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护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实践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目前基层电大护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关于实践性教学管理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电大 实践性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开放大学改革背景下基层电大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GS[2014]GHB1194)研究成果之一;甘肃广播电视大学课题“开放大学背景下基层电大学生学习需求变化与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 (课题编号:2014-YB-04)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47-02
电大护理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对于基层电大来说,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白银分校护理本科专业学员为例,分析了基层电大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在开放大学背景下,基层电大在护理专业本科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与管理改革,从而为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性教学在基层电大向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转型中的健康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基层电大护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性教学内容方面
一是护理临床实习。根据3年来对电大白银分校护理本科专业的毕业作业分析,发现这部分的内容无论是护理病历还是实习报告,学员不论在写作之初的辅导还是最终提交的作业中都难度不大,因为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然而80%的学员对于临床小讲课教案的写作存在问题,原因是实习期间医院没有安排讲课的机会或者机会很少,也就谈不上书写教案了。二是毕业论文。对于基层电大的学员来说,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科研,80%的学生没有撰写过科研论文。
2.学习者方面
对实践性教学不重视,态度不认真。有的学员认为自己处于临床一线,实践经验丰富,没有必要开展实践教学,临床实习和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毕业,因而将实践性教学工作当作一次较大型的平时作业来完成,更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把毕业作业当作是一件非常勉强的任务来完成。
3.学校管理方面
基层电大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上,缺乏计划性、前瞻性,管理的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受成人教育市场激烈竞争的影响,学校放松了教学要求,弱化了教学过程,从而导致了实践教学环节应付了事。二是检查监控的力度不够。基层电大在实践性教学环节,虽然可能制订了标准、制度,但执行起来力度不够。三是缺乏对高素质的专业实践教学教师的培养。
二、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与管理新模式的构建
基于以上护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该环节要求,我们探讨了今后一段时间,电大白银分校护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思路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深化认识,扎实开展实践教学。具体做法是端正态度,转变观念;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规范实践教学过程;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1.端正态度,转变实践性教学观念
基层电大护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观念有关,在电大向国家开放大学转型中,实践性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转变护理实践教学的观念,我们要让学校、护理专业教师、学习者及所在单位都认识到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不能追求表面效果,而要着眼于学习者通过实践学习在未来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与价值。对于学校、专业教师而言,只有观念端正了,才能确立实践教学应有的地位,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摸索出一条符合基层电大护理专业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者而言,他们是完成实践教学毕业作業的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毕业作业。
2.改革创新,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
最有效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学习者为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这种基于工作和生活实践的体验对学习者的刺激最强烈,它能够充分激发学习者的能动性,做出自我调整,使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从而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1]。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探索了基层电大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
(1)“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模式
实践性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学中做,做中学”过程。电大护理专业的学生是以在职成人为主要培养对象,与全日制学生相比,他们更迫切需要通过完善的实验、实习等,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对于护理本科实践教学中的护理临床实习部分,我们要求学员在自己所在单位实习,实习结束时完成1份通科实习出科考核病历、1份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病历、1份专科定向实习报告。而所有这些作业的完成,要求学习者必须进入工作环境,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熟悉操作规程,完善操作技术,培养工作责任心和态度。
(2)“以赛促学”模式
根据中央电大护理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在实习结束时,要提交一份临床小讲课的教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书写教案时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今年,我们采取了不同于以往单纯让学生写一份教案的做法,以电大白银分校2012年春季护理本科班18名学生为例。将学生分为6组,让每一组学生准备一个选题,准备时间为4周,然后学校组织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6组学生分别选派1名代表参加比赛,其余同学负责搜集材料,共同完成讲课的教学设计、PPT。这样,每组的3名学生在共同准备资料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点评,这样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共同修改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3)“以研促学”模式
虽然课题计划书对于电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课题计划书(开题报告)作为高校本科毕业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这个难题。今年,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开题报告,邀请相关专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把关,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等与学生达成共识[2],使学生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和理解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查阅文献,并着手开始写作科研论文。
(4)“师生互助与交互”模式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学习者确定自己的写作主题,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规划如何完成写作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发起者与合作者,而教师的角色则由传统的知识拥有者、传播者转化为协助学生完成目标的指导者、协作者和促进者。论文指导过程实践了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助与交互模式。
3.规范管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1)加强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可能会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进度,进而会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因此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加强过程管理十分必要[3]。一是要严格制定教学计划。二是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实践性教学的时间进度安排,对于关键的时间节点应该进行抽查,同时利用良好的反馈机制,对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地研究,并通过修订实践性教学计划,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三是要加强监控。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从实践性教学的安排到最终的审核,都要严格管理,规范运作,要克服和避免集中实践环节走过场及弄虚作假的问题。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了更好地进行过程控制,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一是要制定实践性教学细则和实施方案,明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时间及教学进程,专人指导、专人负责,并进行统一布置,使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个教学环节真正得到落实。二是确定实践教学奖惩办法,使实践教学各个阶段与环节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制度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熟知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并自觉地遵守,避免各項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可有可无。
(3)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信息流通机制
基层电大学生人数多,而专业对口的责任教师很少,所以,大多数专业的班级管理教师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是同一人承担。因此,有效畅通的信息渠道对提高效率、保证实践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构建班主任、指导教师、学习者三位一体的共同参与平台,有效缩短问题解决的时间,为学生完成毕业作业创造积极的环境氛围。二是建立人性化的支持服务团队。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通过组织学生、班级管理教师、辅导教师召开座谈会、BBS等形式了解、掌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相关事情或为修订管理制度建立基础数据。
4.加强实践性教学队伍建设
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实践性教学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首要条件。一是要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比如,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参加临床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或者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锻炼,提高专业技能[4]。二是要加强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三是要加大实践教学研究经费的投入,鼓励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管理手段以及教学管理中所出现新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提高其解决新问题、新情况以及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大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83.
[2]赵国玲,哈斯.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5(2):45-46.
[3]李伟,欧书阳,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9):166-169.
[4]陈伟,田国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组合选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5.
作者简介:
李爱娟(1983-),女,甘肃天水人,硕士,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