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曼
【摘要】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加工活动,主要发生在工作记忆。如果语言听力输入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工作记忆的容量,则会产生认知负荷超载,妨碍听力理解,甚至会导致学习无效。文章探讨了在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如何设计英语听力输入,既要安排合理适当的认知负荷量,又要避免出现认知负荷超载,促进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听力输入 认知负荷 工作记忆 认知负荷超载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17-02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是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John Sweller 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在90年代得到扩充与发展,成为提供人们观察认知过程和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加工活动,主要发生在工作记忆(短时记忆)中,而工作记忆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容量的有限性。听力理解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输入语言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作记忆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工作记忆与听力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语言听力输入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工作记忆的容量,则会产生认知负荷超载,妨碍听力理解,甚至会导致学习无效。因此,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在进行英语听力输入过程中教师要考虑认知负荷相关因素来设计听力输入,降低学生外在的认知负荷水平,避免出现认知负荷超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认知负荷与听力理解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家John Anderson 在1995年提出了听力理解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感知,听者把语流转换为语言输入,被识别出来的词语、句子或语段暂时被存储在工作记忆;第二阶段:分析, 听者借助句法结构和语义线索通过加工与处理进一步得出存储在工作记忆中的语言输入信息的意思;第三阶段:运用,即语言的输出阶段,听者经过辨认和联系,阐释语言输入的意思并做出回应。由此可见,在工作记忆中对学习或其他认知任务进行加工处理时认知负荷就会产生,其量与认知任务的难度和复杂性密切相关。难度和复杂性越大,学习者需要承受的内在认知负荷就越大;相反,难度和复杂性越小,负荷就越小。
二、Brown 关于听力输入材料的认知负荷理论
普遍认为对学习者造成听力理解困难主要原因是语言本身各方面(如语音、词汇、句法等)的难度,但Brown 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造成听力理解障碍,其中仍然被忽略的一点就是听力输入材料本身固有的认知难度。为此,他根据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阐述了听力输入材料的认知难度,并且经过一系列的互动听力实验得出听力输入材料影响听者理解的六个认知负荷原则:
1.任何听力输入材料涉及个人主观感情色彩较少的要比涉及主观感情色彩较多的较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2.任何听力输入材料中所涉及的个体人物或事物彼此之间有明显区别的,较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3.聽力输入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是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来描述的,较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4.听力输入材料中中所涉及的空间关系简单的,较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5.听力输入材料中的句子较少需要联系上文而进行推断的,较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6.听力输入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比较清楚,不带有歧义,首尾一致,较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三、英语听力输入过程中合理的认知负荷
(一)合理的认知负荷在英语听力输入过程中的重要性
以上Brown的六个认知负荷原则为听力教学在输入材料选择方面提供了依据。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之前必须要在了解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听力输入材料这六方面的认知负荷。考虑听力输入材料的认知负荷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输入听力材料之前通过简化或者改编等方法把上述的六大认知负荷从听力输入材料中全部去除或减少。有研究证明,人的工作记忆一次能存储五至九条信息或信息块(Sweller, 2004: 1-8)。龚龙生(2006:40-42)的研究也认为,认知负荷耗费的多少与听力解码的错误率有较强的关联性,所耗费的认知负荷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听力解码的错误率处于最高水平,合适的认知负荷,听力解码的错误率则较低。这就意味着认知所消耗的认知负荷既不能超过这个范围,也不能低于这个范围,合理的认知负荷对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语言信息处理才有明显的正迁移作用。当学生所耗费的认知负荷过高时,往往会过度紧张或者是产生畏难情绪而导致完全放弃;当学生所耗费的认知负荷过低时,他们又会处于极度厌倦或者过于轻视而忽略重要信息。无论是耗费的认知负荷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带来较差的学习效果,只有当认知负荷处于中间水平时才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听力水平、熟悉听力教材的基础上,既要安排一定量的认知负荷又避免认知负荷超载,采用科学的设计,才能促进学生快速而有效地学习。
