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娴
摘 要:本文以《三棵银杏树》为课例,从“ 限时讲授、 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这三个角度,理论结合实际,初步讨论了在课堂中如何实现十二字方针。
关键词:限时讲授 合作学习 踊跃展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B-0060-02
《2014年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中指出,2014年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教师要深刻领悟“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十二字方针,努力在课堂中体现以上三点基本要求。真正将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将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促使学生生成各项能力的途径之一。它是知识积淀、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体。“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这一课改精神成就了高效课堂,为学生搭建了知识无限自我生发、能力自我高速提升的重要“展望台”。通过这个“展望台”,不论是教者还是学生,都能看得更远。
一、惜字如金,限时讲授
众所周知,理想的课堂,是无限生成,具有发展性、开拓性的课堂。我们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启发学生一通百通,举一反三,自我生成……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理想,成就这样的理想课堂,我们的教学环节就要力求凝练,当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平台时,我们就成功了一半。在这里,“限时讲授”是大刀阔斧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实现教育理想的第一步。要做到“限时讲授”,我们必须“惜字如金”。
“惜字如金,限时讲授”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学生活动时间的一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要充分保留。课堂中,教师要用几段精炼的话代替以往“滔滔不绝”的讲授。在备课工作中,我们要有“洗课”的意识。所谓洗课便是要将多余的、可有可无的、繁杂的教学环节、教学语言“洗”掉,只留下最光亮、最要紧、最具持续发展价值的讲授内容。这对于以往追求精细、精致、充满美感的课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相较于前者,在“限时讲授”要求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更具凝练性,课堂的教学框架更显明晰,课堂教学环节的实施更显“粗犷”中的实效性。讲授时间的限制要求我们更加有意识地精简讲授内容,努力在备课时做到“惜字如金”。这样的课堂,再也不是40分钟的满堂灌。
以执教《三棵银杏树》为例,有限的讲授时间促使我们凝练教学环节以及语言。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凝练成一块“精砖”。在课的伊始,我们可以以这样的一段语言为引:“文中写了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语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短短35个字,代替了以往大段大段的课文文本的讲解、分析,可谓是“惜字如金”。可是这块“精砖”的抛出,是限时讲授的“引”,所有要精讲的文本内容在这样的语言导向中,会不断生发、无限生成,35个字的限时讲授,也许产生的是350个字、3500个字,甚至是更多的感悟。课堂中,学生不断生发对文本的理解,我们只需不断地肯定以及修正,便能轻松地完成本应该花大力气讲授的内容,实现了以“答”代“讲”。
我们在课堂中“惜字如金、限时讲授”, 犹如绘画艺术中的“留白”, 将课堂中有限的时间给学生,为学生空出了思考的空间,也为学生充分发言,展现自己才华提供了机会,这也使得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在这样的课堂中,解放的是“教师”的嘴,激发的是“学生”的脑;课堂不再是“我来讲,你来听”,“时空”的解放成就了现代高效课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解放。
二、提纲挈领,合作学习
“提纲挈领,合作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进行互动交流。在生发性的课堂中,我们要主动改变备课中的思维定式,将以往备课中,以“知识”单向传递为主要方式的授课习惯进行大调整。课堂中的我们要变为指引者,课堂中的学生要变为若干个掌舵者,若干个创新者,若干个代言者,若干个分享者,若干个合作者……我们要努力将单一的一问一答式、一问多答式变为以问为“引”的合作学习模式。当然,要成功实现“合作学习”,我们要练习设计提纲挈领式问题的本领。问题不要提得过多、过小、过杂。不能在课堂中出现时时是教师提问,处处是学生回答这种情况。问题提得过浅,学生的回答也便浮于表面。问题提得过小,学生便频繁回答。问题提得过杂,学生便抓不住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构建不清晰。所以,成功实现“合作学习”的关键,仍然在于课前的备课,仍然在于对文本的研读。要吃透文本,抓住文本的重点、难点,以此为设计提纲挈领式问题的灵魂。整堂课的“重墨”要留给“重点、难点”。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引领性、概括性、启发性、开放性。合作学习任务的设定要紧紧围绕本课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要以启迪学生自我思考、发现真知、生发自己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知识自我碰撞生成的启发力为设计着力点,设计出语言精练,目标明确,开放性、创新性兼容的提纲挈领式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要抛“精砖”引“美玉”。努力将单一的一问一答式、一问多答式变为以问为“引”的合作学习的模式。
