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现实中生长,在规范实施中深化

2015-07-31 00:20苏黎新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区域化课程实施综合实践

苏黎新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全新的一种课程形式,进入实施阶段,存在各种各样的阻力。笔者认为要想立足学校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进课程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充分了解学校的课程实施基础,为课程实施策略的制定提供现实背景;进行面对面的课程理论培训,倡导“做中学”的课程实施行为;提供课程实施的缓冲期,给学校与教师自由探索实践的空间;开展观摩活动,提供感性经验和直观认识,在研讨中实现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始终保持高一层的实施引导,使学校课程实施有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和着眼点。

关键词:综合实践 课程实施 区域化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B-0029-02

新课程改革涉及教育管理、教师素质、课堂教学、课程结构、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由于传统经验和习惯以及信息传递、软硬件设备等方面限制,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某些局部存在着障碍,这是毋庸讳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全新的一种课程形式,进入实施阶段,存在各种各样的阻力。那么,如何立足学校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进课程实施呢?笔者作为本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核心组成员之一,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状况,有以下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充分了解学校的课程实施基础,为课程实施策略的制定提供现实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能脱离学校教育实际,成为仅仅有理论支持而无现实土壤的“空中楼阁”。这一认识,对于学校的课程实施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课程实施之前,我们不能急于课程的推进,应该以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充分了解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把握一线教师的心理状态。

在这样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存在以下几种态度倾向:1.不认可该课程的存在合理性及必要性,认为这个课程无量化检测指标,是个可有可无的“空壳课程”;2.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的正确性,但觉得不具操作性,仅仅是个“理论上的课程”;3.凭原先经验,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原有的活动类课程混为一谈,认为该课程是个“新瓶装旧酒的课程”;4.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要求很高,对学校原有教学体系冲击过大,是个“早产课程”,缺乏课程实施的信心;5.感觉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原有课程体系的突破性意义,积极地开展研讨和思考,努力推动课程的实施。

就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大多数人也存在着畏难、抗拒心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学习比较被动。以考试为核心的教学思维方式,仍是阻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障碍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操作上的经验空白,也使得一些有志于推动课程实施的学校面临困难。

同时,在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基础中,也能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长点。例如一些学校原先就具有开展社会实践或者是劳动技能教育的传统,还有一些学校在办学特色的形成方面有暗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想,有不少学校某项特色明显,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这些都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基础平台。

对以上调查情况的记录,既要有整体全局的概括,又要有具体学校情况的分析,即所谓共性问题和个性案例的记载。如此,为下一步的课程实施提供清晰的背景参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进行面对面的课程理论培训,倡导“做中学”的课程实施行为

通过前期的调查,我们发现课程的实施有两个方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是课程的基础理论问题,另一个是课程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培训就以两种方式开展。一是以集体培训的方式,就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通识进行专题讲座,就课程的前因后果、理论体系提供清晰的认识地图,扫除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参与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学校课程实施的分管领导和一线教师。二是以面对面小组研讨方式,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的操作进行讨论和思维拓展。着重在于操作层面的落实,以及理论向教学行动的转化。每次培训我们只安排五所学校参加,对象为分管领导和一线教师,首先是各自介绍课程实施的举措和面临的困惑,互相启发,然后就一些难点问题开展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案。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必须对主要难点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最后综合大家的想法,形成有效文本下发。由于参与学校少,有可能根据每个学校的情况,提出个性化的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建议,这也是建立在前期对学校情况的熟悉和了解之上的。

这样的培训能够解决课程实施的一些主要问题,但方法和策略还需要在活动指导中解决。因此,我们倡导先“做起来”,在实际的“做”中调整和完善课程实施的举措和方法,要求学校和教师以“做研究”的方式,记录课程实施中的体会和遇到的困难,便于进一步的研讨和思考,同时保存课程实施的原生态过程。

在培训以后,我们也进行反馈性的听课和交流,检验培训的效果,帮助教师做出调整解决课程实施中产生的新问题。

三、提供课程实施的缓冲期,给学校与教师自由探索实践的空间

学校的新课程推进涉及方方面面,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式,的确需要教育环境的配套、相应政策的支持以及各方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的协同。这个过程对于学校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需要对原有的教育格局做出调整,而教师也必须在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上做出转变。因此,我们认为,必须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一个课程实施的缓冲期,在这个缓冲期,学校和教师能根据自身情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可以尝试、可以失败、可以调整、可以重新选择。

