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对低龄儿童的影响研究

2015-08-07 10:16叶莲凤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7期

叶莲凤

[摘 要]经典诵读对低龄儿童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结合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可从接受经典诵读训练的最佳年龄、措施方法以及取得成效三个方面来探索经典诵读训练的实践作用,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水平。

[关键词]吟诵经典 启迪心智 发展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28

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幼儿的汉语言水平、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都很有裨益。教师应正确认识其对低龄儿童的积极作用,合理开展经典诵读训练。

一、接受经典诵读的最佳年龄

研究表明,3-8岁是学习外国语言的关键期,同时0-13岁又是人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幼儿经典诵读教育,其主旨就是要在3-8岁时段,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幼儿的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快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又能说会道。

二、措施方法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经典詩文的诵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1.选择经典

古圣先贤的经典太多了,该选择哪一本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能力水平,我把《弟子规》放在了首选。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纂而成,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规则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德育读物。

2.让学生听

经典诵读训练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幼儿识字量少。该怎么办呢?根据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顺序,我采取让孩子先听再跟读的方法。每天利用一日生活的零碎环节,如早餐前、课间活动时、下午上课前、课外活动时播放弟子规的朗诵光盘。慢慢地,孩子们对经文越来越熟悉,大部分孩子还能全文背诵下来。

3.让学生看

既然孩子会读了,就可以慢慢把文字展示出来,实现从音到形以及音形结合的过渡。可采取几种方式。

(1)打印字卡

首先,将《弟子规》的全部内容打印输出,一共有35句,分别打印在35张A3的纸上,过塑好,每周读两张,让孩子们边看文字边读。其次,有选择性地打印一些小字卡,如“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贴在早餐分发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贴在洗手间墙面上……这样就实现了从音到形再到义的过渡。

(2)自制图书

弟子规全文有1080个字,孩子们要一次性读完有一定的难度,每次总是读了前面几句就没有时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根据其内容来自制《弟子规》图书。把本来是一本的图书分成了《总叙 入则孝》《出则悌》《瑾》《信》《泛爱众》《亲仁 余力 学文》六本,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自由选择想要读的那一章节,而且很快就能读完,很容易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4.开故事会

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听说兴趣,我还定期召开故事会。首先利用《弟子规》德育故事书中的放大图片,让孩子们根据图片的意思分组编故事。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过不停,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编着、讲着,不知不觉中,语言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后,我让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比赛讲故事,看哪组讲得最好。最后,评出“经典故事大王”并戴上“经典故事大王”桂冠。

三、收到的良好效果

1.识字量增加

虽然只是短短一本《弟子规》,里面却涵盖了不少我们平时常用的字,通过诵读,这些字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映入孩子们的脑海里,做到了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2.阅读兴趣明显增强

通过诵读经典,孩子们更喜欢阅读了。以前孩子们拿着书在手上,通常都是翻两下,一会儿就看完了;而现在孩子们因为认识里面的字,就会习惯性地去读,边读边理解,从而吸引他们一直读下去。

3.提高了幼儿的汉语言水平

在讲故事中,要求孩子们遵守一个原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就是说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不清楚或会错意。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在讲故事时,语气、语调发生了变化。他们会根据所表达的意思,语速时快时慢,声音时高时低,有时还会配上动作,表情也很丰富,这确实是一大进步。

可见,教师要把蕴涵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精华的文化典籍交到孩子手中,并且一直传承下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