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心视域下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研究

2015-08-07 11:35陆义敏
桂海论丛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影响因素

陆义敏

摘要:职业教育所培育的技能型人才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文章选择高职毕业生就业信心为研究切入点,在工作搜寻背景下通过探讨就业能力与就业信心之间的联系来把握影响就业信心的影响因素,并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加以实证分析,提出要以需求为导向增加优质职业教育供给,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信心和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要以开放理念充分整合多方社会资源,提供职业教育让学生有更多工作实习机会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信心;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2

我国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确定就业导向的办学目标。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2012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更达到90%以上[1]。高职院校就业率高不仅得益于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强劲技能劳动力需求等有利外部因素,还需要关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等内部因素的促进作用,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职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更有利于拓展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及强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由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个体要成功获取就业机会需要进行工作搜寻活动(Stigler,1962)[2],求职者实现就业需要经历获取工作机会信息、参加并通过雇主的招聘和甄选以及决定是否接受该工作机会等一系列活动(McCall,1970)[3]。与此同时,大量研究显示就业能力或自我效能的改善能提高求职搜寻活动效率,进而产生积极的就业效果。自Beveridge(1909)提出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概念[4]以来,如何提高就业能力以增加就业机会一直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热点。Bandura等(1977)证实自我效能信念(self-efficacy)能通过影响个体行为进而影响其行为结果。通过把自我效能理论应用到求职搜寻过程,Ellis和Taylor(1983)发现求职者的自信能够产生好的求职效果[5],Moynihan等(2003)的研究表明工作搜寻自我效能会影响到求职者的就业效果[6],且求职者的自我信心评价是其自我效能信念的显著预测变量(Nesdale等,2000)[7]。因此,就业能力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求职行为,也能通过以就业信心为中介来影响求职行为,最终出现不同就业结果。按照序贯搜寻理论,求职者的工作搜寻成功概率=成功获取工作机会信息的概率×成功参加并通过雇主的招聘和甄选的概率×决定是否接受工作机会的概率,下文将进一步通过讨论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及其相互的联系对工作搜寻成功概率的影响,最终来把握就业信心的影响因素。

Hillage 和Pollard(1998)把就业能力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个体能提供给雇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上述能力会提升求职者参加并通过雇主的招聘和甄选的概率。本研究利用问题“您对目前自己的学业满意程度如何”来反映,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有5个尺度。第二是个体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自己具有就业能力,以及他们选择如何使用这种能力,包括诊断职业兴趣和能力的意识、了解工作机会分布及其要求的机会意识、决策能力、进入正式和非正式渠道的职业搜寻能力、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调整能力以及职业和就业地点流动的意愿等。上述能力会提升求职者获取工作机会信息的概率。本研究用求职者所选择的求职渠道来反映其对就业能力的使用,利用问题“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寻找(找到)的”来反映。第三是个体如何把自己呈现给雇主并显示自己的就业能力,包括简历呈现、个体所拥有的资格证书、职业推荐、面试技巧和工作经验等。上述能力会提升求职者参加并通过雇主的招聘和甄选的概率。本研究利用问题“您是否接受过就业指导或就业培训”和“您是否有工作实习经验”等两个问题来反映。第四是个体寻求就业的个人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等背景因素,这些背景因素会对求职者获取工作机会信息的概率产生影响。本研究用“性别”、“ 您家庭的经济状况”和“ 您来自农村、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等问题来综合反映。另一方面,Bandura等(1977)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信念来源于四个方面,包括个体的绩效和成绩、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其他人的劝说建议以及情绪控制力等。其中,个体的绩效和成绩是自我效能信念的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其他人的劝说建议对个体自我效能的作用就比较弱。不难发现,就业能力和自我效能在来源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为进一步验证Berntson等(2008)所发现的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之间的因果关系,本研究基于就业能力视角对就业信心的影响因素有以下理论推断:

