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国
摘要:当代高中生感恩意识缺失,如何通过感恩教育提升他们的感恩意识,并促使他们带着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是一个很严峻的课题。学校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关键。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核心,有义务通过自己的工作教导学生学会感恩,提高综合素质。本文将具体从感恩意识的“点燃”、班级感恩氛围的营造、“班主任效应”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究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感恩意识;方法
当代中学生感恩意识非常贫瘠,而且功利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90后的高中生,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舒适的物质生活,都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往往更加忽视感恩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感恩教育可以提升高中学生的感恩意识,并促使他们带着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对待事情时可以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进行解决,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很严峻的课题。学校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关键。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核心,有义务通过自己的工作教导学生学会感恩,提高综合素质。
一、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唤醒”、“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感恩种子
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灵魂撞击的过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感恩教育更是如此,它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点燃,是培育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他的精神高度,提升他的内涵品味。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李镇西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一门温暖的功课。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要扮演“唤醒者”的角色,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关怀,从而点燃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只有真正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为学生考虑,真正的关心学生,学生才会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才会真正的去接收和容纳。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不仅要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而且也要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只有双方真正地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彼此,感情才能相通,内心深处才更容易产生共鸣,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接受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做一个内心温暖而精神富足的教师,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心浇灌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精神影响精神。这不只是一种教育的理念,更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信条。教育者以自己的全部学识、良知、勇气感染受教育者,唤起受教育者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对未来的憧憬和感恩之情。
二、营造班级感恩文化氛围,增强青少年的感恩情怀
抓住契机,精心组织,营造感恩班级文化进行养成性教育。教育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感恩是一个人由内而外产生的一种道德素养。一颗感恩心的养成需要环境对其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应该是强行灌输,而是应该细水长流。感恩教育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最为贴切,如何营造一种班级感恩氛围,使感恩的种子有生长的土壤,才是当今教育者该思考的问题。班级是管理的主战场,班级文化则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感恩励志的种子有生长的土壤,学生会自发形成一种浓郁的学习风气。这就要求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的班主任,充分挖掘我国感恩的优良传统,应在班级内营造感恩氛围,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组织与感恩相关的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够意识到感恩父母,进而感恩社会。感恩教育它是一种隐形教育,具有弥散性、渗透性等特点,是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教育的。班主任应注意发挥它隐性教育的功能,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使感恩教育“入耳”、“入心”,实现内化。通过一些显性、隐性的班级文化建设,既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个人境界。感恩不是形式化的,它具体可感,具体可看。也许当时并不能立即见效,但就像一簇火苗会越燃越旺,终可以在寒冷的冬日温暖他人。
三、充分发挥“班主任效应”,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要做好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就曾经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要自己首先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关心与尊重。由于班主任与学生交往时间较长,关系密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每一个最轻微的细节,都无时无刻不在释放着一种信息,产生巨大的磁场,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视为楷模,都会加以模仿和效法。班主任可以通过充分发挥“班主任效应”,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耳濡目染地去感染学生。言行一致、公平公正,用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对学生的爱去影响学生,加强家校联系,增进感恩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沟通,同时特别关心关照那些有行为问题、心理问题、学习困难及特殊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去触动孩子的心灵,去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怀。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融入到实践活动中,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尤其班主任要以善致善,实实在在走学生的内心深处,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心灵接受洗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的感染别人;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良知;用教育的光辉去照亮学生的心路旅程。让感恩成为学生的一种信仰,就像教徒信教那样,每天都不忘感恩。
参考文献
[1]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1991.
[2] 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