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和心理素质,教师的态度和教学能力等,因此良好的舞蹈教学需要将课程与心理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完善舞蹈的教学。本文研究了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为舞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心理学 舞蹈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13-02
1.舞蹈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分析
1.1学生的心理因素
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首先是心智技能的形成。在教师的教学环节,学生所用的观察、模仿技能都属于形象技能,通过对教师教学的动作的记忆和组合,综合的提升心智技能的能力,一般来说,心智技能就是学生对于自我意识的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可以分为局部动作掌握、整体动作掌握和协调性动作掌握等几个阶段。其次是学生的情绪处理,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的主体,两者的情绪变化都会对教学的进行产生一定影响。学生的情绪反应在其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动机、面对学习中困难的处理办法、基础能力、学习积极性、团队意识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的情绪出现问题,比如紧张、焦虑、自卑等心理状态,这样的心理会对教学造成很大的不良反应。教师的情绪表现为教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等,表现为没有耐心、暴躁等,教师的负面情绪同样会给教学过程带来不好的影响。
1.2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心理学中,个体对于自我认知环节中,对于自我心理状态、能力、目标等进行的自我规划和调整,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为学生对于学习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在舞蹈这一动态的教学中,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非常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做课堂笔记,使学生对于舞蹈可以有重复性的记忆,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理解,并且让学生讲述舞蹈的含义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要对自身的学习进行监控,积极的进行自身评价,从而让自己的舞蹈更加协调。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干涉学生的思考,而是指导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内容。
2.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学习与舞蹈教学有关的心理学知识
关于舞蹈教学的心理学指导理论非常多,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的教学联系到一起,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储备,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运用到教学课程中。教师需要转变其自身的态度,改变面对学生的态度,避免烦躁,并且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的学习中。教师要不断的调整对于学生的成绩期待,多多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恢复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2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意志力的培养是对于学生内在性格的很好锻炼,对于舞蹈学习来说,更需要学生的长久坚持。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注意节奏的变化,适当的延长学习的时间,从而提升学生的体力和忍耐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演出活动,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并且让学生多经历成功和失败,从而培养出学生坚韧的性格。
2.3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不断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来扩充关于舞蹈的知识,比如网络、书籍、表演视频等,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创作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不断进行探索;教师可以积极的组织各种户外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多积累舞蹈经验;让学生讲述对于课程的见解,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2.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不仅是教师之间的交流,还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学生的建议纳入到教学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是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促进学生养成互相合作的意识,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控制活动的整体进行,防止意外事故的出現,再有就是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以团队为中心,提升互相的配合能力,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可以更好的营造教学分为,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的思维,综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认知能力等,从而让学生的舞蹈教学更加高效。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积极的鼓励学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从而积极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要养成互相合作的意识,从而将舞蹈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小明.浅谈舞蹈创作心理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2).
[2]王洋.现代心理学原理与表演教学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4).
[3]耕牛.舞蹈编导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3).
[4]冯海潮.舞蹈欣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