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君
摘 要:《三字经》作为中华经典,无论是在道德养成方面还是在中华文明的传承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对幼儿来说,诵读《三字经》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力,还可以使幼儿了解中华文化,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文就幼儿诵读《三字经》的教育价值及教育方法作概括研究。
关键词:《三字经》 教育价值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B-008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从娃娃抓起成为人们的共识,而道德教育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三字经》作为幼儿的启蒙教材,对幼儿的道德养成上有着基础作用。另外,《三字经》蕴含着丰富的明智、励学等道理,通俗易懂,便于幼儿接受。
一、幼儿诵读《三字经》的教育价值
(一)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与学习态度
正如《三字经》开篇所讲“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以人性本善为出发点,可以教导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忘做个善良之人,家长与教师也可以用社会实例教导幼儿善恶之分,让幼儿明辨是非。紧接着便是“苟不教,性乃迁”,告诉孩子们如果不学习,就会变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教育人们从小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才能明事理,懂礼貌。
(二)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人在幼儿阶段,自学的能力较低,对《三字经》的理解大部分来源于教师或家长的口头传授。在教师的朗读过程中,首先给幼儿留下字面的印象,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幼儿可充分发挥自主想象。一方面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另一方面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三字经》的文字经过浓缩提炼,对幼儿以后遇到复杂困难的语句时找关键词奠定了基础。
(三)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
在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面,朗读文章既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又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诵读《三字经》并做一定的解释,其中也可穿插《三字经》部分内容引出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追问家长,家长的文化水平与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进家庭亲子感情。
二、幼儿诵读《三字经》的教育方法
(一)朗读跟读法
对幼儿来讲,对外界知识的学习还是以被动接受为主,那么,朗读对于幼儿接受知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像儿歌之类的内容便于幼儿接受,当然《三字经》并不等同于儿歌,正如《三字经》的书名,内容均为三字一句,读起来连贯通顺,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习。在幼儿学习《三字经》时,教师作为指导者,不一定非要做到声情并茂,但起码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注意重音与停顿,使幼儿跟读,并尽量模仿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旨在了解其中的感情色彩。当然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不能一概而论要求各年龄段幼儿均达到某一效果。一般对于三四岁的幼儿采取跟读法,并能尽量体会,对于稍大一些的儿童可先由老师朗读,再由儿童自己体会琢磨有感情的朗读方式,不仅能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以后其他文章的诵读做了铺垫。
(二)释义法
释义法即对文章中的句子做解释的一种方法。《三字经》里面的内容有些通俗易懂,也不乏有幼儿理解范围之外的语句,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理解程度用合适的词语将语句翻译成幼儿可以接受的白话。也许有些教师认为,幼儿的年龄尚小,即使是做了详细的解释,也不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其实对幼儿来说,但凡教师能在幼儿的理解程度上做解释,他们就能理解大概,只不过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不要只盯着《三字经》诵读,能解释的还要尽量解释。其中许多语句还要辅以故事法,如“融四岁,能让梨”,教师应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也可在课堂上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让他们加深印象。对于《三字经》来说,意义大于文章。幼儿学习《三字经》,还是要学习《三字经》里面的故事与蕴含的道理,学习中华传统美德。
(三)游戏法
朗读和释义虽然作用明显,但时间一长幼儿便会呈现出疲倦、懈怠的一面,提不起兴趣,教师只是勉强灌输。此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文化活动,或者做些小游戏刺激孩子们的兴趣。像分组朗读比赛,句子接龙等,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稍微变一下游戏形式就能让他们一直保持兴趣,对年龄稍大些的儿童,教师应提高游戏的难度,比如,配乐朗读,在幼儿教学上兴趣是关键,结合游戏是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为目的,以便于教师更好地讲课。
《三字经》作为幼儿的启蒙教材,精炼的文字与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导幼儿成长的道理对于做人来说是一生的事情,教师不可只让幼儿背记空洞的文字,了解内容,学习道理,才是幼儿诵读《三字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南.重温三字经我国传统蒙学读物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杜艳玲.幼儿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与方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