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渗透

2015-08-07 10:16顾甜甜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7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命教育危险

顾甜甜

[摘 要]《品德与社会》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彰显人文精神、生命关怀和人生价值的生命教育。主要以“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为例,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远离危险的意识。

[关键词]生命教育 品德与社会 危险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83

小学时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应深入研究《品德与社会》课程,认真学习课标,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本文以三年级上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教学为例,浅谈生命教育在《品德与社会》中的渗透,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远离危险,珍惜生命,最终健康成长。

一、巧用教材,培养生命意识

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对任何人、任何事物都较好奇,都想尝试。而生活中的危险无处不在,如:水、电、煤气、火都是危险的来源。学生一旦缺乏日常生活常识,可能面临生命危险。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则全面地介绍了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危险。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教师可进行如下教学。

师:在上课前,让大家先看一组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图片),看了这组照片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心情呢?

生:伤心、难过。

师:恩,老师的心情也和大家一样。通过这组图片、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新课,希望学习完本课后,同学们能够远离风险,珍惜生命。(板书:危险)

随后,教师可出示第二组图片(游泳、电线杆下放风筝)。游泳是学生较喜欢的运动,但由于学生年纪小,如果学生私自下水,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放风筝也是学生爱玩的活动,部分學生比较调皮,在没有大人的带领下,在电线杆底下放风筝,非常容易发生导电,进而对生命造成威胁。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风险事件,讲述已发生的生命事故,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动态生成,感叹生命美好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依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部分突发事件,需要教师快速地判断和分析,客观对待该突发事件,并重组资源,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提升生成性资源的质量,最终促使课堂充满活跃及灵动的气息。比如,在“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中“危险在哪里”的环节有一幅插图中有两个小孩在草垛旁边放鞭炮,主要是教导孩子不要在易燃地方放烟花,以免引起火灾。

生:老师,我有疑问,我认为图片中的两个小孩做得非常好。(全班哄堂大笑,并窃窃私语)

师:为什么呢?这样说肯定有你的理由的,能否向大家解释一下呢?

生:因为从图片中来看,点火的小孩是用香作为引子,并没有直接用打火机或火柴点燃烟花。这样,小孩离烟火比较远,也就安全多了。

师:恩,非常棒,你看到了大家所没有看到的。大家应学习这种精神,多动脑筋思考问题。

这位学生的提问是教师在课前并没有想到的。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教师不应给予否定,或者嘲笑学生的提问,而是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鼓励他,然后顺着学生的提问,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考。

三、探究实践,领悟生命可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还应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要求学生远离危险物品,做危险行为等。因此,可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将学习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开发课本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火是日常生活较为常见的危险源,教师可组织火里逃生活动,在校园内模拟发生火灾时的浓浓大烟,让学生学会遇事不慌张,学会逃生,并感受生命的可贵。

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重要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将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责编 钟伟芳)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生命教育危险
喝水也会有危险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