在无锡的申新三厂,在常熟设有分厂,每天只产棉纱4件。日军还规定缫丝厂只能办家庭工业社,每家缫丝车不得超过20部。无锡一家拥有120部缫车的工厂,竟被迫在门口悬挂起6块招牌。这些丝社规模很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质量不高,整个缫丝业退到民国初年的水平。第四,以搜集军用铁的名义,破坏工厂企业的机器设备。为满足军事侵略的需要,日本帝国主义在江苏规定,各厂限期上缴一定量的废铁,而且把凡是开不动的机器一律作为废铁处理。常州许多纺、织、染厂能开动的机器设备也成了“废铁”收购的对象。裕民布厂一台备用染纱机被强行敲碎作为“废铁”收购。这种掠夺性的“收购”,无疑是一种对工业釜底抽薪式的大破坏。

二、江苏农业的悲惨性摧残

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期间,江苏的农业也遭到了极其惨重的摧残,损失巨大。

第一,通过“清乡”掠夺农村财物。1941年,日军指使汪伪政府大举“清乡”,见屋就烧,见人就杀,对人民财产实行最野蛮、最残酷的公开掠夺。1941~1942年间,日伪在吴江“清乡”,烧毁平望镇房屋2900间,抢劫粮食3000余担和家禽、家畜60余万只(头)。日伪还通过“清乡”强征田赋。在苏州7县,清乡后的田赋高达232万元,是“清乡”前的4倍。整个1942年度日伪在江苏征收的田赋比上年增加了十几倍。日伪江苏省省长李士群供认:“清乡之第一年,税收总额约5000万元,较清乡前年仅600万元固已大增,而在第二年中,竟超过20000万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清乡两年来之江苏》)

第二,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日伪在侵入江苏抗日根据地后,烧、杀、奸、掠,无恶不作。经过血腥洗劫之后,广大乡村尸骨遍野,断垣残壁,阴风嗖嗖,无异于人间地狱!据南京国际赈济委员会对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及六合(半县)的调查,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间,这4个半县被日伪无辜杀害的人民高至4万之众,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农家所受损失总计4100万元,平均每家损失220元(许涤新:《抗战第一阶段中中国经济的动态》。,载《理论与现实》创刊号,1940年4月15日出版)苏南的常熟、昆山、丹徒等县民房烧成焦土,农民或死或逃。由于农业劳动力大量被杀戮和逃亡,广大农村耕地普遍荒芜,产量大幅下降。苏北一部分地区,小麦等11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1941年比战前减少16%。常熟、江阴一带的水稻收获量只及战前的20%。

第三,实施农产品统制贸易。日伪肆意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垄断无锡、江阴、常州、宜兴等地蚕茧、生丝的收购及国内销售和国外输出等业务。1938年秋,日伪任意压低茧价,强迫收购干茧450吨。日伪还在江苏推行“以战养战”政策,无锡、常熟、吴县等地农民的口粮,常常被白白抢走。日本的三井洋行、三菱洋行,恃强对江苏粮食进行统制贸易,将江苏粮食大量盗运出口。素称鱼米之乡的江苏广大地区,竟发生了十分严重的粮荒。

