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08-06 11:18石小明
魅力中国 2015年33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生

石小明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教师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为此,教师应当秉持生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生;自主

一、前言

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时,偏向灌输式教学,而在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的上机操作中,教师通常是以在主机上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了大部分校园。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许多学生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然而,由于成长环境和学习背景的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出现了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经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例如,教师在教授“微型计算机系统”这一课时,可以运用导入新课、展现目标和任务、组织学生活动、评价总结等多种教学策略。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入了所要讲的课题和主要内容,并将计算机系统与人类进行了对比,结合教材,分析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之间的关系;在展现目标和任务环节,教师首先讲解了基本的知识点,接着讲解了软硬件系统的分类,最后根据教材内容,列举了常见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在组织学生活动环节,教师向学生布置了两项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践,解决问题;在评价总结环节,教师归纳概括了整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就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教学策略时,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抓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思考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利用情景教学模式,设置教学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Word软件中的图片处理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找不同”的游戏竞赛,让学生找出两张图片中的不同,看谁用的时间最短,优胜者还可以给予适当奖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制作两张一样的图片的方法,使两张图片有细微不同的方法等,进而导入Word软件中“复制、粘贴、剪裁”等图片处理方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竞赛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主动探究使用图片处理工具的方法。而学生在游戏竞赛的教学情境中不仅能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还能充实自身信息技术技能,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二)鼓励合作学习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初中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由于个体差异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角度都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在沟通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例如:在进行“创建网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并从小组中选取组长,然后布置“网页设计”的作业,让组员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网页设计,主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同时,小组组长要负责将网页设计的工作分工,分别将文字撰写、资料收集、画面填充等工作分给擅长该工作的同学,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才干。另外,教师还要将学生做的网页进行展示及点评,点评时要注重评价方式,既要给出网页制作中的优点,也要适当给予建议,促进学生的进步。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能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三)构建网络平台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被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初中信息技术更不例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构建一个网络平台,平台中包括:管理系统,以便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进程的学习情况;学习工具模块,以便学生存储和下载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远程协作学习模块,以便在网络环境下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動交流,且教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网上答疑模块,以便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正确的信息技术知识;智能评价模块,所谓智能是指评价过程不是只针对结果,而是面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学生的试卷、提问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各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构建网络平台方式,可以打破书本、课堂的束缚,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提倡实践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对于初中生来说,其专业性太强,如果不以实践活动相辅佐,学生理解能力跟不上,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无法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应该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中操作技能的教学,以便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Excel数据处理”时,由于其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掌握这一块的知识。如题目:在Excel中,如果单元格F2中的公式为=SUM(A2:D2),将其自动填充到单元格F3中,则F3的中的格式是什么?这题目如果单纯依靠学生的思考来得出答案,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给出正确答案,但是,通过直接在Excel中操作,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F3=SUM(A4:D4)。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同时,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构建网络平台,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拓宽视野,开发思维;提倡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综合水平。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