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中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
夏飞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101101)
【摘要】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选择,高职院校在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应起到核心作用,通过进行四个理念转变,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多层推进,在服务市民、企业和区域发展等三个层面有所作为,更好地推动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学习型城市;高职院校;全程职业教育
学习型城市是以终身教育制度的实施为基本特征、以不断更新和开发劳动力的潜能和素质为基本任务、以保持和不断增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城市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的城市发展类型,是城市发展道路的一种战略选择。学习型城市能动员和运用各个环节的资源,促进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包容性学习,重振家庭和社区学习活力,促进工作场所的学习,推广运用现代学习技术,提高学习质量,培育终身学习文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高等教育形态,对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有3 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既是历史名城又是现代化、国际化的特大型城市。北京教育发达,知名大学、科研院所云集,学习资源得天独厚。21世纪初北京正式开启了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创建学习型城市为北京举办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等全市核心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站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起点上,北京呈现五大阶段性特征。即经济发展,进入了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城市建设管理,进入了实施精细化管理阶段;社会建设和管理,进入了加强服务管理创新阶段;文化建设,进入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阶段。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样,北京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经济发展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仍需进一步增强;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仍需进一步研究解决。要破解这些难题,北京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靠提高人的素质、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要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契机,实现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创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声音”;要加快建设世界城市步伐,提高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影响力,这些都取决于北京所独有的学习和创新力,根本上取决于人的素质和组织活力。
终身教育体系是学习型城市的“支架”和两大支柱之一(另一个支柱是构建各类学习型组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一项系统工程,首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学校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高职教育具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及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的使命。高职院校必须要创新定位,主动面向社会、面向人人开展社会培训,开放优质资源,重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服务。北京建设学习型城市必须有效发挥高职院校在创建学习型城市中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市民素质提高以及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的核心作用和骨干力量。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职业教育应面向社会所有人员,为他们提供全面全方位职业教育服务。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高职院校应该面向社会敞开大门,担负起推动社会发展的职责。高职院校必须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社会发生更密切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开放性。高职院校要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多种非学历继续教育,增强为社会继续教育服务的功能。
1.人才培养:从技能目标导向向综合素质质量导向转变
学习型城市对城市中的人的最终要求是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社会人,更加强调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培养。而我们的高职院校目前仍然过多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是一种技能目标导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则重视不够或者是办法不多。北京首都产业的升级转型,对人才素质特别是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主动适应北京产业升级换代的需求,深入研究现代职场变化规律和趋势,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对接,都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从单一的技能目标导向向培养综合素质质量导向转变。因此,高职院校在坚持职业教育特色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以学习能力为核心、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通过有关的创业能力培养,培养创业意识和精神,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2.办学模式:由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变
学习型城市显著的特征是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使人民享有终身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高职院校应该改变封闭式的办学体系,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向企业、社区开放,使校企、校区之间在教学和其他方面进行合作,为社会成员提供受教育机会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走职业教育与社区、企业协同办学的新路,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
3.教育时空:从职前教育向全程职业教育转变
如果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看,职业教育应该包含从入职前的职业教育到入职后的上岗培训、转岗培训、新知识和新技术培训、晋升培训等整个过程,形成一条链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即全程职业教育。目前,高职院校主要关注的学习者还是在校的全日制学生,也就是职前教育。虽然开展了一些校友会之类的组织活动,但更多的是只要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学校就认为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显然并不符合学习型城市终身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将自己的教育时空转变为全程职业教育,对所有学生进行跟踪关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终身的、个性化的全程服务。还要改变统一的全日制学制,实施适应不同教育培训对象多样化需求的弹性学习制度,使市民可以在任何时间都能够获得自由学习的机会。此外,应实现教育和职业培训功能的多样化,包括非学历教育的学分银行模式、适应就业及转岗的职业培训、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的各类服务培训,建立崭新的全程职业教育培养与培训体系。
4.专业设置:从简单雷同向紧跟首都发展要求转变