总之,江苏沦陷区农业经济处于停滞和衰败的状态。据统计,战时江苏农村耕地荒芜28%,农具损失42%,耕牛、房屋各损失70%,渔业损失30%,农村经济濒于破产。

三、江苏商贸金融业的惊人性损失

第一,对商业的破坏和掠夺。(1)日军控制了江苏的主要交通运输线,加上在农村实行大规模的“清乡”,江苏原有的商品流通范围和规模缩小,商业出现了萧条的局面。(2)日军对江苏工农业生产的疯狂破坏和掠夺以及货物禁运政策,使江苏各地市场上的商品量急剧减少,市场萎缩。1938年底,无锡市场上的面粉供应量仅及战前的1/10。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百货、南北货、米、五金电器电料等行业因战争造成地区阻隔,货源断绝,处境十分艰难。农村市场的商业贸易更是萧条不堪。(3)战争对江苏重要商业城市的毁坏,使商业网点面临灭顶之灾,市场日趋缩小。如无锡在沦陷初期,工商业集中地区连遭日机轰炸,许多商店、货栈中弹起火。日军占领后,又纵火焚烧商业街市,一场大火长达10昼夜,近半个世纪中建立起来的无锡近代商业网点转眼间付之一炬。(4)日军对贸易的控制和垄断,严重打击了商业。日伪封锁了包括江苏在内的抗战大后方的陆海交通线,禁止第三国的船只在中国沿海航行。还实施贸易管制,于1943年成立了“全国商业统制总会”,其下设有各分支机构,构成了严密的贸易管制网。江苏原来正常的贸易活动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第二,对外贸的破坏和掠夺。1938年5月,日本正金银行代替英国汇丰银行管理中国海关税收,从6月1日起推行所谓新税则。这是一个有利于日本向江苏乃至全国各地沦陷区掠夺原料的税则。从此,海产、水泥等商品源源运往中国,日本对华贸易额迅速上升,并跃居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首。日本对江苏外贸的控制和垄断,使江苏各通商口岸的贸易值普遍递减,呈现出明显的颓势。以南京、镇江、苏州六个通商口岸为例,进出口贸易总值均大幅度下降。南京从1936年的2.13亿多元骤减为1939年的7500元,1939年只及1936年的0.035%,下降幅度如此之大,实属惊人。镇江1940年只及1936年的0.015%,苏州1940年只及1936年的0.17%。这充分表明,江苏沦陷区对外贸易已几乎停止。

第三,对金融业的破坏和掠夺。1941年,汪伪政权在南京成立“中央储备银行”,并在江苏的苏州、徐州等地设立分行和办事处。银行发行的“中储券”是一种没有外汇准备金的货币,在许多场合无异于一张废纸。此外,还压低法币和“中储券”的兑换比率。1942年2月规定1040元法币兑换77元“中储券”,后来降为1000元法币只能兑换50元“中储券”。日军用兑换下来的法币到国统区套购战略物资。日伪还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攫获了大笔财富。以1936年的批发物价指数为100,至1944年11月竟上升到2000。这是对江苏人民的一场浩劫。

四、江苏经济现代化艰难进程的逆转

日军对江苏沦陷区经济的摧残与掠夺究竟对江苏经济的现代化产生了什么恶劣的影响呢?比较一下战前与战后经济发展状况就一目了然了。

抗战爆发前夕,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苦心经营下,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就总体而言,处于缓慢的上升状态。其中,江苏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又可谓一马当先。在工业方面,江苏棉纺织业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1935年江苏全省有纺纱厂23家,资本360万元,纱锭6.19万枚,年产纱39.1万包。无锡一地仅1932年一年就新增布厂5家,拥有布机359台。常州到抗战前夕,共有布厂31家,资本344万元,织机5611台,年产布匹18.3万匹。1930年,江苏全省纱锭总数占全国纱锭总数的66.42%。电力工业,到1935年,江苏(上海市区除外)已拥有发电厂108家,投资总额144.91万元,发电容量49903千瓦。煤炭产量由1928年的11.7万吨增加到1937年的36万吨。此外,还新发展起了化学工业和建材工业。如1936年投产的永利硫酸厂,生产能力居全国之冠,号称远东第一。此外,缫丝业、面粉业、机器碾米业、水泥工业以及造纸、火柴、印刷、化妆品等行业,也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在江苏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民族资本的力量举足轻重。据调查,1932年江苏民族资本占工业总资本的80.3%,无锡、常州、南通三城市的近代工业,全部由纯华资构成。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苏还形成了十大资本集团,即南通以张謇为首的大生集团;无锡以荣氏兄弟为首的福茂申集团,以杨宗濂兄弟为首的业勤、广勤纺织集团,以唐保谦、唐星海、蔡缄三为首的庆丰纺织集团,以唐骧廷为首的丽新纺织集团,以薛南溟、薛寿萱为首的薛氏丝业集团,以周肇甫为首的裕昌缫丝集团;常州以刘国钧为首的大成纺织集团;南京以范旭东为首的永利化工集团和以姚锡舟为首的中国水泥集团。无疑,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的江苏工业现代化,在艰难的环境中顽强推进,近代机器工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应有的成绩。

