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艳
[摘 要]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常比较弱。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并创设情境,重视实践,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农村 口语表达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29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學生受方言影响,加之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所以,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摆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农村的学生都没有讲普通话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就要做到说普通话。教师上课时应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提问或回答问题,遇到说方言的就及时纠正。平时,要求学生尽量说普通话。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发言,力求让学生做到把话说完整,用词要准确,如果说得有问题,就应给予及时指正。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定能养成。如教“语文园地二”《我们的图画》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做什么?学生一下子不能把两个问题连起来讲,只能说:“在画画。”这时,教师引导说:“谁在画画?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就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一句完整的话的概念。接着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仿说,同学之间相互纠正对方的错误语言。这样,每节课学会表达几句话,一句一句积累,学生就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说话习惯。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能力形成的主要基地。教师应即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契机,在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训练的同时,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如教《比尾巴》时,我让学生用“长”“像”两个词造句。有的学生说:“谁的尾巴长?”我随着就问:“谁呀?”他回答说:“猴子。”我叫他连起来说,他说了一句有主语和谓语的完整的话:“猴子的尾巴长。”我说:“这样说就对了,要说清楚谁是什么。如果你不说清楚,同学们会误认为你是长尾巴的猴子呢!”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语言表达欲望随之也高涨起来,这种表演欲在复述课文、积累课文语言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创设情境,重视实践,学会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课文内容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以语言实践活动来代替语言的繁琐理解。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语言表达的机会,而且使学生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课文语言。如在教学《自选商场》一文时,我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活动,我让学生把他们的教学工具、教科书等东西拿出来,开一个学习用品“超市”,再让学生充当“推销员”,自找顾客,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洽谈生意”,在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完成了说话练习,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见,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自己也成为语言训练的参与者,充分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另外,教师还应创设更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交往的习惯。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对于借助课文内容进行说话已不再觉得是一件难事了,绝大部分学生已能灵活运用。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脱离课文情境,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将课文语言进行消化,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雪孩子》一文时,课文学习后,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说一说:“雪孩子飞到空中后又会怎么样呢?”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雪孩子每天都在天上看着小白兔,陪着它,小白兔不再孤单寂寞。”有的说:“第二年冬天,雪孩子又来到人间,和小白兔快乐地玩耍。”无论是哪种答案,学生都能灵活运用文中的词句,并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做到了学以致用。可见,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课本提供的语言文字,加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用心去体会、感受。
四、加强阅读训练,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农村学生生活的环境缺少练习普通话的机会,即使他们使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也会夹杂着大量的方言,极其不规范。而积累大量的系统、规范、精确的书面语言恰恰能弥补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缺陷。因此,拓展阅读是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阅读童话、寓言等故事。此外,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表达。因此,教师要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课外阅读和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更多说的机会,如开展童话故事会、朗读比赛、谚语大集会、诗歌朗诵会等。学生的活动兴趣高涨,更促进了拓展阅读的开展,为学生运用语言创造了更广阔的天地。
总之,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很多,只要教师精心引导,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口语交际训练的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定能稳步提高。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