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珍
【摘要】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以及语文考试重心逐渐向阅读和写作的转移,習作教学更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很多学生畏惧写作,或者照抄照搬别人的作文,习作缺失自己的个性,本应该很有活力的习作课堂成了一潭死水。畏惧写作,缺失个性成了学生习作的弊端。
【关键词】习作能力 克服习作恐惧 习作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03-02
很多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习作无从下手,老师也找不到问题的症结,解不开学生内心的疑团,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简要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克服习作恐惧,培养学生乐于习作的健康心理。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由于学生本身的素质、作文的本身的难度、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随意拔高要求以及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了有些学生对于写作由开始的应付了事到无奈厌烦,甚至发展到恐惧写作的状态。“乐于表达,乐于分享”的习作理念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要落实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克服对习作的恐惧心理,从习作指导开始就要把握住“快乐”这条底线。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建构一种让学生敢于想,大胆说,勇于和老师对话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没有心理压力的快乐学习轻松状态。多鼓励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习作的健康心理。
二、张扬习作个性,养成学生独立习作的良好习惯。
“不计形式”是张扬学生的习作个性。当前很多教师在习作指导时,都喜欢设计一个比较成熟,容易套用的版式,规定一些条条框框。比如开头、结尾的式样,字数的硬性规定等等。结果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的多。有个别学生甚至为完成老师的习作要求,刻意模仿或者干脆一抄了之。这样训练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照别人的意思写习作,甚至胡编乱造,这与大纲提出的“写自己的见闻、感觉和经历的事”相违悖。因此,要在习作指导时把握一定的尺度,既要让学生掌握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吸收别人的写作优点,更重要的是能够张扬学生个性,写出显示自己风格的习作来。教师在习作指导和批改时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习作的个性特色,并且要大力弘扬。
三、珍视独特感受,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习作能力。
想象力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一种潜能,我们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孩子们的想象力犹如一只风筝一头系在老师的手上,他们不能放飞,也没有了自己的轨迹。所以,我们得放飞他们的思绪,呵护他们的想象,在习作中让他们像一只野马,驰骋在想象的旷野里。我上过一节看图作文公开课:课前,我出示了一幅图画,画面上画的是几个孩子围在宣传栏前议论着什么,宣传栏内并没有能让人看清的内容,给定的题目是《争论》。这节课有很多的亮点:栏内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这一群孩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其中哪个同学的意见最好?他们最后有了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画面的内容争论没有结果,课堂上同学间的争论也没有结果。可是,学生的课堂情绪,他们的想象却被老师燃起。我让同学们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习作,要写画面的内容,还要写课堂上发生的事情。结果,很多同学写出了很好的作文,无论是内容还是描写都非常生动。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他们敢于想象,大胆想象,要保护和开发好学生这种可贵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四、重视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丰富独特的表达能力。
要写好习作,首先要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喜欢“写自己想说的话”。其次是“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丰富独特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很多老师都很注重让学生背诵默写好词好句,背诵经典文章,却容易忽视对学生积累词语句子的实际运用。我们可以让学生一口气说出几十个成语,可是学生的五六百字的习作中也许找不出一个成语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建构积累与应用之间的知识联系。我们在习作指导时,要重视语言的积累与应用,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应用在习作之中,培养学生丰富独特的表达能力。比如在布置习作时,提出一些硬性的要求,一篇习作中要用几个成语,几个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式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予人一鱼,不如予人一渔”。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培养他们快乐作文的兴趣,加强学生习作课的指导,指导他们课外阅读的积累,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水平,张扬他们习作的个性,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