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

2015-08-06 11:27王建华
魅力中国 2015年4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思考

王建华

摘要:初中阶段应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选用适合学生、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授课方式,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深入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勇于迎接各项机遇与挑战,成功彰显人生的最高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这是教师们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并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素质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优秀人才,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包含着大量的人文素材,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结合具体内容展示针对指导,这对于学生阶段性成长任务的优质完成而言很是关键。传统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总是被动的学习知识,盲目的参与活动,内心想法没有机会进行表达,自学热情不高,思维活跃度不足。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甚至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鉴于此,创新教学模式、更换教学方法、探索新的途径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关键。

一、挖掘语文教材,培养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先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教材中的人文元素较多,人文情感非常丰富,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却十分明显,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阅历、兴趣爱好都有不同,所以教师就不能沿用一种指导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利用好语文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引导着学生去感悟、去理解、去体会,从情感角度感化学生,影响学生,这不仅不会让学生表现的十分抵触,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动态后,耐心引导他们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1]。例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筷子兄弟的一首“父亲”渲染气氛,之后让学生回忆一下平时生活中自己的父亲是如何表现爱的。学生情感与课文内容产生了共鸣,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自学热情,教师再去渗透人文教育理念就会显得异常顺利了。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接受人文情感的感染,通过讲述一些小故事来启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如花木兰替父从军、岳飞精忠报国等。

二、预留充足时间,培养人文素养

初中生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学时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谨慎调整教学节奏,控制教学进度,使学生有目的的完成学习计划,为真正的学好语文打下一定基础[2]。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不再以“满堂灌”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重点、难点、关键点内容,而是侧重于学生主动钻研、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初中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往的语文课堂大多由教师主导,教师布置了什么样的任务,学生就会给出什么样的表现,他们不会主动去思考,也不善于独立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并打造了一个优质的互动平台,刺激着学生的表演欲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学有关戏曲内容时,我综合考虑了学生的能力、成绩、兴趣爱好等因素,把他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要求他们自己编排舞台剧,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学生表演完后评选“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的人文教育收效显著,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了新的发展。

三、拓展文化氛围,培养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教育不能通过灌输指导来实现,而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自我体验、相互影响着逐渐丰盈起来。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认清素质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品位[3]。教师应细心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我的人文素质,不断拓展文化氛围,辅助学生顺利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如《论语》、《孟子》、《老子》、《诗经》等经典著作都要成为语文教师的必读之书,增设《中华经典名著选讲》课程,在开阔学生视野范围、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学生对民族精神价值产生一个理性的认同,民族使命感尤为高涨,人文素养得到好的培养。教师深情投入,利用传统文化影响了学生,一方面可以去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紧密结合生活,培养人文素养

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素养不能仅限于课堂,还要大胆的走进生活,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4]。将课外教学与课内教学相互结合起来,有益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多样化发展。例如,在教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项任务:课下搜集童年故事和童年图片,在课堂互动环节回忆一下童年的美好。通过交流、讨论、学习,以“童年的我们”为题,完成一篇作文,文中要包含自己所想、所感。课堂互动效果越理想,学生作文水平就越高。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乐于学习、爱好学习的新时代中学生。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极为关键,教师必须肩负起这一重要使命,努力挖掘人文素材,拓展教学范围,尊重学生主体意愿,组织特色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发展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雪.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3(22)49-50

[2]刘新蕊.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时代旬刊,2013(05)171-172

[3]王艾.初中語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70-70

[4]安秀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4(01)15-16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思考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