(二)如何在英语听力输入过程中避免认知负荷超载
1.背景输入,构建图式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在长时记忆中存储信息。知识以图式的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图式可以减少工作记忆负荷,图式的获取可以弥补工作记忆容量不足的缺陷 。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搜索相关内容的背景知识,了解相关的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等等。学生储存的图式越完整,他们在听的时候对输入信息的配对能力就越强,越能对输入的信息做整体或大的组块的处理,相应的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处理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在听力输入之前让学生建立相关的背景图式有利于降低认知负荷,避免负荷超载。
例如,在学生即将听一课关于美国的圣诞节数鸟活动(Christmas Bird Counts)的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预先上网搜索相关内容和词汇(如CBC,Audubon Society 等等),了解这个活动的由来以及这个数鸟活动是怎样开展的,有什么意义等等。这些相关背景图式有利于减少学生心理压力,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从而提高听力课堂效率。
2.分段输入,减轻负荷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 人脑的工作记忆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 在短暂的时间内加工大量的信息很困难。 例如, 在上Listen This Way 3 Unit 1 Is the Earth Being Squeezed Dry 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听懂其中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访谈“The Earth at Risk”,笔者发现学生从头听完这么一篇相对长、信息密度大而呈现速度又过快的材料后马上就整个内容回答问题就很难。因为这时学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当学生从呈现的片段中选择相关的片断时,下一个片段开始了,这会导致深加工时间太少,出现认知超载。要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认知超载现象, 教学可以这样设计,首先教师先介绍访谈节目中的两位对话人物的背景;然后根据听力材料中所谈及的三个不同地区(非洲、北美和南美)不同的环境问题把材料分成三段让学生分三次听,每次听完后回答一相关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对每一小段的听力理解。教师通过这种分解减负技术, 将要加工的材料分解成系列表达, 降低外在认知负荷的水平,可以使工作记忆的容量更多地集中于将要学习的材料,从而避免认知负荷超载的出现。
3.视听结合,减轻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提供了促进教学执行者能使用的结构化教学效应,如形式效应,即用多種形式的信息源输入代替单一形式的信息源输入。恰当的视听结合的输入比纯听觉输入形式有效,视频直观而生动, 不仅能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快速激活和调用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图式,提高“ 自上而下” 的自动化程度。所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提高工作记忆的效率从而促进听力理解。但在使用视听结合的输入方式的同时,也要注意另一教学效应——注意分散效应。视听结合输入往往包括图像、动画、字幕、声音等等多种信息资源的输入,学生要在这些信息资源间分配注意力,不断地对各种信息源进行意义匹配和整合,就会出现注意分散效应,加重了工作记忆的负荷,容易出现认知负荷超载。比如,不同类型的视频输入材料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听力理解结果。与听力材料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属于内容视频(如新闻报道),内容视频有利于学生在脑中建立有意义的“图式”,可以扩大信息处理的容量,并增强工作记忆,有效减少认知负荷,提高听力效率;而另一种类型的视频——语境视频(如演讲)只提供场景,与听力材料的内容无关,反而会占用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增加了额外的认知负荷,导致出现注意分散效应,影响听力效率。因此,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对于多来源的听力输入,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上先进行整合,避免出现低效的处理过程,减少因信息呈现方式不当所带来的认知负荷,出现认知负荷超载。
认知负荷理论为听力教学过程中听力输入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输入材料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工作记忆的容量集中在输入材料中的重点,维持恰当合理的认知负荷,避免出现认知负荷超载,从而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在听力输入的过程中如何设置适度的认知负荷是听力教学中的难点,要考虑更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风格,认知风格不同,认知负荷消耗的水平也不同。教师尽可能找到影响学生认知风格的个体差异变量,洞察、分析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差异,估算出个体认知负荷的界点,保证其认知负荷的消耗在可控范围以内。这就需要教学设计者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只有从多方面剖析影响听力输入过程中认知负荷因素,才能为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率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民伦.Listening This Way 3 . 2005年5月第二版
[2]张双华 ,朱建斌.认知负荷理论与英语听力练习材料的设计[J].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2006年10月
[3]邱东林,杜方圆,李晓娟. 国外听力教学和研究前沿[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年2月
[4]王淑琼,孔文,周芸,陈艳艳. 认知负荷理论下视频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5月