1.学业满意程度越高则求职能力越强,其就业信心越高。2.求职渠道包括学校推介、培训机构推介、人力资源市场、媒体招聘信息和关系介绍等选项,其中,学校推介、培训机构推介、人力资源市场和媒体招聘信息属于正式的求职渠道,而关系介绍属于非正式渠道,且利用关系介绍来搜寻工作表明求职者可能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Lin(1999)的研究显示,更好的社会资本会增加求职者获取就业机会的乐观程度,进而增加工作搜寻的强度并能找到更多和更好的工作[8]。为此,本研究认为能利用关系介绍的求职者其就业信心更高。3.求职者接受了就业指导或就业培训以及拥有工作实习经验则其就业能力越强,其就业信心越高。4.由于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歧视的事实存在,男性求职者的就业信心应该比女性高;求职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则越能负担更多的求职搜寻成本和获取更多的求职信息,从而其就业信心应该越高;家庭位于城市的求职者,由于更靠近城市劳动力市场而拥有求职搜寻便利性而就业信心要更高。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广西行政学院大学生就业课题组分别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1月在柳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桂林工学院南宁分院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研究高职毕业生的求职搜寻行为,共发放了700份,有效问卷515份,有效率为73.5%,最后获得回答完整的数据有439组。每一组数据包括就业信心、学业满意程度、求职渠道、就业指导或培训、工作实习经验、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所在区域等信息。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本研究用问题“您对自己就业前景的看法”来反映就业信心,从乐观到非常悲观有五个尺度。调查对象中就业信心为比较乐观和乐观的为229人,占52%,被调查高职毕业生超过半数对就业前景充满信心。被调查高职毕业生已经接受了就业指导或培训的比例高达81.3%,这与我国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指导或培训的努力是一致的。被调查高职毕业生中男生比重(75.9%)明显高于女生(24.1%),这与被调查高职毕业生集中于理工类专业有很大关系。被调查高职毕业生有80.6%的比例是来自农村,一定程度反映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城乡结构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生源吸引力的挑战。endprint

表1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心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基于上文所给出的就业信心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并把就业信心处理为连续变量,建立高职毕业生就业信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self为就业信心,取值范围(0,1,2,3,4)分别对应(乐观,比较乐观,一般,比较悲观,非常悲观),处理为连续变量;study为学业满意程度,取值范围(0,1,2,3,4)分别对应(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处理为连续变量;path为求职渠道,为二元分类变量,0代表正式渠道,1代表非正式渠道;train为就业指导或培训,为二元分类变量,0代表已经接受就业指导或培训,1代表没有接受就业指导或培训;exr为工作实习经验,为二元分类变量,0代表有工作实习经验,1代表没有工作实习经验;sex为性别,为二元分类变量,0代表男性,1代表女性;eco为家庭经济状况,取值范围(0,1,2,3,4)分别对应(宽裕,比较宽裕,一般,比较紧张,非常紧张),处理为连续变量;loc为家庭所在区域,为二元分类变量,0代表乡村,1代表城市。

由于本研究已经建立了就业信心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为此,在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先采用强迫输入法(ENTER)让所有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式,所得到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信心回归分析结果参见表2。

表2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心回归分析结果(强迫输入法)

注: *表示t检验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0.01水平上显著,***表示0.001水平上显著

1.学业满意程度、工作实习经验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就业信心影响的理论推断获得了数据支持。其中,学业满意程度越高则就业信心越高,两者呈现正向关系且十分显著。拥有工作实习经验的高职毕业生其就业信心会相应提高,且统计十分显著。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其就业信心也越高,且统计显著。来自城市家庭的高职毕业生其就业信心会越高,但是影响程度很低且统计不显著。

2.求职渠道、就业指导或培训以及性别等因素对就业信心影响的理论推断没有获得数据支持。(1)回归系数显示利用正式渠道的高职毕业生其就业信心反而更高且统计显著,但影响程度有限,并没有为理论推断提供支持。其原因可能在于,高职毕业生所能获取的主要是技能操作类岗位,要获取这类岗位,正式渠道可能具有更有效的效果。(2)回归系数显示就业指导或培训并没有发挥提高就业信心的作用,且影响程度很低且不显著,并没有为理论推断提供数据支撑。为进一步探究问题所在,本调查还有一个小问题是关于所接受的就业指导或培训的作用评价,共有很大、较大、一般、不大、很小和根本没用六个选项,结果发现,认为作用很大和较大的比重为40.2%,认为作用一般的有40.4%,评价负面的比例为19.4%,显示就业指导或培训的作用并没有如预期那么明显,依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3)回归系数显示女生比男生更有就业信心,但影响程度很低且统计不显著。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高职毕业生就业信心的影响程度,本研究继续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所得到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信心回归分析结果参见表3。

表3高职毕业生就业信心回归分析结果(逐步回归法)

注: *表示t检验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0.01水平上显著,***表示0.001水平上显著

