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和对策

2015-08-07 10:16罗鸿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7期
关键词:感恩意识农村学生对策

罗鸿

[摘 要]主要分析了农村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针对于此,提出了一些实际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心怀感恩,尊敬师长,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关键词]农村学生 感恩意识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87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把这份美德传承下去,是教育界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很多农村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不懂得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全乡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我经常深入各校点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农村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些原因,也探索出一些对策。

一、农村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条件的原因

今天的农村地区受打工潮流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家长远在广东、上海、福建等地打工,很多孩子由年迈的祖辈照顾。由于祖辈的过分宠爱和溺爱,造成很多孩子蛮横无理、自私自利。孩子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道“该我怎么样”;只知道“我要做什么”,不知道“要我做什么”;不懂得尊敬师长,关心他人。而有的父母为了弥补孩子,会寄一些零花钱给孩子,孩子可以爱怎样花就怎样花,他们根本不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

另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禁锢着许多父母,他们的教育理念还是分数决定一切,他们只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却对孩子的思想变化和言行举止漠不关心。每当孩子得意洋洋地把满分成绩的试卷递到他们面前时,他们心花怒放,给孩子买这买那,用物质激励孩子再创辉煌。有的父母还承诺:若孩子期考成绩优异,就带孩子去旅游。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希望孩子用功读书,殊不知孩子根本不知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自己的任何作为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怎能谈得上感恩父母呢?

(二)学校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目标过于追求功利,学生成绩的好坏跟教师的利益密切相关,这种理念在农村小学更加根深蒂固。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那么这个教师得到的利益就越多。有很多学校以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一个教师的唯一标准,学生学习成绩好的班级,教师才有资格评“优”、评“先”,否则绝对不行。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教师只好想办法尽快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也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学生,取消了许多教育活动,师生关系淡漠,传统的美德教育弱化。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不组织学生参加感恩实践活动,让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出现倒挂现象,致使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社会原因

目前社会的许多不良现象也给学生带来了影响。社会过分强调竞争,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不诚信、欺诈现象大量存在,使得学生很难分辨真伪,给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再者,农村随着物质面貌的不断改善,许多学生受到社会上追求奢侈、虚荣和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同学之间盲目攀比,认为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职责,是天经地义的,因而不顾自家的经济情况,穿戴要名牌、要时尚,文具要赶潮流,如果家长无法满足其舒适的生活要求时,他们就会埋怨父母没有本事,以“不去上学”“不做作业”等要挟父母。

二、应对策略

(一)依靠課堂,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

学校经常利用晨会、主题班会和品德课给学生讲故事,如乌鸦反哺、羊跪乳等故事,告诉学生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可以让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收集有关岳飞、朱德等名人与父母的故事,收集有关毛泽东、周恩来感恩老师的故事。用典型的事例教育、感染学生,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并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让他们知道,要感恩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给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感恩帮助过、关心过、鼓励过自己的人。让他们明白,感恩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忘恩负义必遭唾弃,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及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学会回报父母;通过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课文,让学生学会感恩大自然;通过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课文,让学生缅怀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情操。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的重要感情基础,可以通过开展感恩演讲、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开阔,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

(三)营造感恩文化的氛围,加强感恩文化的宣传

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可从校园布置着手,从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板,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以此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通过设计黑板报、布置学习园地,让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充满感恩的气息。提倡学生设计感恩画、感恩卡、感恩诗、感恩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校的每个活动充满感恩,富有生机。

同时,学校通过结合主题,安排教师和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学校的广播主要朗诵学生的感恩主题文章,教师做到用身边的事迹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要求家长从生活小事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引导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所以家校联合是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关键。父母不能因为疼爱孩子而一味地满足他们的任何要求,要告诉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告诉他们哪些要求不合理。同时,父母在家时也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洗碗、洗衣服等,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更要让他们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这样他们才会知道父母养育自己是多么辛苦,才有感恩的意识,才不会一味地索取。

总之,要使学生真正能够心怀感恩,养成感恩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关键。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做起,抓住教育契机,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使学生心存感恩,尊敬师长。只有心存感恩,学生才能乐学,才能互助,才能尊敬师长,乃至回报亲人、朋友、国家、社会及大自然。

(责编 钟伟芳)

猜你喜欢
感恩意识农村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种途径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高职院校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