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习与中学语文文学作品解读

2015-07-21 18:48苏秋霞
课外语文·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发现学习迁移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教会学生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更应该启发学生真正地认识语文,学会学语文,从而诗意地看待世界。发现学习由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启发我们进行创造的学习,摒弃以往枯燥的语文学习的教学方式。发现学习对语文教学中课文的解读与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发现学习;迁移;语文教学;课文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当下,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学习的积极探索者。发现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应用于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提供掌握知识的可能性,真正的掌握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激发自身学习经验与能力,积极融入到课堂中去,更好地创造性地学习,发现新的视角,解决新的问题。

一、发现学习与语文教学

(一)发现学习的产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了吗?”[1]这就是发现学习的意义。可见,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能力,主动学习探究,获得学习的乐趣。

发现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发现学习过程中的有效要素。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在老师给定的学习环境中,把握有限的资料,提取旧有的知识储备,把新的知识结构体系与此结合,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在超越给定资料范围的意义中得到自己的理解,使新知识成为自己的,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性。

发现学习正式提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著作《教育过程》中,他指出:“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2]这种方法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老师提供的知识资料,自己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找出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再次发现与再次学习,想象力与思维空间得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

(二)语文与发现学习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可以很好地利用发现学习这一学习方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文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与开放性。不仅仅就语文课本而讲解知识,它涉及其他人文社科类的各个方面。学习一篇课文,就需要学生调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文章读出自己的理解。语文学习调动起学生不同的想象,从而唤起不同的发现。语文由语言组成,不同的言语组织形式,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内容,学生需要在了解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读懂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就需要自己去发现体验,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而不仅仅就课文而学习。二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实践性与操作性。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更需要能力的培养,即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形成就需要进行发现学习。例如写作的学习,仅仅掌握写作的规则是不行的,阅读范文是不够的,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的写作中,只有写的多了,发现其中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写作。就阅读而言,学生要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自我建构,不断地自我发现,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不同文章的主题。由此看出语文中应用发现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语文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二、发现学习与课文解读

发现学习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最值得探究的是对课文的解读。“传统偏见将文本看成一个凝固封闭的永不变更的客观认识对象,作品的艺术思想价值是超越时空的客观存在。[3]”但是在社会文化不断变迁的过程中,这种观点逐渐被颠覆,不同的时代背景,给予作品不同的主题。人的个性意识的张扬,不断对文本进行了多元化的解读。

接受美学的杰出代表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RobeJuass)提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4]”发现学习就是激发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创造性教学。学生作为读者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是开放的,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文本,任何诠释文本的含有的视角都是独特的。

语文课文的学习,具有多维的研究空间,初次接触一篇课文,学生会有自己的“发现”,对课文有自己感性的理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会对课文产生自己不同的意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参与到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去,使教材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显现新的含义,这也是课文在现在所产生出来的意义,具有了时代特色。以往的学习都是具有固定形式和标准答案,让每篇课文都只有确定的思想主题。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学习到这个知识点就可以,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而发现学习是不确定性的,因人而异,只要解读的观点符合实际,是学生给了课文新的意义。教师应该放开手脚,允许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由发挥创造性思维,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与文本的解构。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思维的发掘者,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授,更需要不同思维的碰撞。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都会成为解读一篇课文的素材。教师应该收集这些观点,成为激发学生发现学习的线索,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三、发现学习与教学应用

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提出了人可以通过自我的发现来进行学习,只有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通过把所接收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对接,融合并应用于自己的实践,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模式化的方式进行,学生被禁锢在框架里,认识能力得不到发挥。应试教育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取得相应的高分才是重要的。听说读写和较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被弃之一旁。教师教学仅以教参和课本为主,重复的教学,知识和教法陈旧枯燥,极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改变教学过程和方法

语文是一门无关应试,有关素养的学科。发现学习可以改善语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选读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内容,包含语言文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的价值,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获得体验,选取自己的角度探究文本的价值,建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在各种文学体裁下进行归纳出特点,逐渐学会自我发现它们的不同。在自我的探究与发现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习。教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给足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感知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不断的主动探究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

(二)提高知识迁移和能力

“语文学习要结合大语文的观念,将许多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读得粗、多而广博;让学生读得多读得快,广种薄收,材料给的丰富而足够。[7]”认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通过发现学习而形成的语文知识,便于记忆保持和再现。“以语文学习来说,同化是把新的语文知识纳入原有的语文知识结构之中,从而获得理解;顺应是对原有的语文知识结构进行改组,从而产生新的语文知识结构。一旦学生掌握了这种认知结构,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8]教师需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补充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生活,大量地阅读文章,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文知识。这样课堂中已经学到的知识会在自己探究中得到迁移和强化。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改变依赖教师的心态,积极探究知识,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发现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进语文课堂是可取的,它可以改变语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迁移和文学鉴赏能力。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学生的观点得到正视,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

社,1986,12(70).

[2]布鲁纳著,瞿葆奎译.教育学文集·教学<上>——发现的行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585-584.

[3]杨秀.“发现学习”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7).

[4]汉斯·罗伯特·姚斯著,周宁、金元浦译.文学史作为文学理论的挑战[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4).

[5]王晓琼.“发现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35).

作者简介:苏秋霞,女, 1992年生,汉族 ,山西河津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发现学习迁移语文教学
“知识”“过程”“情感”的巧妙融合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发现学习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