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要】洋泾浜语和中介语都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过去,洋泾浜语并不被语言学者青睐,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破碎的语言,但随着语言学科的发展,洋泾浜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现在已经成为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介语是二语习得领域的重要成果,人们对中介语的研究也不胜枚举。本文通过分析起源成因以及句式特征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洋泾浜语;中介语;二语习得
洋泾浜英语形成于十八世纪的广州,是来中国的英国商人同中国人进行贸易时使用的工作语言,词汇以源自英语为主,杂有来自广东话,葡萄牙语,马来语以及印地语的少量字眼,而语法结构则基本是广东话。广东人说洋泾浜英语时基本按照广东话的语音和音系规则行事,把源自其他语言的词汇都加以改造(石定栩,1991)。Pidgin这个词就是英语business经过广东人的变音而形成的。到了十九世纪,上海辟为商埠,洋泾浜英语开始在这里流行。
洋泾浜英语虽然常因其词汇句法的简化而被人们诟病,但是,近几十年通过对洋泾浜语的研究,我们发现洋泾浜语有其自己的特点。下面以广东英语为例解释说明中国洋泾浜语的特点。
语音:
1、洋泾浜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使用者的母语发音。汉语是单音节语(CV),不存在复辅音,所以以辅音结尾的英语单词需加一个元音,以形成广东人易发音的音节。例如,make—makee,catch—catchee.
2、有些英语的辅音在汉语中很难发出,就用相近的其他辅音来代替,如v和r都是广东不易发的音,一般用w和l来代替。例如,very—welly,Prime—plum.
词汇:洋泾浜语的词汇主要来源于外来语。词汇量小,以便于人们记忆和使用,所以一词常有多种意义。比方说,catchee可以表达get,bring,find,become等多个意思。
语法:洋泾浜语只用词干来造句,英语中的数、格、人称、时、体、态等变化都消失了。比方说,洋泾浜语设计了一个通用的量词piece,例如,一匹马——one piece horse,广州英语中的代词也省去了主格和所有格的差异,例如,my—me.
中介语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学者赛林克(Selinker)最早提出的这一概念。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中介语假说,他“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介语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对“中介语”做了详细的定义:中介语指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上,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赛林克将中介语产生的根源归结于五个方面,语言迁移,训练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二语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它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
语音: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发音时,有些音发不准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汉语发音的干扰。例如,英语中,一些单元音长度可造成意义的区别,而汉语则没有这一特征,英语学习者依据母语发音规则,不考虑英语发音,就会beat—bit,sheep—ship分不清楚。
词汇:英语学习者受到母语的干扰,也体现在词汇上,特别是词汇搭配,这些搭配有些看起来并没有语法错误,但却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例如:
I went to the concert yesterday night(last night). 昨天晚上我听了音乐会。
语法方面:英语学习者在语法方面最常见的问题是目的语规则的泛化。例如,A Whats the date today?
B Today is February twenty-threeth.(twenty-third)
序数词-th的语法规则泛化了。
学习者还常常采用简化句法结构的学习策略。例如,初学英语的人因使用省略简化的学习策略,时常会将动词单数第三人称的词素-s,或表示名词复数概念的词缀-s等省略掉,从而出现“I can see three desk in the room.”一类的中介语形式。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洋泾浜语和中介语的确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1、语言形式:二者都受到两种不同语言的影响,又不同于这两种语言。中介语形成主要是受到母语和目的语的双重影响;洋泾浜语词汇主要来自英语,而语法结构主要是依据汉语。
2、发音句式:中介语会产生产生僵化(fossilization)现象,这同洋泾浜语的语音很相似。另外,在句法上,二者都常常采取简化句法结构的方法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3、功能:二者都具有一般语言的交际功能,能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当地人所说的洋泾浜语可以和经商来的外国人进行交流,而说英语母语的人可以听懂二语习得者所说的中介语。
洋泾浜语和中介语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
1、本质:洋泾浜语是当地人在外来商人、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简化了的外语,它是外国人和当地人为了交际,语言妥协的产物。而中介语是在二语习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有着必然联系,因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形式的,并逐渐向目标语靠拢的动态、独立、抽象的语言系统。
2、使用对象:洋泾浜语的使用者大都是没有学习过外语的当地平民,他们使用洋泾浜语的目的是为了与外国人做生意,不会过多考虑语言使用的正确与否,因此,只要交际目的达到,他们便不会进一步学习。而中介语的使用者大都是受过正规外语教育的学习者。他们的目的是学会正确的第二语言,不是仅仅停留在中介语的状态。
3、表达形式:洋泾浜语只有口头形式,而中介语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4、所持态度:洋泾浜语一直被视为是边缘化语言,是不完整的语言,含有贬义。而中介语则没有这样的色彩含义,它是二语学习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5、发展状况上:洋泾浜语有两种情况:一是会消亡,像我国洋泾浜语在解放后就不在使用;二会发展成为混合语(克里奥尔语),成为某一地区的交际工具,比方说,海地克里奥尔语。而中介语的交际目的是随着学习者交际的需要不断变化的,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向目的语靠近的。
洋泾浜语和中介语是语言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的两个概念,二者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不同。通过比较,有益于加强人们对洋泾浜语的关注,加深对它的认识。同时充分认识中介语,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阶段,揭示第二语言对母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Saville-Troike, M. 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ch Press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 傅传凤. 浅谈洋泾浜语和中介语的异同[J]. 社会科学家,S2, 2007: 319-320.
[3] 刘 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4] 石定栩. 洋泾浜语及克里奥尔语的历史和现状[J]. 国外语言学, 4,1995: 1-8.
青春岁月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