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浅析与优化策略

2015-07-17 04:26吴莉莉周秀琼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培养目标

吴莉莉 周秀琼

【摘要】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手段,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体现。我校制定了相应的课程设置,希望通过开展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培养出合乎《大纲》要求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经过几年的教学,笔者却发现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存在专业知识面狭窄、医学理论掌握不深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课程设置的方案。

【关键词】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优化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2013年重点资助项目:医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XJGZ

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23-02

1.引言

医科类院校开设本科英语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具备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并拥有较强英语技能,能够开展对外交流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广西医科大学于2008年开始招收本科英语专业学生,采取小班精英教学模式,至今已有120多名毕业生。我校英语专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涌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专业知识面狭窄、医学理论掌握不深、课程设置硬性叠加、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作者将就我校英语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优化课程设置的方案。

2.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矛盾

我国医科类院校开设本科英语专业的历史较短,英语+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其课程设置还没有统一的科学范式可循。而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手段,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体现,是具体教学实践的指导[1]。王婉华(2012)也指出,课程设置反映了专业的核心内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我校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宽泛的医学基础知识,能在外事、文化教育、旅游、外贸、医药卫生等领域从事国际医学交流与医药市场营销、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对跨专业两用人才的需求。我校的培养目标符合《大纲》的要求,在专业导向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与其他综合院校横向比较后,笔者认为我校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对已经毕业的三届毕业生共124人进行追踪调查,笔者发现:我校多数英专毕业生基础技能较强,选择在外语培训机构任职;少数掌握了较强的英语专业知识和一定程度的医学相关知识,选择从事与医学相关工作;极少数掌握了宽泛的医学基础知识,考取专业或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过分析,我校在培养较强的英语专业知识、从事与医学相关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方面,离目标还相差甚远,原因何在?回到我校课程设置安排上来。我校英语专业主要课程有三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医学类课程。笔者发现我校学生在高年级专业课程如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第二外语等课时分配上非常不合理。英美文学及翻译课时数仅为72,英语语言学概论课时数为36,而第二外语的课时数达到了198。课时量分配不当导致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转化的训练远远达不到要求,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还尚在累积阶段,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求的程度。

在医学类课程的教学安排方面,我校学生从大三开始接触医学相关课程。把对学生们来说陌生又有难度的医学相关课程集中安排在大三大四学年里,其不合理性显而易见。像医学英语词汇、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医学英语文献选读等交叉课程的课时数每门仅为36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教师所讲授的知识都较为肤浅,而学生方面理解尚谈不上,更何况说融会贯通?又谈何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我校课程设置在教学效果方面反映了英语教学的老问题:高成本,低效率。相关专业课程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但我校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却表明医学专业课程的开设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亦反映所学到的医学知识在内容、深度、效度上与培养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

3.对策

一些教师建议通过双学位或辅修方式完成相关医学专业的学习以此来解决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何其莘(2008)指出“相关专业知识的课程完全可以通过辅修、副修或第二学位的办法来解决”。但是这样的方式只是简单地将不同学科的课程叠加在一起,交叉学科知识得不到融合渗透,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利。

笔者认为医科类院校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保持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英语不单是语言工具,同时还具备深厚的人文知识,传递异国文化信息;二、保证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能与英语学科知识交叉、融汇、渗透。本着以上原则,本文针对当前我校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对课程体系优化提出几点建议:

3.1 以内容依托教学法为指导,融合基礎课程与专业课程

内容依托教学法(Content?鄄based Construction)的核心理论是将外语学习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一年的专业学习,我校英语专业生的语言技能得到较大提升,那么就没有必要继续把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语言技能训练上。要优化课程设计就必须对英语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在减少基础课程学时的同时,以CBI教学法为指导将语言技能的提升与英语专业课程结合起来,第二学年即开始专业课程的教学;课程融合后学生能接触大量真实的英语语言材料,为其习得语言提供语境并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其思辨能力、人文素养。课程融合还能有效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为开设更多英语专业课程、医学相关课程提供了空间。

3.2 开设学术英语课程,将交叉学科课程有机融合

作为合格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应体现在医学相关知识的应用上,所以英语教学的内容还应涵盖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方面。当前我校没有考虑到学术英语这个层面,所以学生在与医学相关方面的学术英语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专业英语的教学就更难顺利展开。这也能解释我校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导致医学专业课程的授课难以适应。因此,要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在英语专业课程和医学课程的衔接中就不能忽视学术英语的承接作用,必须增设医学专业学术英语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课程设置体系的“两张皮”局面,学生才能依靠合理的课程安排有效提高自己的能力,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也能保证专业课程的吸收理解。

4.结语

本文关注的是我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优化课程体系以实现我校培养方案。针对我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英语专业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这些对策对于优化课程体系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正胜, 丁素萍. 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6): 79-85.

[2]王婉华. 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J]. 科教导刊, 2012 (4): 130-131.

[3]何其莘等. 近三十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 427-433.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刘正霞,张权. “英语+专业”还是“专业+英语”?—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索与思考[J].疯狂英语, 2008(4):40-42.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对广西高等艺术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