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音乐课“发现学习”的实践研究

2015-07-17 13:58杨海蓉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3期
关键词:发现学习课例音乐课

杨海蓉

【摘要】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方法:由研究者根据研究动机与目的,以教材为基础设计两个单元共4课时的“发现学习”课例进行课堂教学。并于教学前后进行学习态度兴趣调查和音乐才能测试。研究者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说明,阐述“发现学习”在初一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和效果,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发现学习 初中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19-02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的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从学校中获得的知识已远不能适应人们对工作和自身不断发展的要求; 1995年召开的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值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重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国把教育的目光投向了人,关注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基于这样的背景,传统的灌输性、接受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对人的培养要求,在重视教师怎样“教”的同时,关注学生究竟如何“学”成了教育者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发现学习” 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获得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了怎样去学习,这为他们将来通过自己的经验去学习更多知识打下了基础,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中学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中学教育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学生整体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中学教育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基础。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笔者愿意在中学音乐教育领域对“发现学习”作探索,希望能摸索一些出适合初中生的音乐科目发现学习的方法。

(二)文献综述摘要

现代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他吸取了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和瑞士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的学说,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研究,形成了“发现学习”的模式和理论。他提出发现学习的流程模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材料——分析总结——迁移运用;发现学习的四个特征: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直觉思维、注重内在动机和注重信息的提取。

笔者查阅资料,总结了前人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对发现学习所做的研究后发现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布鲁纳的理论,不过资料中尚没有研究初中音乐学科的发现学习,所以笔者试图从前人的学术成就中吸取经验,对自己执教的学科和学段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发现学习在音乐教学领域做一些实事。

二、研究过程

(一)前期调查

1.为了解授课前本校初一学生对“发现学习”课堂模式的偏好与态度笔者依据Likert Scales量表的设计理念和本研究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制《初一年级学生音乐课兴趣、态度调查表》。

第一部分 音乐课兴趣、态度调查表

根据问题在表格内打钩

2.为了解授课前学生音乐基础,笔者选用了国际著名的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教育学资深专家Edwin.E.Gordon博士编制的《戈登音乐能力倾向测验》。根据初中音乐知识结构和本研究发现学习课例的教学内容,该测试选用其中音调形象——旋律的内容;笔者在预试后考虑学生的实际音乐基础和年龄特点决定选用每块测试的前10题;为适应中国学生答题习惯,笔者又将答题卡进行了翻译和重新布局。

第二部分 音乐能力倾向测验

测验说明:本测验为听力测试,由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每个测试有10题,每题中又分成A和B 两个小题,各有3个选项,每题演奏一遍。根据听到的內容选择符合的选项,并在“□”内打“√”(单选题)。以下列举测试答题卡第1题,后9题形式相同。

(二)“发现学习”课堂教学(列举1个课例)

笔者以初一第一学期四单元教材内容为基础,根据发现学习的流程模式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材料——分析总结——迁移运用和发现学习的四个特征即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直觉思维、注重内在动机和注重信息的提取的特点,设计了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发现学习教学课例,进行教学。本课例学习焦点为发现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五个音,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

(1)复习西洋大小调知识

学生演唱《故乡的亲人》、《牧童之歌》。

教师提问:两首歌曲都不重复地运用了哪些音?共几个?

(2)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学生欣赏周杰伦歌曲《菊花台》。

教师提问:它还是用西洋大小调式创作的吗?

2.提出问题

演唱歌曲《菊花台》第一部分。

教师提问:歌曲中包括哪些音?

3.提供材料

学生观察乐谱(包含《菊花台》、《茉莉花》)与学习单,要求学生发现并记录。

教师提问:歌曲《菊花台》第一部分运用了哪些音(不重复,且在一个八度内)?与西洋大小调歌曲相比,少了哪些音?

教师提问:歌曲《茉莉花》运用的音与歌曲《菊花台》是否相同?

4.分析总结

学生分析并交流探索结果,并先自行归纳音乐理论。

教师提问:两首歌曲都运用了哪些音?有几个?

教师提问:能否再举出一首歌曲也是用这五个音创作的?

教师最后讲述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理论——宫、商、角、徴、羽。

5.迁移运用

学生辨别歌曲运用的调式(西洋大小调或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学生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创作一条旋律。

发现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如本课中教师用在学生中流行较广的周杰伦的《菊花台》就是从学生兴趣出发,提升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欣赏歌曲《菊花台》后,学生没有看到乐谱,他们凭感觉判断出歌曲似乎与以往西洋大小调歌曲有所不同便是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直觉思维的体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组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思考、探索、发现是“发现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基本要求;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各种乐谱中发现规律、进行分析总结,提炼自己需要的关键信息是“发现学习”注重信息提取的特点。

(三)授课后的情况

经过连续两个单元的发现学习课堂教学,笔者将前期调查的问卷再发给学生做。事后,笔者将前期调查的数据和授课后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得到以下结果。

1.数据整理

(1)学生音乐课兴趣、态度调查结果

(2)音乐能力倾向测验结果

2.结论分析

(1)学生音乐课兴趣、态度调查结果

施教后对发现学习教学模式选择“很不喜欢”、“不喜欢”和“一般”的学生人数相对减少;选择“喜欢”和“很喜欢”的学生人数相对增加;特别是选择“很喜欢”的学生人数相对前4个选项增加幅度最大,达到﹢24.9%。

可见,学生对于由老师提出问题,自己主动去探索知识的音乐课?(发现学习)是能够接受并喜欢的,在初中一年级音乐课堂实行“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2)戈登音乐能力倾向测验结果

显然,施教前后学生在平均总分和单题的平均分上都有提高,而且提高明显。笔者思考后感到,因为该测试选用的是“旋律”板块,而笔者编制的发现学习的课例中注重启发学生唱歌曲的旋律和创作旋律,这可能就是学生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可见在初一年级音乐课实行“发现学习”教学模式不仅可行而且只要课程设计合理科学,学习成效也很好。

三、建议

(一)课堂环境

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和生理特点状态非常活跃,发现学习的课堂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发現知识,课堂基调相对平静而理性,自制力稍弱的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所以纪律问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经过实践认为首先课堂上教师创造的情境一定要吸引学生,把他们的“胃口”吊足;其次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探索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最后教师在课前应明确提出课堂要求,并制定惩罚措施,营造赏罚分明、务实求真的课堂氛围。

(二)接受“接受学习”

国际上与“发现学习”相对应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就是教师灌输知识的模式,在当前倡导的教育理念里接受学习并不值得提倡,但笔者认为它不应被全盘否定。比如在笔者的发现学习课例中当学生探索了教师要求的原理后,教师就会把该原理非常正规地告诉学生,这个步骤是需要的,虽然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原理,但教师有责任告诉他们学术界对该原理的描述。

(三)研究限制

本论文教学对象为笔者执教学校的学生、学段为初一年级、科目为音乐,授课内容依据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一学期《音乐》第三单元,研究方法和结论不能简单推导到其他学校、其他学段或其他科目,仅希望笔者对于初中一年级音乐课发现学习的探索能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发现学习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布鲁纳著,邵瑞珍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当代教育新理念》:张德伟、孔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8。

[3]《中学教育学》:叶上雄,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95。

[4]《当代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钱初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10。

[5]《教育心理学》:大桥正夫编,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80。

[6]〔美〕J.S.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

[7]《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8]《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Jerome Seymorr Bruner

[9]张德伟.《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第27页

[10]叶上雄.《中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77页

猜你喜欢
发现学习课例音乐课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课例
“知识”“过程”“情感”的巧妙融合
浅谈认知发现理论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发现学习与中学语文文学作品解读
发现学习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