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立场观及当代价值

2015-08-07 11:29唐伟锋
桂海论丛 2015年2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毛泽东

摘要:毛泽东的立场观从对立场内涵的界定出发,认为要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个人利益要服从革命利益,科学对待手中的权力,进而树立正确的立场;用批评教育和斗争的方法来改变错误的立场。回顾和研究毛泽东的立场观,对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立场观;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2

站在谁的立场,为谁服务,这是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革命年代,共产党人为了中国之前途,不畏牺牲,置个人利益于不顾,就是因为他们树立了正确的立场。当今社会,一些党员干部却因为失掉了正确的立场,没有经得起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轻易地就被击败。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就专门论述了立场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1](P848)对于“某些同志常常失掉了自己的正确的立场”[1](P848),毛泽东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给出了改正办法。许多学者对毛泽东的群众观、民生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毛泽东的立场观。事实上,立场问题尤为重要,不论什么历史时期立场问题都不容忽视。研究毛泽东的立场观,对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时刻保持与人们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立场的内涵界定

立场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毛泽东多次使用立场这个词语,大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固定短语中使用。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立场的中心问题就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1](P853)这句话中揭示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了谁,二是怎么办。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P857)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毛泽东对立场内涵的精辟表述。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立场的认识。

第一,立场与态度是统一的,态度是立场的反映。毛泽东认为:“随着立场,就发生我们对于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1](P848)这就说明,有什么样的立场,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反过来,某种态度就表明了某种立场。立场具有宏观性,而态度则更具体化。在毛泽东的话语体系中,有时候使用立场这个词语,有时候使用态度这个词语,二者在根本的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

第二,人民的立场和党的立场是统一的。开篇已经引述了毛泽东的观点,表明了毛泽东的这一论断。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的立场是统一的。党的立场体现在党性和党的政策两个方面。对于党性,毛泽东有正反两方面的论述。一种是党性不纯。“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还有,“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1](P800)另一种就是党性的表现。“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1](P801)关于党的政策,毛泽东强调只有实行了为人民的政策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开始提出统一战线政策的时候,就立即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同。人心的向背,于此可见。”[2](P364)

第三,动机和效果都属于立场问题。做事有好的动机,但是没有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属不属于立场问题呢?毛泽东对此有深刻的论述,他指出,“现在要问:效果问题是不是立场问题?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我们判断一个党、一个医生,要看实践,要看效果;判断一个作家,也是这样。真正的好心,必须顾及效果,总结经验,研究方法。”[1](P874)毛泽东指出:“又如一个党,只顾发宣言,实行不实行是不管的。试问这种立场也是正确的吗?”[1](P873)他还强调,既要看实践,又要看效果,“只有这种立场,才是正确的立场。同时也只有在这种严肃的负责的实践过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懂得正确的立场是什么东西,才能一步一步地掌握正确的立场。”[1](P874)

二、毛泽东立场观的理论来源

毛泽东的立场观绝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吸取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而形成的。其理论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第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第三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进程中的经验总结。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从马克思主义中找立场是毛泽东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3](P152)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而他们的出发点为现实生活的人,目标是解放全人类。毛泽东熟读马列主义的相关著作,对于这一点深有体会。他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民阶级占大多数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立场观。早在1920年,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就已经读到《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P411)民主革命时期,在战争的炮火之中毛泽东也不放弃读书,同时建议党的高级干部都要读书。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提出要读五本马列主义著作,《共产党宣言》居首位。毛泽东多次提出要从马克思主义中找立场、观点和方法,可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对毛泽东有很深远的影响。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号召在全党范围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他指出,“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1](P797)毛泽东强调指出,“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1](P857)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中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4](P1318)可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构成了毛泽东立场观的重要理论来源。endprint

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毛泽东喜爱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并从中汲取营养。对于一些经典的段落、句子,经常在自己的文章中加以引用,并有独到的见解。他说过,“我幼年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套,这种学习的内容虽然陈旧了,但是对我也有好处。”[1](P818) 1938年10月,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P534)《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说明了立场不同,人与人的行为也就不一致,看法和态度也就不同。毛泽东也持有同样的看法,并分析了立场与态度、行为的关系。孔子曾提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则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思想,都把百姓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毛泽东对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主张“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并且主张“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2](P707-708)针对于此,毛泽东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们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P1094-1095)如何才能向人民负责,那就要认真搞调查研究,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避免出现失误,给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失。在调查研究方面,毛泽东指出,“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白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5](P110)可见,毛泽东吸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第三,毛泽东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的经验总结。毛泽东的立场也是在实践中逐渐发生变化的,最终形成正确的立场观。据毛泽东陈述,“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成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经过转变,毛泽东认为,“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阶级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1](P851)毛泽东所说的阶级感情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立场改变了,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从青年学生的立场转到了劳苦大众的立场上。

三、毛泽东立场观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的立场观内容丰富,不仅指出了共产党人要始终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而且还指出了个人利益要服从革命利益,科学对待手中的权力,进而树立正确的立场。对于站在错误的立场的人,要有所区分,分别通过批评教育乃至斗争的方法使之转变过来。