那种急于整体推进的大规模活动,那种样板化的展示,那种一刀切的要求貌似推动了课程的实施,实则迫使学校“采摘尚未成熟的果实”,甚至是演出一场课程实施的热闹戏。这样的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的有可能是一种“情景剧”而不具有常态化的面貌,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大家对课程实施的认识。

在这个缓冲期,作为课程研究部门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密切关注学校的课程实施情况,承担指导责任。当然,如果发现有好的做法和经验,也要及时推广,实际上保持小步伐,多样化的课程实施状态。

经验表明:提供课程实施的缓冲期还比较有利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个性化实施。

当然,在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验以后,我们就开展各类展示观摩活动,把各自的经验进行交流。课程实施缓冲期的作用,主要在于推动学校课程实施经验的积累和认识的深化。

四 、开展观摩活动,提供感性经验和直观认识,在研讨中实现课程实施的规范化

为了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经验借鉴,我们也开展各个层次的观摩活动,就一些共性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交流。我们要求学校每个学期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研讨会,使各个年段之间以及不同教师之间的经验和体会得到交流,推动学校课程实施。每个学期我们组织区域化的课程实施经验交流会,观摩活动指导,展示课程实施成果等。一方面是以活动来推动,另一方面也是以活动来检验实施效果。学校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各自有新的提升。

在这样的区域化展示活动中,我们努力突出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性。不论是各自学校如何有自己的独特做法,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是必须得到强调的。例如学校课程管理的规范性、教师指导方案设计的规范性、活动档案建设的规范性、活动成果总结的规范性,都应该通过活动提供示范,督促各校把课程规范建立起来。唯有建立了课程规范,才能促进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才能保证课程对学生素质的提升效果,才能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

五、始终保持高一层的实施引导,使学校课程实施有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和着眼点

无论是教研管理层面和学校实践层面,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是处于新课题状态。但作为课程研究部门,我们必须在把握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情况下,结合对课程理论的研究,始终保持高一层的实施引导,使学校能在课程实施中有可持续发展目标,有不断深化的课程实践状态。

因此,我们对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前确立的是这样几个阶段的实施:第一阶段是学习和探索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推动学习和课程实施的初步尝试,积累感性认识,领会课程理论;第二阶段是课程实施的全面推进,各所学校必须认真地研究课程在教学中的全面落实,做到管理制度到位,人员配备到位,课程研讨制度常规化;第三阶段是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各校要形成规范的课程实施要求,在课程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上都能有措施保障,形成有实效的课程实施格局;第四阶段是课程实施的个性化,各校能结合实施经验和自身特长,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个性,既有普遍性的要求落实,又有课程实施亮点;第五阶段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横向拓展,各个学科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使学校基础教育课程进入综合融汇的境界。

为了使学校的课程设计和规划的目标更为明确,并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特点,追踪当前教育发展趋势,我们向学校提出了构建五大校园的设想:

1.关注社会,学校社区互动的开放校园;

2.信息汇聚,网络沟通顺畅的数码校园;

3.身体力行,学习社会劳动的技能校园;

4.解放头脑,倡导个性创造的创意校园;

5.人际和谐,培育精神绿色的健康校园。

需要指出的是,这五大校园的构想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每一个校园构想都具有无限的拓展空间,并能涵盖其他几个领域。但是学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这样容易把握,并在立足一点的基础上实现无限的生发与拓展,可以说这些构想是作为课程实施的一种战略指向,同时也可以作为课程实施校本特色形成的一种参考。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而言,在张家港市,农村学校和市镇学校之间并未存在巨大的差距,学校的优势在于拥有一些更具乡土特色的资源素材,更能使学生观察自然、接近自然;学校的劣势在于课程改革观念的相对滞后,师资素质的相对薄弱。因此,无论是组织学习也好,还是开展观摩也好,我们所有的努力指向一个目标:每个教师都能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每所学校都能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我们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信心基础,也是我们经验总结的高度概括,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能够得以持续推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李芒.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的教学能力[J].教育研究,2002,(3).

[2]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猜你喜欢
区域化课程实施综合实践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云南省水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化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人民币区域化背景下的人民币可兑换策略研究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
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