由表3可知,在就业信心的七个影响因素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共有四个:学业满意程度、工作实习经验、家庭经济状况和求职渠道。其中,学业满意程度、工作实习经验、家庭经济状况三个变量的影响方向与理论推断一致,由R2变异量来判断,三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就业信心14.2%的变异量。虽然求职渠道的影响方向与理论推断不一致,但是其只能预测就业信心1%的变异量,影响程度有限。学业满意程度和工作实习经验的影响程度占据前两位,其解释量分别为10.6%和2.4%,很大程度反映了高职毕业生所获取的职业技能高低会决定其就业前景,也是劳动力市场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技能有所期待的体现,符合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导向。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当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以需求为导向增加优质职业教育供给,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职教学生的学业满意程度越高其就业信心也越高,为此,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强化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1.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对区域和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支撑作用。地方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把职业教育融合于区域与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区域产业当前与未来发展趋势,积极对接优势企业的技能型人才需要,梳理出适合区域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相应开展职业教育资源的存量调整和增量建设工作,构建起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支撑体系。2.要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社会资金撬动作用以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目前不少地方通过财政资金注入已经构建起了相当数量的职教中心或园区,需要以此为合作平台,在土地利用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加大力度主动对接国内外优质教育集团和区域优势企业,通过开办新院校、设立分校、股权合作和合作办班等多种方式,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有效扩张优质职业教育供给。3.要加快步伐硬化就业准入制度。当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国家职业标准并开展职业资格的认证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劳动监察的作用,对用人单位录用和使用人员时是否严格核实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开展定期专项检查,进一步严肃专业工种持证上岗的规定,增加职业教育结果的社会认知度,形成倒逼职业教育院校专业课程不断社会化,倒逼职业教育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积极性的有效外部机制。

(二)要以开放理念充分整合多方社会资源,提供职业教育学生更多工作实习机会

职教学生拥有工作实习经验能提高其就业信心,为此,要不断拓展工作实习机会让职教学生更准确把握职位的实际情况。1.要更主动对接企业人才需要来创造工作实习机会。在稳定现有校企联合办班模式为企业定向培养后备技能型人才之外,还可以探索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战略联盟或人才培养基地等深度合作方式,为企业技能型人才提供终身教育的培训资源支持,以双赢的方式增加工作实习平台和机会。2.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院校实训资源的共享和互换。当前同一区域的职业院校出现了联合招生联盟的校际合作方式,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在联合培养和联合就业推荐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开展深度合作,其中,通过签订校际服务提供协议的方式,把各院校现有的实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也能增加不少的工作实习机会。3.要发挥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职能。在现有各地已经建立起来的职教中心和园区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利用财政资金和(或)引入教育集团和企业等社会力量,设立区域性公共实训中心,并叠加创业支持功能,直接提供或向社会力量购买工作实习机会。endprint

(三)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强化补助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增加家庭困难职业教育学生的未来发展机会

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的职教学生其就业信心越弱,为此,在普遍给予家庭困难学生补助的基础上需要强化补助资金使用效率以打破贫困的循环。1.要凸显职业教育在教育扶贫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家庭困难学生数据库,开展家庭困难学生职业教育专项计划,为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家庭困难学生提供职业教育机会,适当降低入学标准,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2.要尽量为家庭困难职教学生提供定向培养职业教育服务。积极创造校企合作办学机会,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进入标准并加以筛选,为有能力的家庭困难学生提供更多定向职业教育机会,增加其未来就业的相对稳定性。3.要发挥补助资金的“种子资金”作用激励家庭困难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探索助学金贷款利率政府贴息方式,采取财政贴息的方式实行助学金贷款差别利率,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在助学贷款利率方面可以获得更大的财政补贴支持,把助学金贷款利率高低与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效果挂钩起来,切实增强家庭困难学生职业技能和未来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6/29/c_116339624.

html.2013-6-29.

[2]George J. Stigler, Information in the Labor Market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2 ,(70):94-105.

[3]J. J.McCall,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and Job Searc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 (84):113-126.

[4]Beveridge, W. Unemployment: A Problem of Industry[M]. Longmans, London, 1909.

[5]Rebecca A. Ellis,M.Susan Taylor,Role of Self-Esreem Within the Job Search Proces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3, (68):632-640.

[6]Lisa M. Moynihan,Mark V. Roehling,Marcie A. LePine,Wendy R. Boswell,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Job Interviews, and Employment Outcomes[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2003, (18):207-233.

[7]Drew Nesdale,Kristy Pinter,Self-Efficacy and Job-Seeking Activities in Unemployed Ethic Youth[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0, (140):608-614.

[8]Nan Lin, Social Networks and Status Attainment [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99, (25):467-487.

责任编辑 陆 莹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毕业生影响因素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调查研究
探究高职毕业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铁路高职毕业生学员培训教学与管理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