(一)共产党人要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毛泽东都强调这一正确立场,并亲自践行这一理念,终其一生,一以贯之。首先,他指出要充分认识到人民大众的力量。倘若没有认识到人民大众的力量,不清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恐怕很难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之上。发自内心对人民群众的敬佩,才会站在人民的立场。早在1919年7月,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就认识到了民众的力量,他写道:“民众的大联合,何以这么利害呢?因为一国的民主,总比一国的贵族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要多。”[6](P309)他分析了国内的情况,最后呼吁“我们应该进行我们的大联合。”[6](P311)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看到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他指出,“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5](P15) 1937年5月,毛泽东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巩固及其任务的完成,民主共和国在中国的实现,丝毫也不能离开这一争取群众的努力。如果经过这种努力而争取千百万群众在我们领导之下的话,那我们的革命任务就能够迅速地完成。”[5](P279) 1941年1月,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他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可往,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P790)毛泽东深深体会到了人民大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其次,毛泽东指出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保护人民。关于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论断,毛泽东讲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的意思就是集中一切精力、心思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不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P1004)“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足可以体现出“全心全意”所蕴含的深意。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会面临牺牲的情况。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1](P1005)回想革命战争时期,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将永垂不朽!正如毛泽东所说,这些革命先烈的牺牲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即便人民群众有缺点,也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说话。“对于人民的缺点是需要批评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但必须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保护人民、教育人民的满腔热情来说话。”[1](P872)endprint

再次,毛泽东时刻都具有忧患意识,提醒共产党人保持与人民群众血与肉的联系,千万不要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起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但是在复杂的环境中也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毛泽东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指出,“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强调:“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P1096)最使他担忧的是一些错误的思想存在头脑之中,“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2](P360)

(二)个人利益要服从革命利益,科学对待手中的权力,进而树立正确的立场。站在谁的立场,就是为了谁的利益着想,立场的背后是人的利益选择。毛泽东也深知这一点,他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2](P361)在这段话中毛泽东对共产党人提出了要求,明确了革命利益为第一位的,个人利益要服从革命利益。具体来说,毛泽东对如何树立正确的立场,提出了自己的方法。

毛泽东强调,要与错误立场背后的思想作斗争。他先指出了现实存在的个人和党关系处理不正确的情况,一些人“他们在口头上虽然也说尊重党,但他们在实际上却把个人放在第一位,把党放在第二位。”[1](P821)针对这种情况,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毛泽东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认为“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2](P359)这篇文章把自由主义的表现进行了归纳,共有十一种,第七种和第八种就与错误的立场紧密相关。“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默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2](P360)还有面对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看法和态度,“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2](P360)应该怎么办呢?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2](P522) “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1](P865)对于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为都要纠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4](P1128) 1952年10月29日上午,毛泽东去徐州考察黄河故道,他发现徐州周围山上的树木较少,有人告知可能与古战场有关,清朝乾隆皇帝曾经说这个地方是“穷山恶水,泼妇刁民”,这时毛泽东说:那是对劳动人民的污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穷山可以变成富山,恶水可以变成好水。[7]可见毛泽东内心中深藏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立场坚定地站在人民这边。

另外,毛泽东指出,要科学对待手中的权力,权为民所用。毛泽东认为权力为人民所赋予,必须正确使用,不可滥用。“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4](P1128)所以,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8]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本身决没有私利可图。这正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是一致的,他们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P285)

(三)用批评教育和斗争的方法来改变错误的立场。毛泽东对站在错误立场的人,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无产阶级中一部分人还存在错误的立场,应该采取批评教育的方法。“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错误作斗争,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1](P849)教育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要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1](P858)对于一些只会背诵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结论和个别原理的人,毛泽东提出了严厉批评,他主张“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P815)如果能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解释说明中国的一两个实际问题,就算取得了效果,被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则取得的成绩就越大。

对于另外一些站在错误立场的人,尤其是那些为了个人利益、局部利益闹独立性的人,毛泽东提出用斗争的方法进行处理,维护党的团结、人民的利益。“为个人利益为局部利益闹独立性的人也是不老实的人。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学态度办事的人,自以为得计,自以为很聪明,其实都是愚蠢的,都是没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一切无原则的派别斗争,都要清除干净。要使我们全党的步调整齐一致,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我们一定要反对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1](P822)

四、毛泽东立场观的当代价值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势必会触犯到一些人的利益,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立场就显得尤为重要。回顾和研究毛泽东的立场观,对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立场观给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为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对人民的挚爱是发自内心的,也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得来的。只有坚持人民的立场,党才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自社会的各种诱惑也日益增多,面对糖衣炮弹的侵袭,需要一种坚定的立场。倘若失去了坚定的立场,就有可能会迷失方向。重温毛泽东的立场观,则能从中汲取力量,应对挑战,反腐防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9]

另外,毛泽东的立场观为改革开放扫除障碍,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力量源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需要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个时候立场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立场不坚定,党的方针、政策则很难贯彻落实,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站在人民的立场,则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奋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7]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20-621.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81.

[9]唐伟锋.改善社会风气: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条件[J].理论月刊,2014(1):.

责任编辑 张忠友

通信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310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 邮编:3002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