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张云
摘 要: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依托议论文的说理性,开掘其言语表达的历练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
关键词:依循思路 体悟策略 聚焦事例 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B-0054-01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中,已经开始接触议论文。这种文体首先直抒胸臆,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事例印证,最后形成结论。行文过程中,议论文言语表达精确富有逻辑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依托议论文的说理性,开掘其言语表达的历练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一、依循文本思路,感受语言的缜密逻辑
与一般描述性语言不同,议论文的语言以议论、说理为主,呈现出逻辑性,读起来如同经历一场思维之旅。例如《说勤奋》一文就以概念阐述与推理性的言语风格强化了勤奋在成功路途中的重要性,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一言语特点的典型代表。教师应该紧紧扣住这一言语特质,通过多种方式带领学生体会勤奋的重要性,感受说理文独特的言语魅力。
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经历这样的教学环节:
1.自由感知这一自然段,交流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依据文首,学会提炼文本的核心论点。);2.作者为什么觉得只有“勤奋”才是通向成功的桥梁?(紧扣关系,初步感受语句之间的内在关联。);3.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课文运用了哪些事例?(感受两个事例之间的差异,凸显事例运用的典型价值。)最后,教师引领学生齐读文末总结性的话语。
纵观整个过程,学生依循着文本的创作思路,在说理文言语特质的浸润下经历了一场思维逻辑之旅。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认知处于同一韵律之中,还整体感受了说理文语言表达严密严谨、精确鲜明的特色,体验了内在的逻辑力量。
二、体悟表达策略,体验语言的精妙生动
说理文创作目的旨在强调作者意欲表明的观点,阐述道理是这一文体的主要指向。因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为了凸显表达效果,强调中心论点的正确,常常注重多种表达手法的综合运用,令读者感知鲜明的形象、透彻的说理、浓烈的情感,形成深刻的印象。如《说勤奋》一文中就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首先,在文首作者就以设问方式直接言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其次,又将“取得的成功”“勤奋的过程”类比为“手中的鲜花”和“汗水心血”,增强了说理表达的感染性和艺术性;然后,举例印证之后,引用了华罗庚的名言再现了文本表达的权威性;最后,文末总结时又采用了“虽然……但是……”的关联词语,再次强调了“勤奋”之于成功的重要价值。整个说理过程,可谓层层剥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不仅彰显了说理文严密的推理过程,还避免了机械化的枯燥说理,呈现出感性的一面,体察了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促进了言语表达智慧的积累。
三、聚焦选用事例,体悟语言的简洁凝练
笔者发现,说理文中的事例描写淡化了细节描写,选择与中心论点息息相关的要素进行表达,与一般性的记叙文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其典型之外,有必要让学生在辨析对比之中,明确说理文事例的创作特点,从而准确把握文体特点,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例如,在教学《谈礼貌》一文中,作者分别选用了牛皋、小女孩、周总理等人的事例,这三个典型事例从时代、性别、地位、年龄等不同维度出发,暗含着不管时代如何、性别怎样、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应该倡导文明礼貌。由此不难看出,事例选用蕴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值得借鉴。在教学中,教师还结合牛皋的事例,出示了《说岳全传》中的原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比,通过课文中删除的细节发现,作者在选用这一事例时,已经对资料进行了很多删减,其目的在于这一事例并不是要细致描述事情的经过,也不是要刻画牛皋这一人物形象,作者保留的内容已经足以证明自己的论点,从而让学生再次明确事例的运用必须服从表达需要,才能更好地为创作服务。
四、据本拓展延伸,发挥语言的历练价值
教材编选说理文,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几个道理,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表明自己的观点,让别人信服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言语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说理文的内容,从学生的人际交流出发,在联系自身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促进学生内在运用能力的提升,将说理文的言语价值最大化。
例如,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后,教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如果你想要别人信服你的观点或者表明自己的态度,你会选用怎样的方式说服别人?
2.你如何看待水滴花费多年时间滴穿一块顽石?从现代角度出发,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3.俗话说: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你认为是否有适当变通的必要?
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结论如何,重要的是以学习的方式进行自我观点的陈述,为学生的言语表达提供有效的历练平台。
皮亚杰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说理文更是如此,紧扣其语言表达特质引领学生进行语言与思维的比翼齐飞,这样的语言训练才是真实有效的。
参考文献:
吴兴红.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求[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7).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