对高职院校来说,专业设置应密切以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来设置。各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各区域社会对人才的层次、专业、数量的需求各不相同。为了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应在专业设置上更加面向区域发展特点。在考虑到区域分工中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的同时,在专业设置上也要坚持跨界的人才自由流动原则。北京目前正在集中力量塑造“北京服务”、“北京制造”乃至“北京创造”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据此,在首都核心功能区和拓展区,高职教育应以培养掌握新兴技术、熟悉休闲娱乐知识、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国际化市民为主;在城市发展新区,应发展以培养具有现代工业技术和文化基础的现代化劳动者为主;在生态涵养区,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初级加工和具有一定农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主。北京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要密切关注并积极适应首都城市发展的要求,并根据北京城市功能区的不同产业和人才需求,来考虑专业的设置。
1.积极提升首都市民素质:高职教育服务个人职业发展
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各级各类劳动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北京的城市发展和技术进步,劳动者需要利用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掌握更新后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在不同职业阶段的需求,为其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通过灵活学制、学分累计制,实现学习和工作的紧密联系,为不同的学习者制订学习培训包。普遍提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职工和广大市民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一些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高职院校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低收费或免费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残疾人和农村转移人员等弱势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能够跟上首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高职学校与合作企业联合,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基于岗位技能和工作绩效评价的高职招生改革试点,实行以工学交替、学分积累和互认为基础的灵活学习方式,实行现代学徒制,满足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和成长需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积极提升首都市民素质,服务个人职业发展。
2.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进行知识转化:高职教育服务企业发展
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职业培训。高职院校应该实现专业技术技能的转化和积累,在发展中创新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校教育融合,研究未来工作中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标准,根据职业世界的变化,合理设置专业,开发课程,为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以及各类的受教育者提供先进的学习内容和灵活的学习形式。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积极开放实训基地、示范专业、精品课程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为各类企业组织提供合适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技能培训。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要求企业及其员工不断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包括企业自身发展的技术与技能范围,也应包括员工个性和提高生活质量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这就势必要求企业的学习和培训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广泛合作和交流,没有高职教育和培训的企业是短视的企业,没有企业参与的高职教育和培训是有缺陷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增强与企业的合作性课程开发,和企业合作,切实提高学习者的职业适应能力。
加快实现职业技术技能的积累和转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潮,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以农业、工商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在以更快的速度更新。职业院校必须紧跟发展,提炼职场所需要的基本的、核心的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的知识和技能。这个转化的过程需要专业的师资和企业的专家共同完成,因而院校和企业需要建立紧密的联系,充分利用彼此的优质资源,增强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3.全面多元开放教育资源:高职教育服务首都区域发展
最大限度开放高职院校教育资源。适应学习型城市发展的高职教育必须向社会开放,尝试各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互为补充,开拓社会服务思路,服务区域经济。高职院校必须注重与行业、企业联系,探讨校企合作思路,吸引更多的投资渠道,将学校融入到学习型城市的构建中,丰富高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高职院校应积极实施一体化战略,即要积极寻求与重点专业背靠的行业企业合作,与校区属地合作,在为行业企业及属地服务中得到合作者在拓展办学资源方面的帮助,实现学院与行业企业及属地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把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纳入统一战略体系,建立有效的体制与机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建立高职院校社区服务机制。积极开展高职院校社区化办学。以北京高职院校为依托,建立多功能的新型社区学院或者建立市民学习服务基地。探索社区化办学模式,把高职院校建设成社区教育阵地与科普中心,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需求。高职院校要服务社区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举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文化生活类课程,在不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推动教室、实训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教育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文化生活需求。积极开设相关的社区课程。建立北京市社区高职院校联动机制。建立社区和高职院校联席会议制度,支持社区参与制定高职院校发展规划,共同制订职业院校社区服务计划,协调社区企事业单位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践场所,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与可持续发展[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1) :2—5.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www.moe.gov.cn,2014-06-22.
[3]刘细发.职业技术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定位[J].教育导刊,2003,(11) :30.
[4]霍丽娟.职业院校应服务终身教育[EB/OL].www.jyb.cn,2010-01-27.
[5]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www.moe.gov.cn,2014-06-23.
(编辑/赵晓东)
【作者简介】夏飞(1978—),男,河南信阳人,基础教学部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学习型城市建设。
【收稿日期】2014-10-15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5.02.009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2-0028-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