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1
摘 要 体育概念,一直以来是研究者讨论的对象。我国体育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本文试图从多维视角来诠释不同的体育相关概念,来理解体育存在的形态及意义。体育功能的演进也是社会发展需要,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 中国体育 概念 认识
概念是人们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方式。对体育概念的研究是体育理论研究的基础,是明确体育特有本质属性的前期工作。体育概念的问题之所以一直存在争议,与长期以来纵向与横向的体育定义不同有关。不同的定义,反映了人们的观察视野的不同,而造成对“体育”的不同理解。关于什么是体育的问题,体育界一直存在争论,很难达到共识。因此,从不同视角,对体育的对人体的功能作用进行认识,把握体育发展的趋势。
一、体育概念
体育(广义)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1]。还有学者认为,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根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和社会活动,属于社会文化教育的范畴,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即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健身、娱乐和教育为目的的身体文化活动[2]。第一种定义增强体质到第二种定义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其概念的丰富内涵可以回顾到体育从古代到现代发展,即从最初的单纯追求强生健体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种定义符合全球化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这些功能的演进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突出表现。体育最本质的功能应是强身健体,提高参与者的身体机能,体育的任务和功能的增加是体育任务和功能随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
二、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而在竞技运动中,身体运动加上专项运动技战术是手段,实质目标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而有学者把竞技体育归为体育,那么竞技体育增强体质有多大可能,竞技体育也往往对体质带来破坏,对高水平运动员体质的破坏则更为明显。人们可以说体育的目标是追求更好的体质,但不应该将增强体质视为正向价值来限定体育这个术语[3]。而把竞技体育放在上属概念体育上时,就很难看到体育的其他独特的功能,而且在举国体制的发展历史对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扭曲的,这有点不太符合体育概念的界定。体育科研更多的研究竞技运动水平怎样提高,怎样致胜,这种研究的结果可能会怎样呢?也许更多的会偏离体育原来的轨道。
三、体育教育
体育内涵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体育观,其源头则可追溯到卢梭,其培养爱弥儿参与体育过程,逐步认识到何谓是体育、体育思想的演进。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体育中也会有文化、娱乐与竞赛,但其体育活动本体仍是一种教育,是教育组成部分之一[4]。从这个角度分析,体育的功能远远在培养全面教育之上。当然,斯泡特(Sport)≠体育教育,这是研究者证实过的问题。中国的发展靠体育教育,体质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那么在中国体育的下属概念里,还有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体育吗?体育即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健身、娱乐和教育为目的的身体文化活动,体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包括儿童的游戏。“作为锻炼的手段、健身、娱乐和教育的目的”是体育的特有属性与特征,这正是体育区别于教育中德育、智育的地方。有人论中国无体育,但可能这种无体育论看不到体育的宏观,也看不到体育的微观。只强调各类体育的差异,看不到或不愿看到它们之间的共性,不是科学的态度,当然不能作为否定体育总概念的理由[5]。体育不管承认不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四、民族体育
对于民族体育的认识,有人认为少数民族的有些活动,如日常的一些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也是体育。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芦笙舞从最初的祭祀活动到今天节庆活动的演变,在一定条件下,它是民族体育。虽然它的活动表现形式与舞蹈很相似,但它与舞蹈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是先有动作支配再选择合适的音乐。而且参与者的动机、表现形式及评价标准是有区别的。故学校将民族体育搬到体育课堂,即它是有一定的健身价值,也具有娱乐和教育的价值,才会使得民族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进入民运会的民族体育表演项目,也有其价值和评判标准。那么按理可以使很多的民族活动项目从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有的民族活动,赶猪、跑杆、背姑娘等。这些项目归为体育范畴并不过分,相反它弥补竞技体育的不足,不断研究和探讨民族体育,对发展中国民族体育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体育科研是体育发展的一翼,对体育的认识不只是一个概念的讨论,其认识过程是不断深入的。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体育任务和功能的增加,对体育相关概念内涵会将会有新的认识。如果我们永远只认识眼前的“体育”,或者认识落后于现实的“体育”,那么我们对体育的认识将总是不切实际的。对体育相关概念的认识,我们可摸索前行,以达探索事物的本质,认识其真面目。
参考文献:
[1] 曹湘君.体育概论[M].北京体院出版社.1988.
[2] 曲业煌.体育概念研究发展新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
[3] 易剑东.体育概念和体育功能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4.
[4] 易剑东.体育概念和体育功能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4.
[5] 曲业煌.体育概念研究发展新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