在执教《三棵银杏树》一课中,我们可以向学生发出一问:尝试与以往的作品进行比较,这篇文章是如何安排写作顺序的?与以往的作品有什么不同?请试着在讲义纸上列出文章的结构图,并和同桌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顺序。在学生准备讨论前,我们需要提出要求:小组内要列出尽量多的理由,并严格讨论时间,可以是4~5分钟。这种限时讨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快速高效地刺激学生大脑搜索并重组与问题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激发学生小组内发言的欲望,以期引起小组其他成员的关注,提高在小组内的影响力。这种小组范围内的互帮互助,略带竞争性质的合作,对于激励过于腼腆,不善表现自己的学生逐渐把握以往无形中丧失的课堂“发言权”和重塑“发言欲”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举例的这个问题便是提纲挈领式的问题,具有语言精练、目标明确、开放性以及创新性强等特点。它充分地体现了文本的重点、难点。在问题中要求学生掌握写作顺序以及文章的结构图。对学生来说,初见这样的问题,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畏难情绪。因为问题是开放式的,问题解答的过程需要创新,需要学生去文本中寻找并进行归纳总结。此时,很多学生是没有办法完美地解决问题的。如果是以往“我来讲,你来听”、“我来问,你来答”的线性教学,显而易见,整个课堂便会呈现这样的画面:沉默——寥寥无几的举手——教师不断引导——拼凑出答案——少数人支离破碎的印象。然而,这样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解答,在改革后的课堂中,由于有“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便能积极地促进学生自我的生发。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互动、互助,激扬创新、火花碰撞,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共同总结,奉献了自己的一份智慧,在合作中享受了分享的快乐,收获了合作的乐趣。同时,在提纲挈领式的问题引领下,合作学习让课堂的能效性大大提高。课堂不再只是聪明学生的舞台,而是人人发展的舞台。
三、“点”、“面”结合,踊跃展示
“‘点、‘面结合,踊跃展示”是对于高效课堂提出的最终要求。可以说,它提升到了一个要数量的统计高度。什么数量?发言的人均数量、合作参与的人均数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例数据,要实现最终的高效均衡发展,就必须“点”“面”结合,鼓励展示。首先,我们来谈“点”“面”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无疑是课堂上可操作的教学方式之一。“提纲挈领式问题”是“基点”;它辐射开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这是个“大面”;“合作学习”的方式,又将这个“大面”变成若干个“小面”,以提高人均发言的机会,实现“人人发展”;“人人参与”实现了由“小面”到“点”的演化;而“合作学习”后,由小组内各个成员发言,到由记录员总结发言的过程,是“点”到 “点”的过程;最后,若干个发言人的发言,即若干个“点”的成果展示,便汇成了“大面”的圆满共识。
要注意的是,每个小组内的发言人可以是共同推选的小组代言人,也可以是讨论后的自发举手发言人,所以我们在提问时,一定要将要求提清楚。合作学习后,是否需要小组内选一位代表发言。此时,发言人都是有“言”可发的,因为经过了合作学习,思想更加成熟,回答问题更加全面,增加了每一位同学的自信心,为踊跃发言提供了可能。
“踊跃展示”的课堂理念,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规范地、大声地表达,主动、积极地展示。班内展示以及小组内展示都是学生进步的阶梯,都是至关重要的成长过程。一个合作小组就是一个全新的“个体”。在组内发言时,小组内的分工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分工,小组成员,会互相干扰,互不配合,会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推脱上,从而使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快速分工。在合作小组中,小组成员在每一次讨论中,都可以进行角色的互换。比如在《三棵银杏树》一课的教学中,当交流具体写银杏枝、干、果的段落后,作为教者,可以要求小组内进行角色分配,如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发言人要善于总结各成员的发言,并有足够的信心作为小组代表发言。在引导小组分配角色后,我们便可以这样提问:有人说,这篇文章写了三个季节里的银杏树,有人说是四个季节的银杏树,你同意哪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这样的开放式问题,能够引领学生进入激烈的讨论,大家都有话可说,小组角色分配也会让讨论显得秩序井然。
总之,“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这种教学模式强化了教育均衡,发言权与参与权全部回归学生,激励了全员参与,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创造体,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享受学习。
参考文献: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2014年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S].201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