在农业方面,随着农村自然经济结构的逐步解体,江苏的农产品商业化水平日益提高,棉花、蚕丝等商业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自给性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对缩小,南通及其周围地区因大量植棉,不得不从外地大量调进粮食,商品生产的专业化趋势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农民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发展成为按照市场需要来安排生产,农民生活上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表59,早在1921~1925年,江苏有些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自用部分已经仅占37.2%,而出售部分则占62.8%,农民的生活资料,自给部分平均占58.1%,而从市场购买的部分则占41.9%。带有农业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方式也有新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出现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著名的通海垦牧公司就是典型。该公司创办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大生纱厂对棉花的需求,公司的集资和分配仿照西方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和领取股息、红利。公司还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在新围垦的土地上建立街市、邮政等公共设施,创办学校。可见,公司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都带有资本主义农业的性质。

在商业方面,商品市场日益扩展和活跃,既有乡村市集,又有小城镇市场、城市市场,还有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城市市场。无论是市场总体、层次结构,还是个别市场的行业与商品结构等,江苏的商业发展到1937年前夕,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此外,江苏商人组织由会馆、公所向商会的发展,顺应了商业资本主义化的时代潮流。它突破了同业的界限,成为各地区工商业者自己的组织,因而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近代江苏商会产生时间之早,发展程度之高,在全国居于前列。

在交通运输业与邮电业方面,江苏先后修通了沪宁铁路、津浦铁路江苏段、沪杭甬铁路江苏段、陇海铁路江苏段。公路运输亦勃然兴起,1936年《申报年鉴》统计,到1935年为止,江苏省公路全长已达到7670公里。新式轮运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苏南、苏北两大水运网络。航空运输也已萌芽。从1933年起,省内掀起了“机场热”,南通、海州、溧水、扬州、常州、徐州、无锡等地都曾修建过飞机场。邮政、电话、电报事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到1936年,全省已形成省内外长途电话营运网络,民营电话与县营电话也迅速发展。

总之,江苏作为中国走向经济现代化的排头兵,工矿业、农业、商贸、交通运输业以及邮电通讯等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活力充沛,在全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在日军疯狂的破坏、残酷的洗劫之后,江苏经济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本文已从沦陷区工业和农业以及商业、外贸、金融等方面作了粗浅的论述。实际上,日本帝国主义对江苏经济的破坏和掠夺还包括矿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等经济部门和领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江苏财产损失极大,工厂纷纷停业、倒闭,农田大量荒芜,市场萧条不堪,内外贸易近乎停滞,金融业严重瘫痪,整个沦陷区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曾有专家研究指出,日本对华战争使工业化进程至少推迟了50年(祝慈寿:《旧中国工业所受外力压迫、侵略与破坏》,《财经研究》1987年第7期)。这一估计用之于江苏,也毫不过分。可以这么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罪恶战争,不仅中断了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艰难进程,而且严重破坏了中国迈向现代化所需的物质基础。在这一灾难性的变化之中,作为全国经济首屈一指的江苏,由于战争所招致的摧残与掠夺,几乎摧垮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前沿阵地和精华区域。无疑,这不仅延误了日后江苏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而且对全国经济现代化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璞 玉

猜你喜欢
无锡日军江苏
判赔百万!无锡格利姆乐器侵权案,国家严厉打击!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图说江苏制造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
2013年无锡地产蓝筹奖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